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類綜藝,究竟在觀察些什麼?

騰訊影片推出的戀愛推理社交類節目《心動的訊號》即將收官,四對素人男女最終的情感選擇撲朔迷離,也在社交網路上引起廣泛的討論。《心動的訊號》的走紅,讓更多觀眾接觸到觀察類綜藝這一形態。除了《心動的訊號》外,近段時間還有《真心大冒險》《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觀察類綜藝在其他平臺相繼播出。觀察類綜藝,儼然有成為下一個綜藝節目新風口的趨勢。

觀察類綜藝,究竟在觀察些什麼?

《心動的訊號》“製造”了許多段“流行情話”,比如這段向天歌和劉澤煊在節目中演繹的情話

顧名思義,觀察類綜藝即“觀察+綜藝”,它只是在原有的真人秀形態基礎上,加入了演播室的觀察。如此,觀察類綜藝便擁有兩個或者更多的“現場”,第一現場是真人秀現場,第二第三現場即演播廳嘉賓的觀察和點評,並由此發散話題進行討論。

觀察類綜藝,究竟在觀察些什麼?

《心動的訊號》設定的棚內嘉賓點評環節

一般認為,“觀察類真人秀”來源於日本,日本老牌節目《改變人生的一分鐘深刻佳話》就採用了這樣的形式,節目2008年開播至今,長盛不衰。節目記錄採訪各種普通日本人的故事,由棚內的明星嘉賓MC進行討論。不過,國內觀眾對觀察類綜藝的認知,恐怕主要還是透過韓綜。

觀察類綜藝,究竟在觀察些什麼?

觀察類綜藝,究竟在觀察些什麼?

《改變人生的一分鐘深刻佳話》(上)《松子的週一調查》(下)均採用了畫中畫形式,小框畫面對準了演播室現場主持人或嘉賓,表現出一種現場參與感

韓國MBC電視臺2013年開播的《我獨自生活》、今年開播的《全知干預視角》,SBS電視臺2016年開播的《我們家的熊孩子》、2017年開播的《同床異夢2》,Channel A電視臺今年開播的《心臟訊號2》,以及JTBC電視臺今年開播的《網線生活》,都屬於觀察類綜藝,不僅在韓國掀起了收視熱潮(這幾檔節目幾乎都是同時段收視第一位),在國內也擁有眾多受眾。像騰訊影片的《心動的訊號》直接買了《心臟訊號2》的版權,而湖南衛視的《我家那小子》則被指“嚴重借鑑”《我們家的熊孩子》。

觀察類綜藝,究竟在觀察些什麼?

韓國《中央日報》10月7日一篇報道中稱,中國有34檔節目涉嫌抄襲韓國節目,首頁截圖就是《我家的熊孩子》(左)與《我家那小子》(右)

為何僅僅是添加了一個演播室觀察,就能增加節目的看點和吸引力?觀眾能夠從中觀察些什麼?

觀察類綜藝中,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關係,主要分為三種。一種觀察者與被觀察者是同一個人,觀察者即演出者。比如韓綜《同床異夢2》的明星夫妻、《全知干預視角》的明星和經紀人、《網線生活》的頂級網紅主播都坐在演播廳裡,用主觀視角觀看自己的日常生活。第二種,觀察者與被觀察者是夫妻、親子、朋友等親密關係,比如《我家那小子》是母子,《妻子的浪漫旅行》是夫妻。第三種,觀察者與被觀察者是陌生人關係,比如《心動的訊號》,八位素人嘉賓與演播室裡的觀察團素昧平生。

恰恰是這三組不同的關係,賦予了觀察類綜藝三重不同的看點。第一重看點,是達成和解。觀眾在觀看真人秀節目時,因為個體經歷、性情等方面的差異,往往無法理解參演者的某些選擇和做法,這種衝突常常會讓觀眾感覺“憋屈”,看得不暢快;觀察類綜藝的第二現場則讓參演者現身說法,對某些做法進行解釋、對某些行為進行澄清,在與觀眾達成情感理解的同時,給予了觀眾不一般的體驗。

觀察類綜藝,究竟在觀察些什麼?

儘管有抄襲之嫌,但《我家那小子》的擁躉們仍舊在網路上表達對節目的喜愛,尤其是這幾位“星媽”

第二重看點,即以明星為樣本,進入普遍性的社會議題,比如親子關係、代際關係、夫妻關係,或者獨居、空巢等青年生存現狀的討論。明星本身就更能激發觀眾的窺探欲,以他們來反映社會議題,也就更具話題性和典型性。比如《我家那小子》揭示了未婚青年在代際關係所遭遇的共性問題,比如朱雨辰的“被媽寶”讓其在愛情中受挫,原生家庭影響下陳學冬的孤獨,父母不和諧的關係影響著武藝對家庭的理解……而《妻子的浪漫旅行》則讓我們看見4對夫妻相處的不同模式,省思親密的夫妻關係的多種形態,以及其中奧秘。

第三重看點,是由此及彼,透過觀察別人看見自己,獲得一種情感共鳴。《心動的訊號》以素人為演出者(雖然素人也是經過千挑細選),素人的身份比明星更接地氣一些,素人們在親密關係中的手忙腳亂更具代入感。演播室的觀察者,既有經驗豐富的已婚人士,也有專業的心理分析人士,常常能一針見血點破癥結,為戀愛關係中的普遍誤區指點迷津。

觀察類綜藝,究竟在觀察些什麼?

《心動的訊號》裡,已婚的朱亞文以“過來人”心態分析素人們在節目上的親密關係

透過賦予“觀察”多重功能,觀察類綜藝給予觀眾更多元的審美體驗;兩個或多個現場的設定,也有效改變了以往真人秀以“任務”為導向的敘事方式,“人物關係”成為敘事重點,更接地氣也更具人文性。尤其是以綜藝的外衣對某些社會議題展開討論,其現實意義值得肯定。總體而言,觀察類綜藝是綜藝形態上的一種創新。

但扎堆化、同質化一向是國產綜藝節目的一大特徵,一般是某個綜藝節目火了,同類型的綜藝節目在短時間內就會大量跟風出現。觀察類綜藝也會是如此。百花齊放的扎推不可怕,可怕的是畫虎不成的扎堆。觀察類綜藝成敗與否有兩個關鍵性影響因素,一是兩個現場之間的關係、觀察與被觀察的關係,只有彼此形成有效關聯,觀察的魅力才能被激發,一旦二者割裂,觀察成為無關緊要的瞎扯,那麼1+1<1。

此外,就是多重視野觀察下,參演者表演成分的多寡。這世上沒有絕對真實的真人秀,這不僅是真人秀也是任何電視節目的悖論,只要有鏡頭的地方,就有表演,就沒有真正的“真”。觀察類綜藝節目,多個現場的設定意味著多重觀看以及自己無法掌控的他人點評,參演者很難不注意到他人的目光和言論。如果參演者的表演氣過重,那觀眾從中獲得的也只是假性快感,所有的觀察也將失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