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圖,一天一筆,畫著畫著春天就到啦

九九消寒圖,一天一筆,畫著畫著春天就到啦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是小時候背誦的“九九歌”,盡人皆知,表達的是人們在嚴冬裡掰著手指頭計算何時能到春天的心情。

人們常說貓冬,就是說一入冬天,便很少出門了。白天日短,身上的衣服又沉重,行動起來不大方便,寒冬戶外更加寒冷,娛樂活動可就少得多了。可人們總要找些事情來解解悶,古人便想出了九九消寒圖的辦法,至今已流傳了幾百年。《帝京景物略》裡記載:

日冬至,畫素梅一支,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一般從冬至那天,用毛筆勾勒出一張白描的梅花,花開九朵,每朵又有九片花瓣,每天用紅筆點畫一瓣,八十一天後,白梅變成了紅梅,春天也就來到了。以梅為題,既應和了時令,又透過梅花表達了迎風斗雪的傲骨,這是文人雅士的情思。

初入學堂的孩子則適合最為簡單的消寒圖,只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九個大方格,每個方格中用毛筆帽印出九個圓圈,每日用筆點一圈,八十一天後,便也算畫成了一幅消寒圖。別看這圖的做法簡單,內中卻還有“上畫陰,下畫晴,左風右雨雪當中”的小門道。透過不同的點畫之法,來記錄天氣,情趣盎然地計算著春天姍姍到來的腳步。

九九消寒圖,一天一筆,畫著畫著春天就到啦

除了畫消寒圖,也有寫消寒圖的玩法。明代宦官劉若愚在《酌中志》裡就記載了皇宮中每年都要刷印九九消寒圖,此圖並非畫圖,而是消寒詩,每詩四句,但劉氏認為都是瞽詞俚語,不值一記,因此明代的消寒圖怎麼玩就不得詳盡了。想來大概是每日描寫一首詩或一句詩,待八十一天後,也就成圖了。

到了清代,圖畫版的消寒圖仍在流傳,而書寫版的玩法也比較明確。清代就沒有消寒詩了,往往是一句九個字的詩文,詞義大致都是待春來,像“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庭院春幽挾蒼草重茵”等等。這常常是練毛筆字的學生們的遊戲,每天像描紅模子一般,這句詩的九個字都要是九個筆畫,每日一筆,共寫八十一天,不少文人也願意寫,一方面是排遣冬日的寂寞,一方面也是為了磨礪自己沉穩的性格,就連皇上也常常以此作為遊戲。別小看這一筆,卻非常磨人的性子。每天就寫一筆的時候,心裡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憋悶感,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現在可能被好多人戲稱為“強迫症”的一種,總之,是極難受的,但是一冬寫下來,確實覺得心靜了很多,也很有成就感。遇到容易完成的事情時,人總是有急於求成的心態,刻意地循序漸進,自然對性格的磨礪是極有效的,對於快節奏的當代人來說,倒是個極好的修煉法門。

人們苦於寒冬,對於春天的期盼是強烈的。北風凜凜,很多人都願意在家貓冬,玩的時間多了,可娛樂專案卻相對少了,寫一寫或畫一畫消寒圖,抒發一下苦等春來的心情,聊作遊戲。這種冬日的玩法,對於需要放慢生活節奏的當代人來說,能夠幫助人們靜靜地關注內心,不失為一種古為今用。

◎本文轉載自“中華書局1912”,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