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瘋的家長,被逼成抑鬱症的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小捨得”分別用三個家庭,展示了不同階層的不同家庭中三種不同的教育方法。你更喜歡哪個呢?

被逼瘋的家長,被逼成抑鬱症的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讓我們先看看子悠家:一個典型的學霸媽媽型。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有一句話:“考得好,母慈子孝,考不好雞飛狗跳”。在媽媽施加的壓力下,孩子是最可憐的,別人考第一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媽媽再怎樣使盡渾身解數,孩子還是被老師定義為,是“被輔導班扶著過來的第一名”。老師的一句話很扎心;“米桃考100分是因為試卷只有100分,你家兒子考94分,是因為他再努力也只能考94分”。雖然看九集了,但我已經隱約感受到了孩子的情緒,真為孩子的心理感到擔心,害怕將來會成為一個抑鬱的孩子。一直被這樣比較,這麼小的年紀怎麼能忍受呢?

被逼瘋的家長,被逼成抑鬱症的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被逼瘋的家長,被逼成抑鬱症的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第二個是歡歡一家,歡歡媽媽則是要孩子解放天性,放飛自我。只要孩子快樂,充分發展,父母就很滿意。尤其女兒是爸爸的掌上明珠,容不得別人說自家孩子的不好,這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心理。南儷一句:“這是誰家的可愛女兒,誰這麼會生呀?”這充分反映了做母親的幸福。但我們不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們是否有足夠堅強的心來面對未來的生活。我們必須知道社會是殘酷的,沒有競爭力我們怎麼能進入一所好的大學呢?雖然後面孩子自己要求報輔導班。其實歡歡一家在劇中還算是個積極、正能量的家庭,孩子努力上進,這是父母們最高興看到的。

被逼瘋的家長,被逼成抑鬱症的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被逼瘋的家長,被逼成抑鬱症的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第三個最不起眼的米桃家:一個從農村轉學來的農村娃,卻有著140的智商,他的父母非常踏實能幹,他們知道知識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因此,無論孩子的學費有多貴,他們都必須咬緊牙關。這是一個典型的窮人群體,他們想透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可以說,窮人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照顧他們的家,米桃學習不讓家裡人操心,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這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文盲的父親都能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媽媽看似平淡的一句話:“爸爸媽媽都沒有本事,學習上的事幫不了你的忙,凡事還得靠你自己。”

被逼瘋的家長,被逼成抑鬱症的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被逼瘋的家長,被逼成抑鬱症的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我最同意米桃媽媽的觀點。孩子們的獨立並不是取決於他們被獨自留在某個地方,自力更生;也不是他們每天的說教。有時候,父母普通的幾句話,就能 讓孩子認清現實,從而開始奮發圖強。

雖然我只看了幾集,但我已經感受到了孩子學習的壓力。我兒子才一年級。同班同學也很有才華,課外輔導也不斷。反觀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是糾結要不要報個輔導班。但我總是覺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比什麼都好。各位家長,你們更喜歡哪個家長的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