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變得平庸,務必要做到這幾點

不想讓孩子變得平庸,務必要做到這幾點

十歲本是最貪吃的年紀,張柏芝的兒子Lucus卻把在學校收到的甜甜圈小心翼翼收好,別人問要不要幫忙開啟,他卻說:“想帶回給我媽媽吃。”

不想讓孩子變得平庸,務必要做到這幾點

張柏芝說一些習慣要從小開始灌輸,不要等到三歲五歲才教,他們什麼都知道。

不想讓孩子變得平庸,務必要做到這幾點

不想讓孩子變得平庸,務必要做到這幾點

馬伊琍的女兒愛馬,在7歲時候,就帶領外婆阿姨們在巴黎成功轉機。

不想讓孩子變得平庸,務必要做到這幾點

7歲的孩子大多還在依賴父母,小小的愛馬卻可以作為家人和外國人溝通的橋樑了,這不得不佩服馬伊琍從小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

被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威廉·詹姆斯也有一段關於習慣的經典註釋:“種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是否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取決於他是否擁有好習慣。

那麼,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第一步是什麼?

抓住良好習慣的黃金期!

1-6歲是孩子體格、大腦和心理高速成長的一個時期,此時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是非對錯觀念,會不加選擇、沒有判斷、不過濾地吸收環境中的一切,同時,周圍的環境也會深深進入孩子的內心。

所以在在

1-6歲

這個黃金時期,如果我們能把溫和的家庭氛圍、規律而有節奏的生活、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第一感官印象傳遞給孩子,你會發現寶寶會自然而然地模仿這些“印象”,從而順利地進入爸爸媽媽們所期望的節奏。

美國是一個教育大國,也是教育強國。撰寫《獨立宣言》的美國總統傑斐遜,也是一生致力於教育發展。可以說歷任美國總統都會把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1991年4月“教育總統”老布什丟擲了他

振興美國教育

的方案之一,就是——

美國所有兒童上學之時都已做好學習的準備。可見,在黃金期對兒童習慣和學習的培養,重要性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

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該如何引導並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長呢?

01

家長需要做的心理準備

認識自身角色轉變。

先要自己調節好,

避免把自己沒有消化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例如,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對新學校的渴望和期待,入學願望越強烈,各方面主動性會越強,表現也會更好。

理解個體差異

給予孩子充分信任。

我們學員萌萌的家長,在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把萌萌和其他孩子對比,“XX比你好,XX都做對了……”,我們及時糾正了家長,改為——“萌萌比上次又有進步了,真好。萌萌學習越來越努力(認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學習中感到越來越多的成就感和快樂,而不是排斥對比傷害。

不拔苗助長,注重學習力的培養。

孩子的接受度和起步不同,不能追求一時的高低,我們要長期地培養能力,而不是追求一時結果。

適應能力的培養,從知識到技能一樣重要。

我們追求學習效果,也不能忽略感受力的培養,這也往往是大多數家長忽略的。

02

時間管理好習慣

家庭學習時間具體時間建議:

完成作業的時間限制要做好規定

在校時間管理的熟悉建議:

有意識培養孩子40分鐘一節課的適應性,熟知課間10分鐘休息

家庭生活時間管理建議:

起床、休息時間要和學校提前同步,放學後設定第一時間寫作業。

03

培養專注力

傾聽

為了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這其實也是專注力的一方面,可以在講故事前,向孩子提問,孩子帶著問題來聽故事。這樣孩子會更專注於傾聽,在聽完後還可以讓孩子複述。

觀察

我們嘗試引導讓孩子無聲的感受、觀察這個世界,人、大自然、各種事物等,不用語言來認知,而用感知察覺。

環境

給孩子一個明確完成作業的時間段,讓孩子懂得緊迫感,同時,給孩子的學習空間儘量安靜,

不要打擾孩子思路。

比如,家長可以在旁邊看書、寫字,不要一會兒問問孩子渴了嗎、餓了嗎,一會兒提醒孩子保持距離之類的(可以用其他方式糾正),都是一種打擾,在初期習慣養成期,應該避免。

04

獨立生活好習慣

社交適應能力

包括情緒穩定、同理心、處理衝突、自控力、禮貌等。

語言溝通能力

包括客觀正確理解他人傳達的意思、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解釋事情的經過等。

自我管理能力

引導孩子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具,剛開始難免丟三落四,家長耐心指導,給孩子做示範,多嘗試,而

