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因不願與黃忠為伍,拒絕劉備封賞?他其實在為某人鳴不平

公元200年,袁紹派大將顏良南下攻打曹操。而曹操則命關羽為先鋒迎擊之。關羽不負所望,於萬軍之中斬顏良於馬下,替曹操解了白馬之圍。

曹操因此而表奏漢獻帝,加封關羽為

“漢壽亭侯”

。此後,關羽也十分看重“漢壽亭侯”這個封號,這是其一生之榮耀。

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劉備自立漢中王,

加封關羽為“前將軍”之時,關羽卻沒有那麼高興,宣稱不願意與“老卒”黃忠為伍,表現出了拒不受封的態度。

若不是當時的使者費詩巧舌如簧,此舉也可能會讓劉備很難堪。

那麼,關羽這麼做,究竟是因何緣故呢?而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又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借“漢壽亭侯”這個封號,來聊一聊這段大眾熟知的歷史,它的背後有何鮮為人知的故事。

關羽因不願與黃忠為伍,拒絕劉備封賞?他其實在為某人鳴不平

一、被誤讀的“漢壽亭侯”

“漢壽亭侯”到底是何等爵位呢?這個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

在東漢,列侯分為

“縣侯、鄉侯、亭侯”

三級。當時所謂“縣、鄉、亭”三級分別有多大區域呢?

一般來說,一個縣大約方圓百里,而“十里是一亭”、“十亭又是一鄉”。亭侯是列侯中的最低等級,其封地大約是幾個村莊的面積。

所謂的“漢壽亭侯”,其實就是“漢壽”這個地方的亭侯,

這裡的“漢”並非漢朝之意,而是一個地名。

許多人對此有誤解,其實侯爵名稱上是不會加朝代名字的。

不過,話說回來,亭侯雖然是最末等的侯,但對於關羽來說,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關羽因不願與黃忠為伍,拒絕劉備封賞?他其實在為某人鳴不平

1、

一戰封侯實屬不易

。關羽起於微末,一戰而封侯,這在漢朝前期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常聽說一句話叫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西漢前期的作為“飛將軍”李廣,其驍勇不遜關羽,立功也頗多,但終身獲封侯爵。即便在東漢末年,侯爵相對氾濫,但對於一介布衣,沒有戰功仍然難上加難。

2、

蜀漢集團內部同時期封侯者寥寥無幾。

在蜀漢集團內部,最先被封侯者是劉備,公元196年,也是曹操上表朝廷,封劉備為宜城亭侯。

張飛直到公元209年才被封為新亭侯(劉備稱帝后進封西鄉侯);諸葛亮更是直到劉禪即位才被封為武鄉侯。雖然他們的爵位比關羽更高一點,但關羽被封爵的時間要早很多,何況若關羽活到劉備稱帝,其爵位也必是“鄉侯”無疑。

值得一提的是,馬超封侯雖然也較早,但時間也在關羽之後,況且還是受其家族影響,與個人戰功沒有多大關係。

3、

“漢壽亭侯”之封更加正統。

“漢壽亭侯”乃是正統的大漢天子所賜,而張飛、諸葛亮等人雖然也在後期封侯,但其實是蜀漢內部的封爵。雖然蜀漢號稱繼承了東漢的衣缽,但在天下人看來,獻帝之封無疑更加具有正統性。

綜合以上原因,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何關羽更加珍視“漢壽亭侯”這一封爵了。

關羽因不願與黃忠為伍,拒絕劉備封賞?他其實在為某人鳴不平

二、關羽“拒絕”劉備封賞之謎

與接受曹操表奏天子送給他“漢壽亭侯”之號相比,關羽貌似對劉備的封賞並不“感冒”。

公元219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成功奪取漢中,自立為漢中王。

此後,劉備在漢中舉行了盛大的加冕儀式,宣佈自己繼承了大漢正統。作為劉備的元勳宿將,關羽、張飛等人也都獲封重要官職:

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東漢最高武將職務為大將軍,往下是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再往下才是前、右、左、後四將軍。

但因為劉備當時尚未稱帝,所以無權封大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

前將軍就是蜀漢最高軍職。

劉備封關羽為蜀漢的“第一軍人”,而且還“假節鉞”,擁有荊州軍政大權,可關羽為何還不高興呢?《資治通鑑》記載:

“費詩即授關羽印綬,羽聞黃忠位與己並,怒曰: ‘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關羽因不願與黃忠為伍,拒絕劉備封賞?他其實在為某人鳴不平

幸好費詩能言善辯,他不卑不亢,以一句

“王(劉備)與君侯(關羽)譬為一體,同休等戚,福禍共之”

,說明關羽在劉備心目中是何等地位,黃忠豈能相比?這才解開了關羽的心結,讓他欣然受拜。

那麼,關羽的心結究竟是什麼呢?下面我們深入分析之。

關羽和黃忠本無過節,雖然正史中並未記錄有無“關羽戰長沙”之事,但也並未記載他們交惡的故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黃忠並非是一個碌碌無為的“老卒”:

劉備初入四川,黃忠便是其身邊的開路先鋒;“定軍山之戰”,黃忠陣斬夏侯淵,更是立下了頭功。

這一切,關羽同樣門兒清,他因為黃忠“老”而不肯與其為伍,實在是沒有理由。

而以關羽之性格,唯一能解釋得過去的理由是:

他在為一個“落榜生”抱不平,或者說他在與劉備“唱雙簧”。

我們所說的

這個“落榜生”,正是趙雲。

關羽因不願與黃忠為伍,拒絕劉備封賞?他其實在為某人鳴不平

趙雲是劉備的“創業”班底,雖然被後人長期誤解為“保鏢”,但在真實歷史上,他所立功勳也頗多:

在赤壁之戰前,趙雲曾在長坂坡單騎救主:赤壁之戰後,趙雲又攔截東吳戰船,再次救下劉禪。兩番救主之功,抵得過拿下多少座城池?

此外,趙雲也參加了平定江南四郡、入川之戰、漢中之戰等,所立功勳,應該不在馬超、黃忠之下。

可是,正史中並沒有所謂的“五虎上將”之說,趙雲不僅被排除在了前、右、左、後四將軍之外,甚至連一個正式的將軍名號都沒有,

只被封了一個雜號將軍——“翊軍將軍”

。趙雲的付出與回報,著實不成正比。

而在此時的蜀漢集團內部,能夠為趙雲發聲鳴不平者,恐怕惟有關羽、張飛這樣的元老了,而關、張二人中間,又數關羽更有分量。

關羽說他不願意與“老卒黃忠”為伍,不接受劉備的封賞,實際上是對“新入夥”的黃忠被“火箭式”提拔而不滿,更是為被劉備所忽視趙雲鳴不平!

當然,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這是關羽與劉備的一場“雙簧”:

劉備之所以封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為四大將軍,完全是在平衡蜀漢內部的關係。

如果分析當時蜀漢內部的人員構成,我們會發現,

關羽、張飛是嫡系元老的代表,黃忠是荊州勢力的代表,而馬超為新降勢力的代表。

而趙雲呢?他無疑是追隨劉備的嫡系元老,如果封了關羽、張飛之後,再封趙雲,則勢必會打壓其他兩股勢力,這對於蜀漢內部的團結是不利的。

所以,劉備只能讓趙雲“發揚風格”,委屈一下。但為了安撫趙雲,同時敲打一下其他勢力,

劉備還要讓一位重要人物替趙雲發聲,讓整個蜀漢集團明白,江山究竟是在誰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