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在中國諸多的省級行政區的名字中,陝西之名顯得十分不同。

以東西南北這些“地理方位”作為省名尾字的省份,命名一般有兩種規律:一種是省名首字為“江河湖海”這些地理事物,例如山東山西的“山”、河南河北的“河”、湖南湖北的“湖”,但江西、海南兩省則沒有相對應的“江東”和“海北”。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省名首字帶有“江河湖”的省份

另一種則是省名首字為“非地理事物”,這樣的省份在全國只有四個,即雲南、廣東、廣西和陝西。

其中,雲南省之名來源於漢代設立雲南縣(今祥雲縣),但“雲南”此名來源在漢代並無準確史籍記載,所指意義至今眾說紛紜。而“廣”和“陝”的來源均有史籍支援。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雲南”的來源說法眾多

陝西為何沒有像廣東和廣西那樣,有一個與之對應的“陝東”?陝西為什麼偏偏“落單”了呢?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陝東在哪裡?

一、周召分陝

在今天河南省的三門峽市,有一個全國唯一名字中帶陝的縣(區)級行政單位,陝州區。這個距離陝西省約80公里的地方曾經叫做陝縣,在更久遠的時候叫做陝塬。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陝州區距離陝西省仍有一定距離

“陝”本意為地勢險要的地區,陝塬位於崤山向中原的過渡地帶,四面環山地勢險要,是中原通往關中平原的咽喉之地,故得名陝。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陝塬位置示意圖

而塬則是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黃土高地,大至幾十平方公里,小至幾平方公里,地形特點是四邊陡,頂上平。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現代陝塬

而陝西的陝正是得名於這個陝塬。而陝西一名的由來則要涉及到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周召分陝。

公元前11世紀,統治中原的商朝逐漸腐敗,位於關中平原的周部族勢力日漸強大,開始出陝塬向東進發與商朝決戰。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成功擊敗商朝,成為新的天下共主,建立周朝,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中國歷史進入青銅時代的巔峰時期——西周。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周滅商之戰

西周建立後,起源於關中平原的周部族開始面臨如何管理廣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這一難題。

由於青銅時代的生產力水平十分有限,此時的黃河中下游廣袤的土地上遍佈原始森林和沼澤,交通十分不便,而各部族又非常分散。這導致周天子對地方實行直接統治非常困難。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西周初期疆域

於是,周武王姬發選擇分封血親來幫助自己管理國家,於公元前1045年進行了第一次分封。

在這次分封中,許多姬姓貴族被分封至黃河中下游地區來幫助天子進行管理。而原商王畿的殷地(今河南安陽)被封給了商朝貴族武庚,利用他來安撫商朝遺民。同時,武王姬發分封自己的三個兄弟在殷地周邊負責監視武庚,史稱三監。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三監位置示意圖

兩年之後,前1043年,武王姬發去世,其子成王幼年繼位。政務主要由周公姬旦來處理。

但如按西周長幼有序的慣例,三監比周公更有權力成為輔政,雙方因此產生矛盾並愈演愈烈。武庚趁此機會煽動三監發起叛亂,周公親自帶兵平叛,花了三年時間才最終平定。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周公平定三監之亂

三監之亂暴露了西周的第一次分封並沒有建立起對黃河中下游地區有效統治的重要問題。為此,周公姬旦重新進行了分封,更多的姬姓貴族被分封到黃河中下游地區。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周公分封示意圖

另外,周公姬旦聯合了庶弟召公姬奭,二人於陝塬立柱分割槽而治,《春秋公羊傳》對此記載為:“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 周公在中原的洛水邊建立起一座新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用以管理新徵服的地區。

而召公留在鎬京(今陝西西安),主要經營周人的龍興之地關中,鞏固後方。至此,西周形成了兩都共治的局面,加強了對中原的管理。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周召分陝石柱

至此,陝西和與之對應的陝東正式出現在歷史當中,指的是周召二公所治理的關中平原與黃河中下游地區。

但與同樣是以重要地點命名的廣東廣西不同的是,古代的廣信縣(今廣西梧州)位於今天的廣西境內,且東西兩地對應。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古廣信縣,今屬廣西梧州市

而古代的陝塬卻位於今天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陝州區,且只有陝西而無陝東。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陝州位置示意圖

