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大文豪”,“後輩”嘲笑“前輩”,不料自己一語成讖

跟白居易類似,蘇軾早年的時候,也結識了一個玩伴,叫“王弗”。兩個人隨著年齡漸增,兒女之情,魚水之歡自然也是水到渠成。17歲的蘇軾在父母的安排下,明媒正娶了“王弗”為妻。此時的王弗正值芳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深得蘇軾寵愛。

兩個人甜甜蜜蜜地度過了5年婚後生活,蘇軾讀書,王弗就在旁邊督促他。後來蘇軾參加科考時,憑藉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順利高中,從此正式踏入仕途。

兩代“大文豪”,“後輩”嘲笑“前輩”,不料自己一語成讖

踏入仕途後的蘇軾由於需要不停地四處“宦遊”,所以自然就帶著自己的“賢妻”四處奔波。在這當中,由於蘇軾生性好交朋友,自然就把許多人帶回家中吃飯。王弗仔細檢視來者的言行舉止,多次向蘇軾舉薦什麼人該交往,什麼人不值得交往。蘇軾剛開始不信,後來王弗的話一一應驗,蘇軾對婦人觀察力大加讚賞。

不過跟白居易與初戀故事類似,蘇軾跟第一任妻子相處了10年,這位“賢內助”就溘然長逝了,兩個人留下了一個6歲大的兒子。這對蘇軾無疑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直到亡妻去世十年以後,蘇軾還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詞悼念亡妻王弗,由此可知兩人感情何其深厚。

兩代“大文豪”,“後輩”嘲笑“前輩”,不料自己一語成讖

幸運地是,蘇軾第二年便“續絃”娶了亡妻的堂妹王閏之。一方面是由於王閏之性格溫順、知足惜福,並且長得跟王弗很像;另一方面則為了使得6歲的兒子得到很好的照料,畢竟沒有比這位“小姨”更適合的人選。果然不出所料,婚後王閏之對待堂姐的兒子視如己出,成為蘇軾另一位“賢妻”。

43歲的時候,蘇軾遭遇人生當中“最黑暗的時刻”,由於之前所作大量詩文早已流傳於世。到湖州上任時,又寫了一首表來答謝聖恩。結果卻被監察御史何正臣告發,表中有譏諷朝政的想法,又從蘇軾以前作品中廣泛羅織罪名,“烏臺詩案”就此坐實,蘇軾還差點丟了小命。“烏臺詩案”以後,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兩代“大文豪”,“後輩”嘲笑“前輩”,不料自己一語成讖

黃州的苦日子,家中全靠王閏之精打細算,節省下開支來供蘇軾招待賓客。後來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蘇軾得到了一塊荒地,可以種糧食蔬菜解決吃飯問題,蘇軾也因此有了“東坡居士”的雅號。

但蘇軾整日忙於會友著述,只是翻看典籍時發現白居易當年也是忙著植樹種花,於是匆匆地跑到坡上種了幾棵樹,效仿一下“前輩”,然後寫了首《步東坡詩》就不再去了,只是偶爾去看看,莊稼活還是靠王閏之打理。

兩代“大文豪”,“後輩”嘲笑“前輩”,不料自己一語成讖

後來蘇軾到處輾轉,王閏之卻早已積勞成疾,56歲的蘇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第二任賢妻去世。歷史總是這麼驚人的相似,“前輩”白居易兩次送走自己的子女,“後輩”蘇東坡兩次親眼目睹心愛的亡妻離世。悲痛交加的蘇東坡邊哭邊寫下《祭亡妻同安郡君文》,追思王閏之生前幫自己度過艱苦的歲月,感恩對大兒子無微不至的照料。

蘇軾早年出任杭州時,還曾多次自比“前輩”白居易,羨慕“前輩”白居易閒適恬淡的生活。不料自己晚年竟然也過上了“前輩”的生活。早年到任的時候,在杭州認識了一個叫王朝雲的歌姬,據說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是在形容她。

兩代“大文豪”,“後輩”嘲笑“前輩”,不料自己一語成讖

後來,蘇軾把這個女子收為侍女,王朝雲傾慕蘇軾的才華,勤奮好學,也深受蘇家人的喜愛。在黃州期間,王朝雲就已經成為蘇軾的侍妾,這也是最懂蘇軾的“紅顏知己”。

隨後在被貶惠州的途中,看著對自己不離不棄的王朝雲,蘇軾讀著“前輩”的《樂天集》,感慨“前輩”白居易一生遭遇,最後連樊素也離他而去。暗自竊喜自己的身邊雖然“數妾”相繼辭去,只有“朝雲”跟著自己南遷,即興創作了一首《朝雲詩》來歌頌王朝雲。

兩代“大文豪”,“後輩”嘲笑“前輩”,不料自己一語成讖

不過好景不長,在惠州待了兩年以後,這個“紅顏知己”由於水土不服,身體抱恙最終病逝了,“後輩”蘇軾感慨萬千,當時不該嘲笑“前輩”,於是把她葬在了惠州西湖。並寫下“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來追憶她。幾年之後,宋徽宗繼位,蘇軾獲“大赦”,此時孑然一人的蘇軾,在北還的途中病逝於常州。

相比於“前輩”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後輩”蘇軾多了一個“紅顏知己”的陪伴。本以為會比白樂天好上一點,不會因為寂寞悽清,抱憾終身,卻不料造化弄人。愛人相繼離世,最後對蘇軾的打擊絲毫並沒有比“前輩”白居易少到哪裡去。

兩代“大文豪”,“後輩”嘲笑“前輩”,不料自己一語成讖

兩代名震文壇的“大文豪”在晚年生活遭遇竟如此相似,恐怕在文學史上很難再找到其他人了吧?更何況,蘇軾還一直將白居易當作自己的“前輩”。看來玩笑話也是不能亂開的,萬一真的砸到自己頭上了呢?

你覺得白居易跟蘇軾兩個人晚年的生活遭遇跟什麼有關?為什麼“大文豪”身邊到最後都是空無一人?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