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欣賞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欣賞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中秋節始於先秦,定於唐朝,盛於宋朝。北宋人孟元老曾在《東京夢華錄》記載宋都東京,“

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大意是,中秋節夜晚,富家人家張燈結綵,裝飾亭臺樓榭,民間的老百姓則到酒樓爭佔好座位來賞月,弦管聲聲,如同泉水湧流翻騰,在離宮中內廷不遠的百姓家中,深夜還能聽見笙竽之聲,那樂曲聲宛若仙境之音。閭巷戶戶歡慶佳節,大人們飲酒賞月,小孩子則徹夜玩耍,夜市遊人如織,通宵達旦。

由這條史料可知,中秋節在宋代為隆重節日,富人登臨臺榭酌酒玩月,百姓則到酒樓把酒賞月,夜空中琴瑟鏗鏘,宛若仙樂,大街小巷都有兒童在歡樂地玩耍,夜市熱鬧非凡,俊男靚女聚集遊樂,至曉方休。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欣賞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文化繁榮,文人賞月飲酒,吟詩作對,十分風雅,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願,被譽為中秋詞之首,好評如潮。他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同樣是寫中秋的,詞曰: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大意是,世上萬事像是一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幾度涼意中秋?

晚風掠樹葉響聲廊屋中,想想自己,眉頭升愁思鬢邊生銀絲。

酒賤人自尊,常愁座上賓客少,明朗的月光多被烏雲遮擋。

中秋之夜,誰能與我共同欣賞這半遮的月亮?哦,我只能手端酒杯悲傷地遙望北方!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欣賞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蘇東坡的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寫於何年,寫於何地,為誰而作?不同的蘇軾詩詞選本及論著大致有兩種說法:

一、元豐三年(1080年)作於黃州(今湖北省武漢市境內),詞人“北望”是面向汴京,表達的是對宋神宗的期望。

二、紹聖四年(1097年)作於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詞人“北望”是想念弟弟蘇轍,抒發的是兄弟之情。

筆者認為,蘇軾的思弟之情,盛於懷君之心,《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很可能作於儋州中秋,抒發的是兄弟之情。

縱觀蘇軾從政四十年,被貶四次,住被貶之地十二年,給人感覺,他的仕宦生涯不是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

第一次,因“烏臺詩案”於元豐三年(1080年)被貶至湖北黃州。

第二次,因反對全廢新法,於元佑四年(1089年)被貶在杭州,再貶潁州(安徽省阜陽市境內)。

第三次,因新黨再度執政,於元祐八年(1093)年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第四次,因政敵感覺蘇軾在惠陽日子過得太快活,於紹聖四年(1097年)被貶到儋州,這一年,蘇軾六十二歲。

元符三年(1100年),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今江蘇省常州市)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每逢佳節倍思親,蘇軾在儋州中秋夜作《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思念親人,悲嘆人生。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全詞八句,句句透淒涼,秋涼、風涼、月涼、酒涼、人情涼,心情淒涼,遙望北方,不知何年才能返回家鄉見到親人?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在謫居地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為低沉、哀婉,充滿了人生如夢的深沉喟嘆,又充滿哲理意味。

上闋寫感傷,寓情於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難酬,“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詞人多次遭到排擠打擊的人生際遇,以“秋涼”二字,表達了心中的淒涼之情,並感嘆人生虛幻與短促。“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冷落的中秋夜,涼風吹打庭院裡的樹葉,颯颯之聲迴響在廊屋之中,詞人不由得眉頭升愁思,想到了自己兩鬢已生滿白髮,就陷入了惆悵人生的思索之中。

下闋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寥落,“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詞人這是在述說,在貶謫地遭勢力小人遠然避之的情形,隱含了詞人不滿自己屢屢遭貶的憤懣情緒。“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詞人點出作詞的時間與主旨,詞人在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悽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油然升起。在中秋月明之時,詞人身在天涯,落寞孤寂,多麼渴望與自己的弟弟盡述手足之情,可是天涯海角相隔萬里,詞人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向弟弟遙寄相思之情。

其實,無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是做與黃州還是做於儋州,我們作為欣賞者,不妨拋開考證,作寬泛理解,理解詞人飽受政治打擊,心涼有牢騷,身涼有悲嘆,用這首詞表達自己的不服與抗爭就足矣!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這首中秋詞的藝術特色。

2022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