不要試圖一次可以完成能力培養。

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課上要遵守老師的紀律和指令;下課也不要和同學進行肢體接觸,不打鬧,遇人懂得避讓;放學後要聽老師的安排,跟隨班級的隊伍,有特殊事情,要和老師確認資訊。

05

學習品質培養

學習態度

日本有一位爸爸,鼓勵兒子學習的方法就是給喜歡吃的兒子準備非常非常美味的東西,等兒子滿足的吃完後告訴他,如果你不努力的話,10年後你就吃不到了。大道理誰都能說,但是誰也聽不到心裡去,引導孩子為什麼不試一試獨特的方法呢。

對於無法解答或做不完的問題,只要思路對了,不管別人給判多少分,家長如果給一個家長評判的加上了思路的分數,這個分數對孩子會很重要,孩子們反而不在乎自己到底拿了多少分了,

他們更在乎家長的肯定,

在心裡對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評價,自信心鼓勵他們不管結果如何,堅持到底絕不放棄。

學習自信心

當遇到困難時,一定不要放棄。要堅持對自己說:“我能行!”、“我很棒!”、“我能做得更好!”等等。重複對自己說有信心的詞語,是一種很重要的自我正面心理暗示,有利於不斷提升自己的自信心。這已為心理學的研究證實。

自卑的人發現不了自己的長處,他們總是在為難自己。自信的人瞭解自己的短處,但是他們善於表揚自己。我們可以寫優點小卡片,寫上5條優點,一起和孩子討論。在從事各種活動時,讓孩子想想自己的優點,多回憶曾經有過什麼成就,這叫做“

自信的蔓延效應

”。

學習意志力

學習意志力即學生自覺地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學習意志力較強的人,具有較強的持久力、鬥爭的韌性、較強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家長如果對自身情緒的剋制力差,會容易導致孩子不願調動自身的意志力去克服困難,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較易產生焦慮、煩躁等。

家長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

因此要在家庭中進行學習意志力的教育,家長應嚴於律己,做一個有意志力的榜樣,尤其要在平時的家庭活動中表現出良好的意志力,“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

溺愛,也是學習意志力的殺手鐧。也是要避免的。如果家長處處包辦,孩子自我思考能力就會降低,自我意志更無從談起。

家長要儘可能地使學生了解什麼是學習意志力,什麼是優良的學習意志品質,要使孩子明白堅強的意志力是保證學習和其將來發展的強大動力,使孩子們相信意志力的培養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從而充分調動起孩子進行意志鍛鍊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正如孟子所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學習內驅力

內驅力

是指有目標(需要),存在現狀和目標之間的落差,是發自內心的自我驅動、而不是外界加諸的“要求”,來願意付出努力去填平落差,達到目標。

要幫助“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內驅力,應該做的是強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正向的心理體驗,讓孩子在一次次從無到有的“努力→達成”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力,體驗自身的力量,體驗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和掌控感,從而建立起強大的心理自信。

這種自信作為堅實的基礎,又可以在下一次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讓孩子可以就事論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困難、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歸咎於“我不行”,孩子就可以不輕易言敗、願意再次嘗試,去尋找方法,克服、提高、達成,於是再一次地體驗“我可以!”,從而繼續增強信心,於是越來越強,良性迴圈!這就是培養孩子的

“成長性思維”

我們在前一篇文章講到了

如何激發孩子內驅力

(點選即可閱讀)。歡迎關注北清果果,閱讀更多專業教育文章。

北清果果

:專注於幼小銜接階段教育,以國學教育和國際教育為特色,打造素質教育、學科教育“雙引擎”,致力於為更多適齡兒童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秀素質,幫助孩子建立起步優勢,起跑線上快人一步!瞭解更多歡迎私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