那麼陝塬為何會不在陝西省內,陝東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二、有西無東

周召分陝之時,只是以陝塬為界進行粗略劃分,並沒有對陝西和陝東的範圍進行具體的劃分。此後的幾百年間,隨著各諸侯國向外擴充套件領土,陝西和陝東的範圍都在不斷擴大。

但陝西的關中平原面積相對狹小,其西和北被少數民族所佔據,南邊更是高聳的秦嶺,可供開發的範圍較陝東更小。

而陝東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南北皆為大平原,可供開發的土地十分廣闊,隨著中原各諸侯國不斷向周邊地區開墾新的土地,陝東的範圍也逐漸從黃河中下游擴充套件到北至燕山南至長江的廣大區域。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陝東的範圍要遠遠大於陝西

公元前771年,平王東遷之後,諸侯間相互攻伐越發激烈。廣大的陝東地區更是如棋盤般分佈著上百個諸侯國。其中遵奉周禮的晉國、商朝後裔的宋國、姜子牙的後裔齊國與南方自稱蠻夷的楚國先後稱霸。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春秋初期中原的諸侯國數量非常多

這就造成了陝東一詞已經無法再指代如此一大片人口眾多且文化各異的地區。史書也開始根據自然地理單元將陝東分為幾個區域,例如《左傳》中提到:“晉楚治兵,遇於中原。”這裡的中原即指陝東的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區。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春秋時期中原開始取代陝東代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與之相對的是,陝西的範圍也逐漸擴大,但主要還是指關中平原。平王東遷時,由於秦人護送有功,關中平原被封給了秦人,秦國就此出現。此後的史書中多以秦地代指陝西。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秦始皇建立了一箇中央集權體制的國家,對陝東與陝西的控制力空前加強,兩地自此歸於一統,失去了分治的必要性。陝西與陝東兩詞逐漸消失於歷史當中。

此後的陝東陝西都獲得了新的稱呼。西漢將關中平原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合稱為三輔。從漢到唐的1000年間,儘管行政區劃多有變動,但關中平原習慣上一直被稱為三輔之地。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三輔取代陝西成為關中的代名詞

而廣大的陝東之地在秦漢之際被劃分為多個郡國,這些地名多以山川河流作為命名依據。例如人口稠密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以黃河為界被劃分為河南、河東和河內。至唐朝時合併為河南道和河東道等地區。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西漢時期河南郡位置

但是在關中平原千年的首都史當中,中原始終作為國家的副中心而存在。隨著關中平原開發接近極限,自然環境愈發惡化。關中平原越來越難以負擔起政治中心的職能,政治中心出現向承載能力更強的中原地區轉移的趨勢。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唐朝始終保持東西二京的格局

從8世紀中期開始,先是安史之亂對關中地區遭到嚴重破壞,接著中原的各個藩鎮依靠中原雄厚的經濟實力開始與關中的朝廷分庭抗禮。陝塬作為關中平原和中原的分界線,其重要地位又一次凸顯出來。

公元907年,中原的節度使朱溫滅亡唐朝,將首都定在了中原,此後各個割據政權均把首都定在中原。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此時的關中論實力已遠不可與中原相比,中原最終成為了政治中心。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北宋版圖與關中地區的位置

對於失去了首都地位的關中平原來說,其原本易守難攻的地勢反而成了易於割據的優勢。如何加強對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的管理就成了此後歷代王朝的共同問題。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三面環山的關中平原極易形成割據

北宋吸取了唐末藩鎮割據的教訓,對地方行政單位進行大規模調整,增設沿重要交通道路劃分的行政區劃——路。因此,路一級行政機構基本都是以山川河流或重要地點為分界線,名稱也都加之以東南西北的方向名詞。

公元997年,北宋至道3年,朝廷正式將地方分為15個路,史稱至道15路。陝州作為中原和關中的重要分界線,以西被劃為陝西路,其範圍大致包括關中平原與黃土高原南部;陝州以東的廣大地區不可能再被劃分為一個地區,而是被劃分為以都城開封為中心的京西路和京東路等。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至道十五路

