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朱自清《春》的朗讀技巧,這三點最重要!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

有料│朱自清《春》的朗讀技巧,這三點最重要!

今天的內容,本是我為另一個平臺寫的三段《春》的朗讀的點評。由於字數限制,該平臺只發了精簡版。這個是完整版,講得更充分。希望對《春》的朗讀愛好者,有更多參考價值。(本家號只能同步一條音訊,其它音訊,有興趣者可自行搜尋本文完整原文)

《春》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為他編撰的中學語文課本而寫的,是“定製”寫給學生的範文。

此文寫作是“模組化”的,從前往後,分別是草、樹、風、雨、總體感受。這樣寫,看起來是羅列式的,容易寫得乾巴枯燥,但朱先生卻寫成了春的經典。

第一是因為他有情,一直把情融在景裡,讓人內心默默受滋養;

第二是畫,畫面描寫,簡潔而生動。

第三,文字風格天真活潑,頗有孩子氣,是作者想象中的兒童的角度,或是作者的童年的眼中的春。

結尾有點突兀,前面明明沒什麼“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啊?

其實,這樣寫,首先是因為篇幅限制,寫到這裡忽然發現寫長了;其次是要留個“正能量”的結尾。這個主題不應該停留在文人的詩情畫意之中,而應該有一點積極的、健康的精神。於是,就寫成現在這個充滿了希望的結尾。

這就要求我們的朗讀者:

第一,要有畫面感,要特別注意空間感、方位感、色彩感、鏡頭感;

第二,要有豐富細膩的情感變化,要以文字為依據,情感作運動。不能始終一個調,“一道湯”;

第三,要把握“孩子氣”的感覺,以孩子眼光看春,新鮮有趣、親切輕鬆。注意這裡說的是語氣,不要模仿孩子的音色。

有料│朱自清《春》的朗讀技巧,這三點最重要!

以下點評,宏觀微觀兼顧,以便於總體把握,細節打磨;優點缺點全講,以便於堅持優點、修正缺點。意見儘量具體,避免無的放矢、空談理念。

先總說一下,今天的三位參與者,基本功都很不錯,音色也都很好,都屬於一開口就有人點讚的好聲音,平時讚美的話沒少聽,審美疲勞了。所以,今天的點評,我誇獎的話少說一些,供各位參考的建設性意見多說一些。

這篇文章在畫面感塑造方面非常有代表性,每一句話都有講究,我一句一句細細地講過三節課近兩小時,但還是覺得掛一漏萬。所以,今天篇幅問題,我撿最重要的說。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朱自清《春》(節選)

小樹:河南鄭州人,醫生,喜歡運動和朗誦。美文滋養靈魂,美聲愉悅身心,朗誦是橋樑,讓我們心靈相通,共同感受美好。

有料│朱自清《春》的朗讀技巧,這三點最重要!

《春》片段(小樹)

《春》片段(小樹)

02:28

未知來源

小樹

音色不錯,聲音乾淨,普通話字音準確,整體輕快,語流自然,基調正確。聲音帶著表情,有情感,很適合讀這樣的文章。

缺點:

小樹的缺點我說得細一點,因為多數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止是今天三個人的問題,特別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問題基本上是共性,多數人讀《春》,都有類似問題。

一、吐字發聲問題

咬字很輕,聽起來輕鬆。但是不能一味輕,有的地方是需要用力的。像一張畫,裡面有些重要的物體邊緣不能模糊。這篇文章的主節奏是輕快型,但不能只有輕快。都是輕快就沒有輕快了。輕重要有對比。

注意語流音變,“嫩嫩的”、“綠綠的”,輕重格式都不對,聽起來就會讓人“齣戲”。

還有個別字音,比如“嗡”是weng,不是wong。

二、語速偏快,節奏單一

語速快,就是因為聲音漂在文字之外。朗讀者急於推進文字,就容易導致對文字描繪的畫面感受不足,情感的轉換缺乏過程,缺乏內心視象,也沒有給聽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比如“坐著、躺著……”一帶而過,並沒有展開文字描繪的場景。

三、情感體驗不足

有情感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做到“真情感”。

情感就像風中的柳枝,一定是不斷在動的。不動的柳枝,pos擺得再好看也是假樹。這就是說,“真”這個字是靈魂。

比如,開頭“盼望著……”,這一句要有強烈的盼望。這是“這一句”的獨特個性。但小樹讀得太悠閒,像一切盡在掌握中,沒有新鮮感了。

這句應該是著急地等啊,然後忽然聽到好訊息來了:“東風”!

