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的匡衡,最後真變成大貪官了嗎?

鑿壁偷光的匡衡,最後真變成大貪官了嗎?

讀書始終是改變人命運的一個重要途徑。

鑿壁偷光的故事家喻戶曉,匡衡也成為貧賤志堅、勤學上進的榜樣,激勵著一代代求學之人。

透過勤奮讀書學習,匡衡最終從一個貧寒的農家子弟躋身王侯將相之列,成為一代名臣。

鑿壁偷光的匡衡,最後真變成大貪官了嗎?

匡衡進入官場後,恰巧趕上一個“柔仁好儒”的皇帝—漢元帝。

漢元帝當太子時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匡衡的同鄉,比如蕭望之、疏廣、疏受等人,這些有名的儒臣都是東海蘭陵人。

其中,蕭望之還是大漢開國功臣蕭何的後代。

元帝即位後,匡衡先任郎中,後遷為博士,給事中。

後來,京城長安一帶發生日蝕、地震等自然災害,匡衡乘機上書勸諫,得到元帝賞識,逐步得到升遷。

公元前36年,匡衡代為丞相,封樂安侯,總理全國政務。

位極人臣的匡衡,成為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典範。

但是史書記載,匡衡最後因貪汙遭到同僚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病死老家。

現在,很多人喜歡拿此說事。

你看看,當年那年刻苦學習的好孩子,最後還不是變成貪汙分子,進而否定匡衡的人品。

真實的歷史,果真如記載的那麼簡單嗎?

鑿壁偷光的匡衡,最後真變成大貪官了嗎?

用現在的觀點和標準去衡量2000多年前的人和事顯然是不科學的,必須放到當時特定的時代環境去判斷那時的人和事。

當時在位的漢元帝雖然仁愛好儒,但是又寵信宦官、懦弱昏聵,重用中書令石顯。

面對這樣的糊塗皇帝,身為帝師的蕭望之屢屢直言相勸。

結果可想而知,蕭望之被陷害致死。

連自己的老師被陷害都無動於衷,這樣的皇帝簡直昏庸到了極點。

夾在外戚、宦官中間,匡衡這個丞相干得並不輕鬆,他也是如履薄冰,驚心動魄地協調各方利益,總會有一些苟且、妥協和保守。

直到漢元帝死後,匡衡才做出一個儒家宗師應該做的事情,他把隱忍已久的力量變成奮力一擊,上疏彈劾石顯,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並糾舉他的黨羽。

最終,朝廷剷除奸佞,滅了石顯一黨。

鑿壁偷光的匡衡,最後真變成大貪官了嗎?

按說匡衡是立下大功的,但作為前朝舊臣,新皇帝怎麼容他!

很快,匡衡遭到彈駭,理由很簡單也很具體,貪汙了四萬畝土地。

漢元帝封匡衡為安樂侯時,相應賜給他三十一萬畝土地,而匡衡則利用地圖上的勘誤,非法擴大了四萬多畝。

在那個土地就是財富的時代,一個丞相因為四萬畝的經濟錯誤而被彈駭,很值得玩味。

身為丞相,貴至封侯,如果說匡衡想貪汙,恐怕不止四萬畝土地,他還可以貪更多。

找個理由,免掉匡衡,除去舊臣,新皇帝心安,匡衡也得感謝不殺之恩,這種權力場的明爭暗鬥,恐怕不是史書所能盡悉記載的。

隨著被免為庶人,一切榮華富貴煙消雲散,那個鑿壁偷光的少年也已變成白髮蒼蒼的老翁回到老家。

現在的匡衡墓,就在山東棗莊嶧城西南14華里的匡談村,小編上初中時的學校,就在匡衡墓旁邊,也深受鑿壁偷光故事的激勵。

鑿壁偷光的匡衡,最後真變成大貪官了嗎?

匡衡還做了一件至今福廕桑梓、造福萬代的事情。

西漢時,中原與西域交流之路已經開啟,各種交流十分頻繁。

石榴作為西域特產也傳到中原,成為既可觀賞又可食用的稀有樹種,但只種植在皇家宮苑之中。

匡衡利用做丞相的便利,把石榴移植到老家東海郡承縣(今棗莊市嶧城區)。

兩千多年來繁衍培植,到今天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榴園林“萬畝榴園”,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文化影響。

鑿壁偷光的匡衡,最後真變成大貪官了嗎?

“萬畝榴園”位於棗莊市區南部、嶧城區西部的群山之陽,東西長45華里,南北寬6華里,面積達12萬畝,有石榴樹530餘萬林,48個品種,以歷史之久、面積之大、株數之多、品色之全、果質之優聞名海內外,被認證為“基尼斯之最”。

花開花謝,漫山紅遍,泉湧水洩,碩果盈枝,萬畝榴園一年四季皆是風景。

小編家中亦有幾株百年老樹,深秋已至,庭院中的紅袍、馬芽、青皮等品種石榴掛滿枝頭,有喜歡品嚐的請文後留言。

讓您品嚐到最正宗最新鮮的漢丞相樂安侯匡衡故里石榴。

鑿壁偷光的匡衡,最後真變成大貪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