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來源: |全媒派 ID:quanmeipai」

文章來源:肖一涼介

作者:肖一涼介

這段時間,“元宇宙”一詞很火。

儘管這一概念並非一夕之間冒出來的,但基於一個概念或理論的歷史基礎與生長週期來說,元宇宙顯然是個新概念。

今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首日股價暴漲到400億美元,而一年前其估值還不過40億美元。

國內外眾多企業紛紛入局元宇宙,如Facebook、蘋果、微軟以及一些遊戲廠商、新型UGC創作平臺公司等,而國內像騰訊、網易、位元組跳動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廠,以及新興遊戲企業等公司也在元宇宙領域開始佈局。

Ro-blox的上市讓“元宇宙”概念直接引爆了整個網際網路行業,有人甚至將今年稱之為元宇宙的元年。

從商業風口到學界熱點,元宇宙的進擊之路可謂突飛猛進。

2021年9月16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釋出了120餘頁的《2020年-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報告聚焦於2021年大熱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透過對其的概念梳理、理論構建、行業分析,全面解讀這一網際網路行業新風口的深刻內涵,並研判其發展趨勢和潛在風險。

9月22日,《新聞界》刊登了由北京師範大學喻國明教授撰寫的一篇關於元宇宙的學術論文《未來媒介的進化邏輯:“人的連線”的迭代、重組與升維——從“場景時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來》,某種程度上開啟了新聞傳播學界對元宇宙概念的研究關照,

但就目前而言,元宇宙這一概念無論是作為商業風口,還是學界研究議題,都存在爭議,還待商榷。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圖片來源:公眾號提供

要弄懂什麼是“元宇宙”,首先有必要對“元”這一概念的涵義進行溯源。

漢語中,“元”的古字形像頭部突出的側立的人形,而頭位居人體最高處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第一的。“元”也用來表示天地萬物的本源,含有根本的意思。

在學術研究上,“元”其實是一個具有廣泛附著力的傘形概念,在許多學科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

“元”對應英文Meta,出自希臘語:μετα(meta),意思是“之後”或“之上”。

亞里士多德的文集中哲學卷被置於物理卷之後,名為Meta physics(“物理之後卷”)。哲學是對自然深層規律的思考,此後“Meta-”就獲得了全新的含義,指的是對世界規律的探討。

由此,所有“元(Meta)-”討論,實則都是關於某個理論、術語或現象背後更深一層的層控規則之討論。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以“元”字打頭的概念似乎早已司空見慣,如“元傳播”“元符號”“元認知”等。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宇宙(Metaverse)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集體虛擬共享空間,由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和物理持久的虛擬空間融合而創造,包括所有虛擬世界、增強現實和網際網路的總和。

“元宇宙”一詞出自作家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雪崩》。

在這本小說中,人類透過“avatar”(數字替身),在一個虛擬三維空間中生活,作者將那個人造空間稱為元宇宙。它脫胎於現實世界,又與現實世界平行,就像《頭號玩家》中的“綠洲”那樣。

從構詞上看,Metaverse一詞由Meta和Verse組成,Meta在希臘語中表示“對……超出”,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所謂“超越現實宇宙的另一個宇宙”。

具體地說,元宇宙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是對映現實世界的線上虛擬世界,是越來越真實的數字虛擬世界。

根據某百科上的解釋,元宇宙(Metaverse)被定義為“一個集體虛擬共享空間,由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和物理持久的虛擬空間融合而創造,包括所有虛擬世界、增強現實和網際網路的總和”。

按照目前的認識,元宇宙有以下幾點特性:

1.與現實世界的同步性與高擬真度。

元宇宙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保持高度同步和互通,互動效果逼近真實。具有同步性和高擬真度的虛擬世界是元宇宙構成的基礎條件,它意味著現實社會中發生的一切事件將同步於虛擬世界,同時使用者在虛擬的元宇宙中進行互動時能得到近乎真實的反饋資訊。

2.開源開放與創新創造。

開源開放是指技術開源和平臺開源,元宇宙透過制定“標準”和“協議”將程式碼進行不同程度的封裝和模組化,不同需求的使用者都可以在元宇宙進行自主創新和創造,構建原創的虛擬世界,不斷拓展元宇宙邊界。

