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對媽媽不親近,甚至喜歡放狠話,父母要學著諒解孩子

導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在言行表達上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以後,有了自我想法的他們會更加傾向於自身想法的實現,

對於父母的教育引導很有可能會產生一些排斥牴觸的情緒反應。

這時候他們身上也很容易出現一些在大人看來並不十分“恰當”的行為表現,比如說很多寶媽都被孩子放過“狠話”,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寶媽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我討厭媽媽”,孩子的一句話讓寶媽徹夜難眠,網友卻說:放寬心別過心。

寶寶對媽媽不親近,甚至喜歡放狠話,父母要學著諒解孩子

案例:

李倩當初生孩子的時候難產,可以說女兒是她拿命換來的,所以在女兒的照料上,李倩非常地用心,捨不得女兒受一點的委屈。

可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前幾天女兒居然說了一句讓她特別傷心的話。

當天爺爺奶奶來到家裡看望孫女,女兒十分高興,於是便拉著爺爺奶奶一起看動畫片。就這樣一口氣看了一個多小時,李倩擔心看動畫片會影響孩子的視力,

於是便喊女兒把動畫片關了。可是沒想到女兒居然頭都沒抬地就喊了一句,“我最討厭媽媽了!”

也許是說者無意,但是李倩卻聽者有心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疼愛的女兒居然會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而且還有公婆在場,這著實讓李倩覺得有些尷尬和難堪。到了晚上,

李倩輾轉反側地睡不著,於是她把這件事發在了網上。

寶寶對媽媽不親近,甚至喜歡放狠話,父母要學著諒解孩子

結果網友們的反應讓李倩很是意外,大家紛紛留言稱,“我家孩子說過比這更過分的話!”“小

孩子的話別當真!孩子說完就忘了,咱們當家長的放寬心別過心就好!”

為什麼孩子會對媽媽“放狠話”?其實可能是詞窮了

在孩子兩歲以後,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在孩子們到了三歲之後,他們便進入到了語言以及情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

這時候無論是在語言表達還是情感表達上,孩子們都會有質的飛躍。

不過雖然孩子們可以聽得懂大人的表達和情緒,但是他們,在表達自我時,卻仍然會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說詞彙量的積累並不足夠豐富,

很多時候在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們並不能夠找到恰當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寶寶對媽媽不親近,甚至喜歡放狠話,父母要學著諒解孩子

當孩子具備了高階情感但是卻沒掌握與之匹配的高階詞彙時,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在情急之下說出一些令大人也感到意外的“狠話”。當然,

這其實是孩子的口不擇言,與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所以當寶媽們被孩子放狠話後,完全不必對此過於糾結,因為這很有可能只是孩子詞窮了,並不意味著他們真的討厭媽媽。

孩子“放狠話”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1.過於急切地表達情緒

寶寶對媽媽不親近,甚至喜歡放狠話,父母要學著諒解孩子

大多數情況下,情緒腦會戰勝理智腦,控制孩子的行為,這使得他們更容易表現出情緒化的表現。當他們過於急切地想要表達情緒時,

放狠話便成為了一種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

只要自身的負面情緒能夠被表現出來,孩子們對於他們所使用的詞彙的真正內涵並不會有深刻的理解,同時,

對於他人的感受也並不會過多在意或者是有明顯感知。

2.單純地覺得好玩

當孩子發現自己放狠話時,可以非常輕易地調動他人的情緒時,孩子會對這種社互動動產生極大的興趣。孩子們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

對於放狠話這種錯誤的行為表現並沒有足夠深刻的認知。孩子們對於這種透過放狠話而在互動中佔有主動權的感覺十分著迷。

寶寶對媽媽不親近,甚至喜歡放狠話,父母要學著諒解孩子

3.想要獲得更多的存在感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重視或者是缺乏存在感時,他們很有可能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而做出一些比較過激的行為,

而放狠話就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

孩子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話題的中心、關注的焦點,

於是他們更傾向於用放狠話這種簡單的話語表達來達到目的。

面對孩子的“狠話”,寶媽們應該如何巧妙應對?

1.別把孩子的話當真

寶寶對媽媽不親近,甚至喜歡放狠話,父母要學著諒解孩子

如果父母們對於孩子所說的狠話,耿耿於懷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為此承受極大的心理負擔,而事實上,孩子不過是說說而已,他們並不真的不喜歡父母,

或者是對父母產生厭煩。父母不把孩子的話當真,這使得他們更加能夠冷靜理智地應對孩子的過激反應。

2.適當的進行冷處理

如果孩子放狠話後,家長們立即給予迴應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在這場互動中佔有主動權,

所以家長們不妨適當地嘗試一下冷處理.

當孩子放狠話後,並沒有從父母身上看到預期的情感反饋後,

他們很有可能會覺得有些掃興,這也使得他們對於放狠話這種“互動方式”失去興趣。

寶寶對媽媽不親近,甚至喜歡放狠話,父母要學著諒解孩子

孩子發現家長的注意力並沒有被自己成功地吸引過來的時候,孩子們對於這種表達方式也會慢慢地感到失望,

進而希望找到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法。

3.給予孩子適當的約束

顯然,雖然說放狠話的行為並不足以上升到道德素質層面,但是這畢竟是一種看起來不大禮貌的行為表達,所以家長們有必要給予適當的約束。

當孩子說了一些不禮貌的話時,父母們可以適當地給予懲罰,讓孩子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家長們也可以適當地建立家庭規則,即約束自己也約束孩子,

這樣相對而言會更有說服力。

筆者寄語:

寶寶對媽媽不親近,甚至喜歡放狠話,父母要學著諒解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身上會有一些表現,在父母看來是無法接受的,

但是事實上這卻也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和步驟。所以父母們不妨試著從接納孩子的角度來進行引導,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可能會給他人帶來不適。

家長們冷靜理智地表達,更容易幫助孩子擺脫不良的行為習慣,

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訴求,更加能夠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表達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