自此,陝西才正式作為地方行政區劃出現。此時的陝西路是真正意義上的陝塬以西,而陝塬以東則分佈著諸多的行政區。

公元1038年,西夏正式獨立,陝西路成為了對抗西夏的前線地帶。出於對西夏作戰的需要,同時也為了防止陝西路憑藉地理形成割據。1042年,陝西路被拆分為秦鳳路和永興軍路,但習慣上仍將此兩路並稱為陝西兩路。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陝西兩路

此後,北方的金國曾經南下攻佔過陝西兩路,金國借鑑吸收了宋朝的制度在此地設路,儘管行政區劃多有變遷,但在習慣上稱陝西諸路。

三、陝西無陝

直到13世紀,北方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南下,接連滅掉了金、西夏和南宋等國,重新完成對中國的統一,疆域相比於之前空前擴大。

在南下的過程中,隨著疆域的擴大,蒙古人的管理難度也逐漸加大。因此,蒙古人開始學習中原王朝的管理方式,先是繼承之前的路級建制,而後在諸路之上設定行中書省,作為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進行管理。至14世紀初,完成統一後的元朝地方上先後建立了10個行省。陝西行省便是其中之一。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元朝行省

元朝對行省的命名基本沿襲宋金以來以山川河流進行命名的習慣,並且由於行省建立於諸路之上,行省之名往往是路名的合稱,例如江南和兩浙三路合併為江浙行省,荊湖和廣南四路合稱為湖廣行省等。

而由於中原的開封不再是首都,中原地區也改回了漢唐時期的河南之名,因地處江北因而合稱河南江北行省,陝西諸路自然就合稱為陝西行省。

此外,由於各省面積十分廣大,為防止各省勢力過大威脅中央,元朝在劃分行省時刻意改變古代根據山川河流的走勢劃分,轉而將同一地理區域劃分為兩個行省,或者將山川河流阻隔的兩個文化、方言不同的區域放在同一個行省,避免地方憑藉山川河流阻隔形成割據。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元朝劃分行省的依據被後世總結為“犬牙交錯”原則

宋代的陝西路大致為關中平原和黃土高原南部。而元朝將地處秦嶺以南,人文和巴蜀相近的漢中盆地劃歸陝西行省。此舉不僅將陝西行省人為的分為關中平原、黃土高原和漢中盆地三個地理單元,更使四川行省失去了北部秦嶺的天然屏障,如此便減少了四川行省可能以地形優勢進行割據的可能。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元朝對於陝西和四川的劃分

另一方面,在陝西行省的東邊,其與河南江北行省和中書省直轄的腹裡基本以黃河為界。

但元朝將中原出入關中平原的咽喉陝州劃入河南江北行省,黃河北部的河中(今山西運城)劃入中央直轄的腹裡,如此便使陝西行省失去可以出入中原陝塬之地,以防其據險割據。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元朝對於陝西和河南江北行省的劃分

至此,今日陝西省的東部和南部邊界在元代基本形成。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後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也針對領土過大,權力過於集中等問題進行調整。例如將原河南江北行省拆分為河南和南直隸兩省。但作為對元朝“犬牙交錯”原則的繼承,陝州依舊被保留在河南省境內直到現在。

但與此同時,元朝殘部逐漸退回蒙古高原,建立北元政權,這使得陝西成為了明朝與蒙古對峙的前線地區。

為此,明朝將陝、甘兩省合治,以圖在軍事方面能發揮統籌指揮的作用。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明代陝西包括今天的陝西和甘肅部分地區

直到17世紀,清朝崛起於東北,先是收復了東蒙古各部,接著於1644年大舉入關,完成了對中原各地的統治。

入關後的清朝沿用了明朝各方面的制度,其中也包括行省制度。清朝對於內地各省的劃分基本還是沿襲自明朝,因此河南、陝西等名依舊被保留。

而由於北部蒙古人的威脅已經消除,清朝逐漸發現陝西省的面積太大,而且人口眾多、民風彪悍。一旦爆發農民起義,問題非常嚴重。因此,清朝決定把陝西省拆分為兩個部分。公元1669年,甘肅省重新建立,陝甘重新分治。

“落單”的陝西:為什麼只有陝西,卻沒有陝東?“陝”又在哪裡?

▲清初陝甘分治示意圖

至此,陝西省,河南省這些名稱基本被固定下來。時至今日,我國的行政區名稱大多也是沿襲自清朝。陝西也就成了非常特殊一個有西而無東的“落單”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