東風就是春風,這個詞一定要用重音+停頓的方式表達。就像你在家裡焦急地等張三,門一開,露出一張風塵僕僕的臉,你肯定會大喊一聲“張三”!這是張三的第一次出場,一定要隆重。

東風,也就是本主的主角“春”的第一次出場,也要特別隆重。後面有人讀成“東風來了”,東風很輕,來了很重,這就沒有春天的驚喜了。好像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四、缺乏畫面感

畫面感是這篇文章最重要的表現重點。給帶來畫面的一切事物,一切顏色(比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都要展示得充分,才能將畫面在聽者腦海中展開。現在讀得有些匆忙,就沒畫面了。

比如,“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這一句話,空間感是由小到大遞進增長的。這種空間的變化要透過語言來表達出來,就會有畫面感。

鳥語花香:用心吐字,用愛發聲,喜歡在優美的文字中徜徉,用聲音演繹和傳遞文學之美,讓涓涓細流潤澤心田,讓磅礴氣勢震撼靈魂。

有料│朱自清《春》的朗讀技巧,這三點最重要!

鳥語花香

一開口就讓人感覺很舒服,音色甜美。普通話基本上準確,但“眼”字發得太寬了,注意修正。這個字其實很多人會發寬,包括一些並非播音員出身的名家大咖。如果自己聽不出來,可以與央視《新聞聯播》播音員的發音進行對比,就會聽出來,這樣發音絕對是錯的。

鳥語花香顯然是有很多地方是有意識的處理,有控制有主動性,這個意識很好。但有一些處理我覺得不太合適。

比如開始第一句,兩個“盼望著”,第一個情感太冷,第二個才有盼望的感覺。這個地方不應該是對比,而應該是遞進。順著焦急盼望這個情感延伸。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這裡的重音處理為“都”,不對。應該是“剛睡醒”,這樣才有畫面感。“都”字在這裡與語句的目的、畫面感都沒有關係。不應強調。

節奏上是有變化的,這一點比較好。但要注意節奏變化的合理性,要以文字為依據。不能為了變化而變化。

比如,“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這一串句子,顯然是特別處理過的,前兩句銜接緊密,第三句莫名其妙掉下來了。太陽的位置要比山高得多,覆蓋的範圍也大得多,這三句,應該是情緒上步步推進,而不是突然跌到低谷。

類似的問題,在“賽幾趟跑”後面停頓、“桃樹、杏樹、梨樹……”莫名其妙的連續處理,都顯得為變化而變化,聽著不舒服,畫面感也被破壞了。

前面說了,有意識的處理,很好。但一定要抓住本質:那就是一定要緊貼文字,抓住情感主線,選擇到合適的處理方式。

銀杏:喜歡靜靜讀書,細細品茶的人。

有料│朱自清《春》的朗讀技巧,這三點最重要!

銀杏

銀杏讀的在今天三人中,是比較有畫面感的。

銀杏也是很好的聲音,基本功很好。但“眼”字依然有問題。今天三個人都有問題。不是發寬了,就是讀重了,或者又寬又重。這個字不能成為重音。因為,不張開“眼”,張開什麼呢?張開“嘴”嗎?並且,從畫面感的角度想,如果空中突然出現個大眼睛,是不是挺嚇人?

所以,這一句強調的是“欣欣然”,而不是“眼”。

空間的感覺,“來了”和“近了”,表達的都不對。特別是“近了”二字,表達的方式反而是遠。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這一句的遞進處理是不錯的,重音基本上對。這幾句是非常典型的教材例句,一級重音在“山、水、太陽”這三個字,後面的“朗潤”、“漲”、“紅”是二級重音。後面幾個動詞讀的還是有些重了,會影響文章的條理清晰。

“打兩個滾、踢幾腳球”和“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其實是一系列的動作場面,應該連貫處理。但銀杏把它分為兩組了,這樣分組就割裂了這一系列活動。而且,踢球應該比打滾更激烈,銀杏在讀踢球的時候,聲音卻弱化了,雖然聲音有變化,但表達出的形象感受與聽者的邏輯感受是不一致的。會聽著彆扭。

接下來的“輕悄悄的”、“軟綿綿的”,平了一點,缺乏孩子的對春的天真的驚喜。

“桃樹、杏樹、梨樹……”三個詞的處理是對的,這三棵樹終於有了距離,不在一個坑裡了。有的朗讀者把三棵樹連讀,好像把三棵樹種在同一個坑裡一樣,沒有視線的變化,那就完全沒有畫面感了 。

“紅、粉、白”這三種花的處理不錯,有色彩感。

“眨呀眨的”,應該快速一些。這裡的形象,應該像孩子的眨眼,而不是老年人的眨眼。

有料│朱自清《春》的朗讀技巧,這三點最重要!

簡單總結:

上面是一些具體之處的提示,越具體,越深入。越具體,越容易入手解決。

以小見大,舉一反三。希望能透過這些提示,幫助大家明確,如何去塑造畫面感?如何準確地把握《春》這篇文章的獨特性。

還是要說,這三位朗讀者朗讀的《春》,都讓我有些意外。我聽過許多人朗讀這篇文章,以上三位確實都是讀得很不錯的。希望她們今後能更加細緻地感受和把握好文章的細節,更上一層樓。

有料│朱自清《春》的朗讀技巧,這三點最重要!

點評者

高昂

中華文促會語言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華文促會朗讀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山西省朗誦藝術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懂點技術懂點節目也懂點播音

傳統媒體資深從業者

愛說真話、實話、大白話

“聲境界”公眾平臺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