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雄信臨死前,為什麼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單雄信臨死前,為什麼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我想通過歷史所遺留下來的這個現象,並不單單向我們揭示了人性的醜惡,更多的還有當時所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歷史綜合環境的因素。

想當年,瓦崗寨眾多兄弟義結金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然而此後卻是各投其主、奔赴東西。這種各為其主對眾瓦崗兄弟日後的交情頗具影響,至於如何處理這對矛盾(既是敵人,更是朋友),方才體現了各人之智慧。

單雄信臨死前,為什麼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眾所周知,瓦崗一別後,程咬金、秦叔寶等多數人投從了秦王李世民,後轉為大唐鞠躬盡瘁;而單雄信、王伯當等極少數人先投靠於李密,後單雄信轉而為王世充效力。王世充政權在竇建德政權覆沒之後,便就成了初唐政權的一大敵手,於是在隨後的雙方交戰過程中,昔日義結金蘭的瓦崗兄弟難免會逢及戰場、刀兵相見。

單雄信臨死前,為什麼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最終的結果想必大家都已然知曉,王世充投靠了秦王,但因為殺兄之仇(李淵曾斬殺了單雄信的長兄),單雄信一心赴死。《隋唐演義》當中對於單雄信在臨死之前,只是喝下了程咬金遞給他的一碗送行酒。於是後人透過這碗酒,便看出了世態下人性的暴露。

1。利益面前顯露本性

古話道:“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這句話的內涵是極其深刻的,當初四十六兄弟聚首瓦崗,到頭來,“忠義”二字似乎並未被所有人所踐行,以至於到頭來單雄信臨死之前,唯獨喝了程咬金的一碗酒,眾人之中唯有秦叔寶未來送行,程秦二人就是單雄信這輩子的“一個半朋友”。

單雄信臨死前,為什麼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古話道:“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柱香”,這句話的內涵是極其深刻的,當初四十六兄弟聚首瓦崗,到頭來,“忠義”二字似乎並未被所有人所踐行,以至於到頭來單雄信臨死之前,唯獨喝了程咬金的一碗酒,眾人之中唯有秦叔寶未來送行,程秦二人就是單雄信這輩子的“一個半朋友”。

瓦崗寨一別後,多數人為了自身利益不管不顧地投奔了李唐世家,單雄信因為家仇故而沒有隨同程咬金等人歸附秦王李世民。但在之後李唐同李密、王世充的戰鬥當中,因各為其主,單雄信便自然而然站到了程咬金等人的對立面。

單雄信臨死前,為什麼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從各奔東西到最後的刀兵相向,程咬金、秦叔寶二人同單雄信一直都是惺惺相惜,互相顧全對方。但其餘瓦崗眾人卻因利慾薰心,不惜翻臉相向於單雄信。當李世民放下臉面懇求單雄信歸附李唐的時候,多數人便於此時醜惡的面目顯露了出來,紛紛附和李世民。

單雄信臨死之前,單雄信一一冷麵拒絕了別人的酒餞,當程咬金手端碗酒走到單雄信面前,語重心長地說了句:“二哥,希望你來世還做英雄,除掉這群見利忘義的小人!”單雄信聽後,覺得程咬金此話正巧戳中了他的心坎,於是便痛飲了這碗酒。

單雄信臨死前,為什麼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2。單雄信因何如此冷麵無情?

其實瓦崗寨眾人最早義結金蘭的時候便已經具備了最終離心背義的隱患,《隋唐演義》原著中這樣記載:“其中雖然也有一半個不大樂意的,可是一見大夥如此熱心,也就隨聲附和了。”

由此可見,這“瓦崗寨四十六結拜”並非是人人心甘情願之事。我們不妨來將這46人分而剖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人:

單雄信臨死前,為什麼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揭示了人性的醜惡嗎?

①以單雄信、徐茂公為首的綠林好漢、草莽英雄;

②以秦瓊為首的衙役捕頭們;

③以羅成為首的北平府眾人等。

此三類人代表三個階層,他們所願有著階級上的根本不同,落草為寇、聚首瓦崗怎麼可能會成為所有人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