3.永續發展。

元宇宙平臺的建設和發展不會“暫停”或“結束”,而是以開源開放的方式執行並無限期地持續發展。

4.擁有閉環執行的經濟系統。

在元宇宙中,使用者的生產和工作活動的價值將以平臺統一的貨幣形式被確認和確權,使用者可以使用這一貨幣在元宇宙平臺內進行消費,也可以透過一定比例“兌換”成現實生活中的法定貨幣。毫無疑問,經濟系統的閉環執行是驅動和保障元宇宙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動力引擎。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圖片來源:公眾號提供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符號(Metasign)

元符號是替代下一級符號的符號,這下一級符號,可以是人面對事物世界(例如一枚蘋果)所得的初始意義符號,也可以是已經媒介化的符號文字(例如用“蘋果”這個標題,蘋果的圖畫)。當一個符號指稱的不是一個事物,而是另一個符號,它就是元符號。

“關於符號的符號”這樣一個定義,覆蓋面實際上很寬,可以寬得驚人。按照皮爾斯的說法,任何符號的意義解釋,實際上都是一個元符號。皮爾斯說:“解釋項變成一個新的符號,以至無窮,符號就是我們為了瞭解別的東西才瞭解的東西”,要說明一個符號的意義,就必須用另一個符號。”

當下的思想(只是一種感覺)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任何知性價值。意義並不取決於當下思想是什麼,而是取決於接下來的思想如何再現它,而把這個思想的意義實在化(virtual)”。這段話聽起來有點奇怪,從元符號角度就可以明白,皮爾斯是說:只有再現解釋才能落實任何意義。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圖片來源:公眾號提供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媒介(Metamedia)

元媒介(Metamedia)就是替代和整合下一級媒介的媒介,本質上是對原初符號文字的“再媒介化”。

所謂“元媒介”,就是“媒介的媒介”。媒介是儲存和傳送符號的工具,是符號載體的物質類別。換言之,要傳達任何符號及其意義,都必須經過特定種類的媒介。然而,當某個媒介承載或傳輸的不是原初的符號文字,而是另一種媒介或已被其他媒介所媒介化的文字時,這種媒介就是“元媒介”。

元媒介定義看似複雜,但實際上非常容易理解。例如,當一篇報紙上的文字報道被轉換為電子版放在報社網站上,此時電腦螢幕這一媒介,承載的是紙質媒介已再現的符號文字,而非原初的文字報道。同理,室內交響音樂被錄製下來,透過數字化技術在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傳播,就形成了另一種音樂媒介形式,即電腦或手機上的數字音樂。

透過這兩個案例,我們可以更直觀地說,元媒介就是替代和整合下一級媒介的媒介。此刻被替代的下一級媒介,已經對符號文字進行了媒介化再現。因此,元媒介從本質上說是對原初符號文字的“再媒介化”(remediation)。

由是觀之,基於網際網路,以計算機、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智慧終端為代表的所有新傳播平臺,形成了今日的元媒介範疇。這類元媒介的最大特徵,就在於先前所出現的所有媒介,皆能以模擬或虛擬的形式被整合到其中。例如,任何一個社交媒體(socialnetworks),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均相容了文字、音訊、影片、影象等原本就存在的其他媒介形式。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傳播(Metacommunication)

元傳播(Metacommunication)用以指稱人際互動中“關於傳播的傳播”現象,也即“所有被交換的涉及編碼及傳播者之間相互關係的線索和命題”。

美國社會科學家格里高利·貝特森(Gregory Bateson)於1951年創造了“元傳播”一詞。

貝特森主要從言語交流層面指出元傳播問題:“人類的語言交流不僅能夠,而且一直是在許多抽象的對比層次上進行”,這實際上已經指出了語言符號交流的層控關係這一經典命題。他進一步認為,任何言語命題除用於指涉事物的實際狀態,還在另外兩個層面上展開。

