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精準“處方”解學生“心結”

“老師,我恨他們,他們怎麼看我都不順眼。我沒救了!別管我!”

“老師,我愛他們!暑假我去打工,給他們每人買了一件禮物。謝謝您!”

同一名濱州醫學院的學生,在和學校指導老師談起自己的父母時,卻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感情。這中間,隔著的是400多個起起伏伏的日子。這些日子,正是指導老師運用“陽光處方”對她進行識別、疏導、化解、轉變的過程。

“陽光處方”源自濱州醫學院去年初啟動的思政工作精準提升工程。此項工程充分發揮不同教師的專業優勢和育人特長,採取結對認領制,對學生實行精準幫扶。對素質優良學生,開出“卓越處方”;對心理異常學生,開出“陽光處方”;對目標欠缺學生,開出“提升處方”……

近兩年來,該校開出的思政工作精準“處方”悄然浸潤在課堂內外、學生心中,呈現出立德樹人實效,衍生出一串串動人的故事。

“廚吧店長”躍上“10萬+”平臺

今年5月,學校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2015級學生吳端正受邀參加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7月,吳端正進入團中央宣傳部,運營上百萬粉絲的公眾號,推文閱讀量達到10萬+成常態……

然而,這名優秀學子幾年前還在廚吧店裡晃悠。大一時,吳端正自覺學業輕鬆,和幾個朋友合夥開了間廚吧,做起了店長,但慢慢地,他的功課也落到了中檔。

在這時,學院黨總支書記崔良波直接找到吳端正,幫他分析思想癥結找準規劃。吳端正領悟很快,果斷關了店,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學業上。到了大三,他不僅拿到一等獎學金,還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帶領團隊獲得大學生原創影片徵集大賽全國一等獎。

實習時,吳端正又遇到了坎兒。是做高薪程式設計師,還是堅持做“策劃控”?學院和校團委的老師再度攜手幫吳端正定標立向,推薦他去團中央新媒體運營部門實習。

在崔良波看來,再好的苗子,思想立不住,也會遇到倒伏危險。“卓越處方”對素質優良學生的幫扶就是要在關節點上,給出關鍵幾招,幫助他們找好支點、糾準方位、立高標杆,穩穩地邁向卓越之路。

老教授和他的“陽光”小朋友

預防醫學系教授董兆舉向來以治學嚴謹、帶教嚴格出名。在參與精準提升工程時,董兆舉不僅帶“卓越生”,更關注“陽光生”。

“陽光處方”幫扶的學生一般為心理狀態或行為方式出現過異常。一般人眼裡,“陽光生”不陽光,可在董兆舉眼裡,“他們只是被烏雲遮擋了眼睛而已”。解困的辦法就是要弄準“雲從哪裡來,如何拂開去”。

小南(化名)站在董兆舉眼前時,渾身帶刺,“我沒有錯,都是他們的錯”。小南和同學吵架,和父母頂牛,“懟”是她處理關係的典型方式。深入瞭解後,董兆舉找到了源頭。小南父母忙於生意,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如意就“打”。小南學會了以暴制暴。

董兆舉待小南就像朋友,在每個矛盾點上引導小南思考為人之道,把實招擺出來讓她嘗試換個角度處事。心結打開了,小南學業上也取得了進步。董兆舉教她學會打電話跟父母分享好訊息,“相信我,不打我罵我,我會做得更好”,這一次小南的媽媽沉默了。

董兆舉說,每個“陽光”學生其實都是一個小環境,帶著來自家庭、社會教育的各種背景。一名稱職的教師,就要善於摸清這些背景,把思政工作做到根子上。

“飄一族”帶著理想“軟著陸”

“提升處方”面對的學生在校園裡最常見:人生目標不夠明確、學習動力不夠足、自律能力不夠強……好像“飄一族”,理想懸在半空,生活盯在別處,學業止於應付。

如何讓“飄一族”穩穩著陸,以正確的方式開啟青春之旅?學校沒少花心思:要求學生寫承諾書、寫剖析、寫檢討,但這些“硬手段”收效不大。

近兩年,學校更多地嘗試用“軟著陸”的方式,幫助學生消除思想上的盲點,找準行動上的落點。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李新徵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就像給竹子塑形,關鍵靠兩點:成什麼形要有明確座標,同時還要小火慢烤讓竹子感受恰當熱度。”

他們把學生帶到革命紀念館,一次次瞭解黨的歷程、英雄的足跡;他們把優秀校友請到校園,談青春的困惑與超越;他們組建學生黨務工作室,設立班團建設專案基金,以黨建帶團建,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進行精神淨化“自迴圈”……

精準“處方”提升了學校思政工作整體水平。以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為例,近兩年以思政工作精準提升工程為基點展開的黨員教師“班級導師制”和“學生黨務工作室”品牌獲得省級創新獎和黨建突破專案立項,學生先後獲得全國大學生統計建模大賽一等獎等佳績。(記者 張興華 通訊員 王朝榮 張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