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提到“性感”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維密大秀上大膽的設計和模特火辣的身材?還是燈紅酒綠間長短不一的小短裙?相較於現代的開放,古代保守中透露的羞澀卻別有一番滋味。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 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和隱諱的。

古代女子內衣款式相對於現代來說較少,佔據比例最高的則是我們都知道的肚兜,有的人會誤認為古代內衣只有肚兜,其實並非如此,也有其他種類的內衣。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

秦漢時期:報腹和心衣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秦漢時期的婦女所穿著的褻衣會在去世後一起入殮,不過這種褻衣是不能在大庭廣眾下顯露的。比較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心衣”。這時的褻衣有繁簡之別,簡單的只是在腹部橫裹著一塊布帕,所以也稱“帕腹”;較複雜的是在帕腹上加上帶子,在穿著時,緊緊包裹著腹部;而在帕腹上加上鉤子及襠布,則成了心衣。但全都只有前片,而沒有後片。而在褻衣的圖紋發展上,最初可推至秦漢時期。當時的絲線、繡線已有很多種豐富的顏色。圖紋多以鳳紋、龍紋、動物紋、草葉紋、渦紋為主。

魏晉時期:兩當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最早由三國兩晉南北時朝北方遊牧民族的女性內衣“裲襠”傳入中原的,後被漢族女性接受,發展為當時的“兩當”。“兩當”通常為兩層,夾層可襯棉,既可擋胸又可擋背,貼身保暖。

唐代:袔子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唐朝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

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宋朝以後出現的內衣稱為“抹胸”。抹胸在上端及腰間各有帶子可系,上面的長度可以覆蓋胸部,下面可遮蓋到腹部。因儒家思想再度盛行,人們崇尚簡樸的生活,所以服飾上的裝扮比唐代來得保守許多。在花邊圖案上也以秀麗清新為主;自然的花草、鳥獸、和幾何圖案,都是花邊圖紋的題材。

元朝:合歡襟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合歡襟” 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朝:主腰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繫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侷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鍊,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繡。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近代:小馬甲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民國初年,婦女的內衣,流行起一種“馬甲”,這種馬甲與一般背心比較起來,特別短小,所以又稱“小馬甲”。小馬甲的前片縫有一排緊密的扣子,穿著時會將胸乳緊緊扣住。這種形式的馬甲,會傷害人體自然生理的發育,因當時的民風保守,婦女常以胸前雙峰高聳為羞,故以掩護之。大約到了民國三、四十年左右,流行起旗袍、小襖,人們的傳統觀念有了轉變,小馬甲才棄而不用,而接受了西洋式的胸罩。

進入現代,傳統文化式微,女人們紛紛穿著西式內衣以及吊帶夏裝,偶有“潮人”標新立異穿一穿肚兜,走走“中國風”。也有人推出“內衣外穿”的概念,但是有幾個人知道“吊帶”我們的祖先早流行過了,“內衣外穿”也流行過了,如今不過是時尚又轉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