第一是把元語言資訊(meta-linguistic information)引入到傳播活動之中,用於指明傳播內容的解釋規則。

第二,交談雙方也傳遞彼此之間的關係意義。

這表明人們為了傳播,不得不進行元傳播活動,不僅是為了使傳播的資訊更加準確,更重要的是為了在傳播中建構內含人際關係的交往規則。因此,元傳播解決的正是“在關係之中怎樣討論關係並由傳遞關係意義的元傳播建立關係的問題”。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話語(Metadiscourse)

元話語(Metadiscourse) 指的是關於話語的話語,指對某個語篇或理論進行批評性解釋或理論闡述。

元話語(Metadiscourse)是近年來話語分析和語言教育領域的一個廣泛使用的術語。

它至少有兩個定義,一個指的是關於話語的話語(discourse about discourse),指對某個語篇或理論進行批評性解釋或理論闡述。

Crismore(1989)認為,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言語交際,話語都包括兩個層面:基本話語(primary discourse)和元話語。

基本話語表達關於話題的命題資訊。元話語告訴讀者如何理解、評述關於話題的命題資訊;另一個指的是語篇中表達概念意義之外的意義的成分,即表示作者組織語篇、吸引讀者、表示對命題內容和對讀者的態度的顯性語言手段。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語言(Metalanguage)

元語言(Metalanguage)又稱“純理語言”“第二級語言”,指被用來談論、觀察和分析另一種語言的符號語言。

“元語言”(meta language)這一概念來自現代邏輯學。由於邏輯學與語言學屬於不同的學科,“語言學的元語言”研究與“邏輯學的元語言”研究在目的、方法、範圍上都有不同。

就邏輯學而言。1933年,波蘭邏輯學家Tarski為了解決“說謊者悖論”問題而提出了“物件語言”和“元語言”的區分。在用語言討論事物的過程中,事物是物件,語言是工具。而當討論的物件是語言時,語言既是物件又是工具。“說謊者悖論”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在說謊”這句話具有物件語言和元語言的雙重功能。

物件語言是用來談論外界物件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的語言,它的詞彙主要包括指稱外界物件的名稱以及指稱外界物件性質和關係的謂詞。元語言是用來談論物件語言的語言,它的詞彙包括指稱物件語言的名稱以及指稱物件語言性質的謂詞(“真”或“假”)。

語言學的元語言包含三層含義:用於語言交際的最低限量的日常詞彙,用於辭書編纂和語言教學的釋義元語言,用於語義特徵分析的語義元語言。

之所以人們所掌握的最低限量詞彙也可以看作一種元語言,是因為最低限量詞彙是其他詞彙的基礎。這一最低限量詞彙與釋義元語言天然具有共通之處。最低限量詞彙側重於交際功能,可以作為語言學習所需最低詞彙量的依據;而釋義元語言側重於闡釋功能,可以作為詞典釋義最低詞彙量的依據。

隨著交際範圍的擴充套件,最低限量詞彙可能不斷調整,而釋義元語言必須滿足這一語言中所有詞語的解釋功能,因此具有穩定的規模。可以這麼說,釋義元語言是最低限量詞彙的最佳化系統。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認知(Metacognition)

元認知(Metacognition) 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即反映或調節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認知活動。

根據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萊維爾(Flavell)的觀點,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

具體地說,元認知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元認知知識,即個體關於自己或他人的認識活動、過程、結果以及與之有關的知識;二是元認知體驗即伴隨著認知活動而產生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三是元認知監控,即個體在認知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積極進行監控,並相應地對其進行調節,以達到預定的目標。

因此,元認知過程實際上就是指導、調節我們的認知過程,選擇有效認知策略的控制執行過程。其實質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功能(Metafunction)

元功能(Metafunciton) 也稱純理功能,是對語言所必須完成的功能的概括,包括三個方面: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

元功能思想是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功能語言學派的奠基人韓禮德提出,作為功能語法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在韓禮德功能語言學理論中佔有著重要地位。

它包括三個方面: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語言具有反映客觀世界事物發生和程序,以及人們內心世界的功能;人際功能是指語言具有建立、維繫和反映人際關係的功能;語篇功能指語言具有組句成篇,並根據交際語境組織資訊並傳遞資訊的功能。

