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難時路過一個小鎮,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眾所周知,在我國有4個直轄市,它們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北京市是我國的首都,上海市被很多人稱之為“魔都”,而重慶市因為地理環境則有著“霧都”的稱號。

說起來,似乎天津市是受關注最少的一個,說起天津,人們也許只能想起天津特產大麻花和狗不理包子,但是天津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元朝統治時期,它被命名為“海津鎮”,直到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南下起兵路過此地,才給它改了這個霸氣的名字——天津,這兩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呢?

朱棣靖難時路過一個小鎮,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建文削藩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出生時朱元璋還沒有完全平定天下,因此出生在戰亂中的朱棣不但學富五車,在軍事方面也非常有才華。

可是古代遵循“立長不立賢”的規矩,即便他再優秀,皇帝之位也很難輪到他。原本作為太子的朱標應該是第二位皇帝,只是朱標英年早逝。

皇位繼承的規矩是“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所以無關年紀和能力,朱元璋便立其一直視為皇長孫的朱允炆為帝,由燕王朱棣輔佐。

年輕的朱允炆皇帝和其父朱標性格很相似,書生氣十足且溫文爾雅,但他同時也很靦腆,絲毫沒有治國的經驗。

他沒有經歷過戰亂,和皇叔們相比,他並沒有足夠堅強的意志和果敢的行事能力,也沒有治國的雄才大略。因此,登基之後,他的威望並不足以服眾。

朱棣靖難時路過一個小鎮,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不論原來品性多麼溫和善良,一旦坐上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多少都會改變的,畢竟帝王之心深不可測。

朱允炆漸漸也開始焦慮,猜疑,他認為諸位藩王叔叔每個人手裡都握有重兵,對自己的統治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於是,在齊泰等諸多大臣的建議下,朱允炆便按照朱元璋留下的祖訓實施削藩,成功地將周王、代王等幾位皇叔廢為庶人,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建文削藩”

但其實他真正的目標不在他們幾位,他忌憚的是那個才華出眾,雄踞北平的燕王朱棣。只是,在建文帝削藩朱棣時最終失敗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其一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留下的祖訓,他分封藩王的目的是讓老朱家子孫可以遍佈天下,這樣對外可以抵禦外來入侵,對內可以和朝中權臣的力量互相制衡,是一招很好的棋。

朱棣靖難時路過一個小鎮,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樣是最好的,但是朱元璋為了給年輕的皇孫朱允炆鋪路,讓他登基之後不被權臣挾制,就把所有權臣都給幹掉了。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確實沒有權臣能挾制朱允炆了,但是另一方面,一旦削藩之後諸位藩王反抗,朱允炆也就沒了可以幫他制衡藩王的幫手。

其二就是朱元璋殺光了功勳卓著的名將,朱允炆手下無良將可用,並且他重文輕武,任人唯親。他專用沒有作戰經驗的文人,還下令讓李景隆這樣的公子哥兒“豬隊友”帶兵上戰場,輸贏自然也就成了定局。

再者就是軍隊紀律不夠嚴苛,放縱親信,李景隆自己沒有能力,還嫉賢妒能。

他在都督翟能即將攻下北平的張掖門時,居然下令讓他們停止,最後損失慘重。朱允炆竟然能寬恕這樣的錯誤,不但沒有追究,予以懲罰,還讓李景隆繼續守城,結果可想而知。

朱棣靖難時路過一個小鎮,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朱允炆削藩時,不少藩王都去向朱棣哭訴朱允炆的暴虐殘酷,可是朱棣知道自己的身份,他眼看皇帝如此殘暴卻無能為力。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朱棣只能忍氣吞聲,任其宰割,直到朱允炆秘密調離他手下的精兵強將時,朱棣這才開始著急了。

可是,歷史上受壓迫造反的藩王有很多,但無一成功,最後都沒落得什麼好下場。要想爭奪皇帝之位,透過奪嫡已經很難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康熙朝代的“九龍奪嫡”。

奪嫡尚且如此之難,更何況是藩王造反奪位,如果足夠幸運能夠成功的話,搞不好也會背上造反篡位的千古罵名。

幸運的是,朱棣手下有一個奇人,名為姚廣孝,他就是後來著名的黑衣宰相。在朱棣被剝奪兵權,進退兩難之時,他建議朱棣不能任由建文皇帝這樣繼續下去,否則遲早會成為階下囚。

朱棣靖難時路過一個小鎮,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最多不過一死,為何不先反抗一下呢?反抗便有生的機會,朱棣接受了建議,向他誠心求教。

姚廣孝提醒他朱元璋在留下的祖訓中規定,後世的皇帝在必要時可以“削藩”,但同時也規定諸藩王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領兵“靖難”。

所以這不併是謀反篡位,只是依照祖訓,發動“靖難之役”。“靖難之役”初期,朱棣的勢力敵不過朱允炆。

但朱允炆並沒有準備好安置策略就匆忙削藩,三度選將錯誤,戰爭策略也極其糟糕,最後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四年內,朱棣就擊敗朱允炆登上了皇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曾路過一個地方,順手便起了一個名字,至今都還存在,發展至今已經是一個大都市了。

朱棣靖難時路過一個小鎮,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天津”名稱的由來

據明朝文人李東陽在《重建三官廟碑記》中的記載,朱棣

起兵南下渡過沽河後,途經海津鎮。

由於海津鎮地勢險要,又是聯絡南北的咽喉要道。朱棣見此地非常適合作為軍事緩衝地帶,於是就給它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叫“天津”。

“天津”雖然只是兩個字,但其寓意卻不簡單,大概意思就是“天子經過的渡口”,這個名字寓意頗深,也許朱棣是想給自己討個好彩頭。

朱棣登基之後遷都燕京,於是天津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軍事緩衝區,而後他像秦始皇修築長城那樣,下令修建各種防禦設施,使天津成為軍事要地。

自那以後,天津發展越來越迅速,直至現在,天津不僅是我國的直轄市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要點,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朱棣靖難時路過一個小鎮,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如今成國際大都市

除此之外,天津還有天津新港,這可是我國最大的人工港口,在整個沿海地區都是重要水路交通樞紐,更是連線著國內外重要的水路交通路線。

我們現在腳踏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前人留下的印跡,只是時空不同罷了。天津從寸草不生,到如今屹立著高樓大廈,處處都是繁華景象。

這個曾經飽受滄桑的地方,擁有了霸氣的名字,如今也走向了國際舞臺,令國人感慨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