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看懂他的經歷,也就看懂了人生

弘一法師:“世界是個迴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里,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

凡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因它在傳遞你心間的聲音,綿綿不絕,遂相印於心。”

光是看到弘一法師的所寫人生感悟就能領會不一般的處世智慧,修身養性,靜心。弘一法師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是遠超常人的,也許弘一法師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很多人不理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李叔同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弘一法師的。

弘一法師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看懂他的經歷,也就看懂了人生

弘一法師的世俗名字叫李叔同,出身豪門世家,妥妥的富二代,偏偏是可以靠顏值靠家世的人,卻偏偏靠的是才華。李叔同不僅精通琴棋書畫,而且對演藝造詣也十分的高。

李叔同是1880年出生,家裡是鹽商,那時候這是很賺錢的生意,李叔同是他父親第五個姨太太生的。

李叔同的童年幾乎是帶著光環長大,成年後的李叔同更是憑藉自己的詩書才華成為上海灘上流社會之人,這時候李叔同僅僅20歲。李叔同的老家是天津,李叔同直到成家之後才從天津搬到上海的。

弘一法師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看懂他的經歷,也就看懂了人生

那時候李叔同不僅帶著母親,還帶著自己的妻兒,此後李叔同便在上海定居了。李叔同是個瀟灑風流不羈的人,在上海灘的這段歲月可謂是李叔同人生風流瀟灑的巔峰時光。

當後來人們問起,李叔同回憶那段時光說:“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

看到這兩句詩的時候也許很多人不理解,我一開始也是的,為什麼那幾年在上海灘很出名的李叔同會寫下這樣的詩詞。讓人看到之後看到一股悲涼之意而又很無奈的感覺。

弘一法師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看懂他的經歷,也就看懂了人生

後來我去查了資料,原來1905年的時候,李叔同的母親在上海病逝,這些年李叔同和母親相依為命,母子感情很深。母親的去世對李叔同的打擊非常大,所以李叔同才寫下那兩句詩。

這裡之後李叔同的心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然後決定去日本留學,李叔同在日本一待就是六年。李叔同在日本還有一個老婆,這位老婆後來跑到杭州找李叔同卻發現他已經出家,自此一別兩人再也沒有相見。

因緣際會,李叔同在日本留學好好的沒想到卻機緣巧合成為了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的老師。

弘一法師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看懂他的經歷,也就看懂了人生

李叔同教育學生和別的老師都不太一樣,因為他總是用感化的方式去感化學生,而不是打或者罵。甚至可以說李叔同有時候教育學生自己都有些低三下四。

李叔同在師範學校當老師的這幾年以他深厚文學底蘊,人格魅力以及中西結合的方式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

幾乎從民國初期到民國二十年,那些初期的音樂界的人物不是李叔同的學生就是李叔同學生的學生。

1918年初夏,這是李叔同身份轉變的一個關鍵點,因為這是他最後一次以世俗之人的身份走在學校的路上。這條路從校內通往校外,也預示著李叔同從此結束世俗的生活而遁入佛門。

出家為僧,法號弘一。李叔同的出家在當時震驚了很多人,包括學校,家裡,還有很多好友。當時李叔同的日本夫人也前來相勸,雖然很不理解,但最終只能尊重他的選擇。

此後,李叔同和這位日本夫人再也沒有相見。

弘一法師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看懂他的經歷,也就看懂了人生

林語堂就曾經評價李叔同是在天他們那個時代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是最奇特最遺世獨立的一位。

張愛玲也說過不要認為她是個高傲的人,最起碼在弘一法師的寺院外面,是如此的謙卑。

我們都知道其實張愛玲是個很高傲的人,可是她在弘一法師的面前卻只能表現的謙卑,可見弘一法師的文學造詣和其他方面造詣也是很高的。

弘一法師從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看懂他的經歷,也就看懂了人生

豐子愷曾經說過人的生活分為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李叔同不缺,從小到大都是不缺,精神生活更是豐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至於第三境界其實就是探索人生也是靈魂生活。當不滿足於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人們就會去追求靈魂生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暢遊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