對元功能三方面的分析和描述不僅是功能語法的核心內容,而且已成為一種理論模式廣泛應用於各類語言現象的研究中。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資料(Metadata)

元資料(Metadata) 是描述資訊資源或資料等物件的資料。

國際圖聯將元資料定義為“描述資料的資料,元資料為能協助對網路電子資源的辨識、描述與指示其位置的任何資料”。美國圖書館協會對元資料的定義為:“元資料是結構、編碼資料,描述資訊款項的特徵,輔助描述資料的標識、發現、評估和管理。”

綜合來說,元資料是描述資訊資源或資料等物件的資料,其使用目的在於:識別資源;評價資源;追蹤資源在使用過程中的變化;實現簡單高效地管理大量網路化資料;實現資訊資源的有效發現、查詢、一體化組織和對使用資源的有效管理。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圖片來源:公眾號提供

總的來說,數學、經濟學、語言學、心理學、新聞傳播學、圖書館情報學等學科領域都對“元(Meta)-”概念給予了不同程度的理論關照,其在研究中多被闡釋為“關於什麼的什麼(Sth。 about Sth。)”。

無論以“元(Meta)-”開頭的概念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證偽性,但其本質都是對某一既定概念意指的再思考,是關於某個理論、術語或現象背後更深一層的層控規則之討論,反映出學術研究所應有的探索精神。

至於這種探索是否能真正轉化為公認的概念/理論,留待學界商榷和時間檢驗。

【今日互動】

看了這麼多關於“元”的概念,你覺得比較受用的是哪些?哪些概念是你想進一步瞭解的?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參考連結:

[1]喻國明。未來媒介的進化邏輯:“人的連線”的迭代、重組與升維——從“場景時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來[J/OL]。新聞界:1-7[2021-09-28]。https://doi。org/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10918。002。

[2]劉子涵。元宇宙:人類數字化生存的高階形態[J]。新閱讀,2021(09):78-79。

[3]到底什麼才是“元宇宙”?[J]。華東科技,2021(09):78-79。

[4]趙毅衡。論元符號[J]。山東社會科學,2017(08):54-60。

元媒介與元傳播:

[5]趙星植。論元媒介時代的符號傳播及其特性[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3):82-88。

[6]趙星植。元媒介與元傳播:新語境下傳播符號學的學理建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40(02):102-107。

[7]胡易容。帕洛阿爾託學派及其“元傳播”思想譜系:從神經控制論到符號語用論[J]。國際新聞界,2017,39(08):38-53。

[8]王金禮。元傳播:概念、意指與功能[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7,24(02):118-125。

[9]付曉麗,徐赳赳。國際元話語研究新進展[J]。當代語言學,2012,14(03):260-271+329-330。

[10]楊信彰。元話語與語言功能[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2):1-3。

[11]徐赳赳。關於元話語的範圍和分類[J]。當代語言學,2006(04):345-353+380。

[12]李佐文。元話語:元認知的言語體現[J]。外語研究,2003(01):27-30+26-80。

[13]封宗信。語言學的元語言及其研究現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06):5-12+82。

[14]李葆嘉。漢語元語言系統研究的理論建構及應用價值[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4):140-147。

[15]汪玲,郭德俊。元認知的本質與要素[J]。心理學報,2000(04):458-463。

[16]董奇。論元認知[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9(01):68-74。

[17]張敏。談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元功能理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04):17-

[18]孫迎暉。論韓禮德的元功能思想[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1):99-103。

[19]劉熠。論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元功能理論及其應用[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220-222。

[20]江亮。2011-2015年國內外元資料研究現狀和宏觀分析[J]。圖書館雜誌,2016,35(09):38-49。

[21]馮項雲,肖瓏,廖三三,莊紀林。國外常用元資料標準比較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04):15-21+91。

[22]林海青。數字化圖書館的元資料體系[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04):59-64+69。

[23]張敏,張曉林。元資料(Metadata)的發展和相關格式[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0(02):63-70。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

元宇宙?元媒介?元傳播?盤點那些與“元”有關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