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哭嫁”,亦稱“哭出嫁”、“哭嫁囡”、“哭轎”等。是漢、土家、藏、彝、壯、撒拉等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的前半個月、一個月開始,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不過,開始時都是斷斷續續進行的。可以自由地哭。親族鄉鄰前來送禮看望,誰來就哭誰,作道謝之禮節。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時,哭嫁達到高潮。這段時間的哭唱必須按著傳統禮儀進行,不能亂哭。誰不會哭,就會被別人嘲笑甚至歧視。總的來看,哭唱的內容主要有“哭爹孃”、“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頭”、“哭祖宗”、“哭上轎”等。“歌詞”既有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們即興創作的。內容主要是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和哥嫂弟妹們的關懷之情;泣訴少女時代歡樂生活即將逝去的悲傷和新生活來臨前的迷茫與不安。也有的是傾洩對婚姻的不滿,對媒人亂斷終身的痛恨,等等……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我們那地方有一種古老的民俗—一哭嫁。哭嫁的主人翁是將要出嫁的女兒和她的母親,女兒出嫁的這一天,母親和女兒都會哭泣,這個風俗不知是何時流傳下來的。

記得堂姐出嫁的那一年,我才6歲。母親、姑媽還有伯母一直在忙著給堂姐準備嫁妝,家裡辦喜事的氛圍使我感到很興奮,我急切地盼望著堂姐出嫁的那一天趕快到來。我幾乎每天都要問大人一遍,姑媽笑著說:“你就這麼急著讓你姐姐走?姐姐出嫁了,看你放學回來找誰去?”我說:“當然還要找姐姐啊。”姑媽說:“你姐姐嫁人了,以後就不是咱們家裡的人了。”我問:“那我到哪裡找姐姐啊?”姑媽說:“那就得到她婆家找她了。”我想了想說:“沒事,這樣多好,我又可以走親戚了。”伯母便笑著對我說:‘你說得對,姑娘就是一門親戚。”我說:“那我也是親戚了。”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那是初冬的一個陰冷的日子,堂姐出嫁了。清晨,全家人都早早起來忙碌,姑媽給堂姐端了一碗飯,慈祥地對她說:“妞,你可得多吃點啊,這是你最後一次吃孃家的飯了,等接你的車來了,我就把你的衣服、飯碗送過去了,以後你回來就是客人了。”堂姐聽了姑媽的話,眼圈一紅,便開始抽噎起來,母親在一旁勸慰她。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我到廚房找好吃的,只見伯母坐在廚房裡的一個小凳子上,眼圈紅紅的,像是在哭。幾個做飯的人也沒人說話,整個廚房顯得很靜寂。我也不敢多言,又回到堂屋,來到堂姐的房間。在母親的幫助下,堂姐已經換了新衣,她上身穿著一件大紅色的中式棉襖,腿上穿著一條藍色的棉褲,腳上是一雙綠色的繡花鞋。幾個嬸子、嫂子都在誇堂姐的衣服好看,誇姑媽的手藝好。

不大一會兒,聽到有人嚷著:車來了,車來了。頓時,屋子裡、院子裡的人都忙碌起來。我走到外邊一看,院子裡放了兩個食籮,食籮上搭著紅布,一群人正在帳篷下喝酒。大門外,站著很多大人和孩子,朝門裡張望。門外的一輛綠色吉普車引起了全村人的關注。我印象中別的女孩子出嫁,坐的是牛車,也有的是腳踏車,坐小轎車出嫁,堂姐在村裡是頭一個因此引得大人小孩兒都來看稀奇我趕緊進屋去彙報情況,但沒有人注意我,屋裡的氣氛又開始變了。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不知為何,堂姐又開始抽抽搭搭地哭了,廚房裡的伯母眼淚也不斷地往下流。母親走到廚房門口對伯母說,嫂子,妞要出門了,她想再見見你。伯母揮揮手說,叫她走吧,到了婆家要好好過日子。姑媽也來叫伯母,但伯母就是不離開廚房,她用一條毛巾不停地擦著眼淚。伯母平時是個很和氣的人,我從來沒有見她生氣、流淚,總是一副很平靜的樣子,可是這天,伯母卻像變了一個人,不停地抹眼淚,好像很難過的樣子。

接親的人開始催促了,姑媽便對堂姐說,妞啊,你爹媽養你一場,走了要跟他們打個招呼啊。堂姐走出門,來到廚房門外,撲通一聲跪下來,她含著淚說,媽,我走了啊,過兩天就回來了。伯母頭也沒抬,只是揮揮手。

喜娘攙著堂姐走出院子門,姑媽又慌著把伯父喊到車旁,對他說,哥,妞今兒出門了,你送送她吧。堂姐跪在伯父的腳下,哭著說,爹,我走了,你和娘要注意身體啊。伯父點點頭說,你到婆家要好好孝敬公婆,別給爹孃丟臉。堂姐說,爹,我知道了。伯父轉身離開了。

鞭炮點燃了,堂姐站起來,最後一次看了孃家的院子,然後哭著上了吉普車。接親的車走了,把我親愛的堂姐帶走了,我年幼的心感到很失落。早知這樣,就不盼堂姐出嫁了,我為此懊悔不已。

一次農村哭嫁紀實

鄰居喜梅出嫁卻不同,她結婚那天,是笑呵呵地上車的。喜梅長得漂亮,但學習成績不好,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了。她結婚那天,婆家找來了一輛東風大卡車,車廂裡放著衣櫃、梳妝檯、三鬥桌,還有車子、縫紉機、新被子等等,聽人們說,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向婆家要的。頭天送過來,今天再拉過去,為的是面子風光,顯得嫁妝豐厚。

喜梅結婚的時候是夏季,但按照風俗,她也得穿紅棉襖、藍棉褲、繡花鞋。別人家姑娘出門都會大哭一場,但喜梅自始至終沒有掉一滴淚,一直在笑。看熱鬧的人都說喜梅傻,肯定是腦子有問題,哪有姑娘出嫁不哭的?因為喜梅沒有哭嫁,讓她爹媽很沒面子。

喜梅雖是笑著出嫁的,但婚姻卻不順,還是村裡第一個離婚的女子。堂姐是哭著出嫁的,如今已是兒孫滿堂,比外甥女大7歲的我早已榮升為“姨姥姥”了。哭嫁不只是一種民俗,也是一種感情流露,無論是做母親的還是當女兒的,在分離的那一刻,都會情不自禁地流淚,這是感情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