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就是它了!

大約在兩個星期前聽朋友說有部由她們喜歡的演員出演的電影要上映了。

一聽電影的名字叫《冷血狂宴》,起初還有了些新鮮感,直到自己去搜了預告片才發現這部影片的全名是《爵跡2:冷血狂宴》。

瞬間,一種奇妙而不可言說的感覺湧上了心頭。

年度最“佳”,就是它了!

個人先前對郭敬明瞭解不多,《小時代》系列是聽同學討論完的,唯一看過一點的可能就算《夏至未至》了。

前一部《爵跡》也只是記得當時聽到了很多吐槽之聲。

其實也挺意外這個系列還有續集,於是還是抱著好奇和懷有一點點期待的情感在線上觀看了這部影片。

期待是因為只要第二部比第一部好一點點,這個觀影時間花的都會顯得值得一些。

整部影片長達兩小時零九分鐘,講述了麒零、銀塵等一行人,主角團層層打怪,解救被白銀祭司封印的前任王爵吉爾伽美什,完成西流爾遺願的故事。

人物繁多,設定複雜,不過這個設定,相信看過《Fate》系列的觀眾可能會覺得熟悉而且憤怒。

整個電影的觀感如同在看CG遊戲實況影片,但是優秀的CG遊戲實況影片,都可能比這個要精彩很多。

年度最“佳”,就是它了!

看了三十分鐘,幾乎沒有得到比較含有意義的資訊,印象最深之處在於陳學冬飾演的麒零與吳亦凡飾演的銀塵之間的對話,他的臺詞裡多多少少都會提到“銀塵”。

這個角色動機幾乎都是銀塵所向:洗澡的時候、初見的時候、甚至是被銀塵拒絕的時候。

他的語言和心理似乎都圍著銀塵轉。

如果有喜歡這一對的文手和畫手大大們,估計可以產糧到溢位了。

整體看來,影片的臺詞確實少,似乎也真的對應了郭導本人曾經說過的話:“我習慣臺詞量少一點”。

誠然,冗長、多餘的臺詞會限制演員的表演。

可是為少而少,為簡而減的臺詞,沒有經過推敲與斟酌,於是這種“量少”就分成了兩個方面:臺詞數量少和臺詞質量低。

臺詞質量低又會牽扯到兩個比較基本的問題:

情節推動不明確,人物塑造不立體。

年度最“佳”,就是它了!

例如影片中一段麒零一行人為了躲避白銀祭司方的追捕,假裝先出城然後又繞回林允飾演的天束幽花家中。

這段有一問一答:

“去哪兒?”

“出城。”

其實透過畫面展現,雖然可能不一定所有觀眾都能一次看出主角團的作戰路線,可是出城這一行動其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另外,城,其實是此行的出發點、起始點,目的地在哪裡不得而知。

首先,對話的雙方同樣作為一隊自己人沒有隱瞞的必要;其次,問了個寂寞,答了個疑惑,如果這句實屬沒有什麼意義的臺詞仍然要存在,可以設計成麒零問:“這是在……”同時伴有一種不解的語氣,再答:“出城。”

亦或是隻保留原來的問句,沒有回答,切到人物的一個有暗示意味的眼神或是區域性特寫來表示,可能會稍稍好一點吧。

年度最“佳”,就是它了!

然後來說一說打鬥場景的設計。

本來想第二方面可能應該談談劇情,可是確實讓人有些無話可說,電影的結構基本上是設定介紹加上打戲加上人物黑化的迴圈。

人物刻畫少之又少,看不出情感,只有站隊,以至於我記得演員的臉卻記不完全他們的角色名稱。

其實從人物技能的基礎上看,打鬥戲是能設計得比較出彩的:麒零有一隻白色的長有翅膀的飛獅,范冰冰飾演的鬼山蓮泉有一隻白色大雕,且她的能力可以控獸。麒零的技能展開也是比較可觀的。

但是影片中的打戲卻用實力詮釋了“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影片中一場打戲基本上長度都在15-20分鐘左右為一場,且旋轉鏡頭用的非常多,看多了疲憊且頭暈目眩。

逃跑硬是拍成了跑酷,人物沒有必要地邊跑邊翻跟頭,這裡對比溫子仁《海王》中島上小鎮的一段打戲就顯得遜色很多。

年度最“佳”,就是它了!

打戲中的動作,不論是攻擊、防備甚至是逃跑,都是有意義的,有時需要以退為進,有時需要厚積薄發,動作連貫性和出招的選擇、行動是否有必要都是有依據、有根源、需要加以判斷的。

既然在有玄幻、有異能的背景下選擇了多用近戰展現打戲,就應當讓它們顯得更有價值。

坐騎的存在不是為了被忽視,能用的時候就應該召喚,不論是用於並肩召喚,或是文戲的時候與主人公聯絡感情,它們都是活生生的,它們不是交通工具。

人物技能運用不合理、旋轉鏡頭過多、人物打鬥不講求佈局與謀略,就算打鬥場面再絢麗也終究會讓人乏味,看不懂為什麼而戰的仗,為打而打,有什麼意義呢?

年度最“佳”,就是它了!

《爵跡》當時上映,打著的名號是“

國內首次嘗試的真人CG電影

”。

第二部也進行了延續,在一些平臺的分類上,還掛上了“國產動畫”的標籤。

看到這一標籤,其實心裡挺不是滋味,最近幾年的國產動畫長篇和網路動畫衝出了幾匹黑馬,總體質量看來是在上升的。

不論成片究竟如何,影視作品,總是有褒有貶,但是主創有沒有誠意其實是能夠看得出來的。

今天的《爵跡》系列如此,不在於它的導演是誰,不在於它的主演是誰,也不在於它花了多少錢,它像一個堆砌物,一個具備相似於《Fate》《魔戒》《刺客信條》等作品因素的“四不像”,它本被設想的華麗且成功,現實卻淪為了一個不折不扣且失敗的faker。

唯一說比較說得過去的,可能只有配樂,主題曲《就算》由日本作曲家巖崎琢作曲,張靚穎演唱。

影視作品就像一顆果實,有了成熟、強大的的核心,包裹豐滿飽和的果肉和漂亮的外皮,這樣有可能會被受眾選取、對它進行消費並喜愛它,給它好評。

《爵跡》系列的嘗試確實是大膽的,但本末倒置,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爵跡》創造了另一種“奇蹟”。

圖片來源網路

本文由洛語樹電影原創,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