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中有“宰相命”的孫志高,他的悲劇值得我們反思

《知否》原著中有“宰相命”的孫志高,他的悲劇值得我們反思

文/竹英

在《知否》中孫秀才孫志高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人,而且在電視劇中演員也是將這個人物演繹得非常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之前看《知否》的時候總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孫秀才年少中舉,後來日子好了,卻越來越不上進了,且這一生都只是停留在年少中秀才的美夢中,當時有算命的說他有‘宰相命’,但是後來他這一生不僅僅沒有‘宰相命’,而且他這一生最輝煌的時期也是他十二歲中秀才的時候,後來他去考一直無所突破。

我之前一直在想,為何年少天資聰穎的孫志高後來卻變成那個樣子了,其實古代中秀才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孫志高十二歲就有了功名,這在當時是不可多得的神童,而且能夠在這麼小的年紀考上秀才也說明他足夠努力,為何後來孫志高不僅僅沒有年少的聰穎,也沒有年少的努力了?

《知否》原著中有“宰相命”的孫志高,他的悲劇值得我們反思

我看了好幾遍原著,終於找到了孫志高為何富貴後,一直無所建樹的原因了。

年少苦讀中秀才,一舉成名富貴來

這裡我先介紹下古代的科舉,科考對古代男子來說是大事,考得好可以做官,比如盛長柏考上進士,被授庶吉士,入職翰林院,考的差的也可以教書,更重要的時候一旦有了功名就可以免去交稅,如果你是秀才見了縣老爺都不用下跪。

古代是從秀才考起,然後是舉人,最後是進士。可以這樣比喻:考秀才就好比現在考本科,考舉人就好比現在考碩士,考進士就好比現在考博士。

孫秀才從小家境貧寒,父親早逝,靠著寡母洗衣掙錢來維持生計,還要供孫志高學習,可以說是相當貧困了,而且這樣的家庭肯定是比不了盛家那樣請到莊先生到家中教書,孫秀才大多數應該是靠自己努力,才有機會。

長柏有莊先生的指導,還有每天在他後面揮著鞭子趕著他讀書的盛紘監督,也是十五歲考上了秀才,反觀孫志高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居然十二歲就中了秀才,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了。

年少中秀才,當時孫志高被稱為宥陽的神童,一時間無人問津的孫志高一下子因為自己一次考試而出名,還有人說他以後是當宰相的命。

一時間孫志高火了,而且那時宥陽盛家大房也注意到了孫志高,覺得他年少中了功名,日後必有大前途,後來大房就將自己的女兒盛淑蘭下嫁給一無所有的孫志高,想著自己在他窮困潦倒將自己女兒嫁給他,日後發達了,會念著岳家的恩情,但是盛家大房錯了,他們等來的不是孫志高的感恩,而是將女兒推進了火坑,最後以一半的嫁妝才換來女兒和離的自由。

娶了盛家女兒之後,孫志高的日子也好過了,盛家帶來了很多陪嫁,房子,僕人,鋪子,莊子,銀錢更是應有盡有,一時間孫志高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此他可以有很多錢去玩,去以前不敢去的地方吃飯,他的母親也不用每日給人去洗衣來維持生計,孫志高和他的母親從此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貴日子。

每天孫志高身邊都是奉承他的人,每日有那麼多好吃,好玩的,有用不完的銀子。孫志高徹底淪陷了,他不再想著努力了,因為他現在什麼都有了,覺得自己是人生贏家,從此慢慢越來越傲慢墮落不堪。

盛家的一味縱容,讓孫志高更加墮落

盛家大房的李氏一直想讓女兒學成‘賢惠’的樣子,有大家閨秀之範,但是賢惠不是無底線的縱容。

盛淑蘭的帶著豐厚嫁妝下嫁孫志高的,孫家並沒有善待她,孫志高本人對她沒有多少情義,婚後婆婆要她伺候,她就一個月二十多天睡在婆婆房裡,三更起五更睡的伺候婆婆,丈夫要納妾,她就不斷的給丈夫納妾,結婚三年丈夫的妾都有二十多個了,即便是這樣李氏還是要自己女兒要忍著,要賢惠。

而且孫家鬧一場,李氏就趕緊去送莊子鋪子,孫志高鬧一次就得手幾個莊子鋪子,日子久了這錢得來也太容易了,更加把盛淑蘭不當人看了。

最後孫志高嫌棄盛淑蘭給他納的妾沒有什麼風情,不夠美貌嫵媚,最後看上了一青樓女子,有了身孕,還要將人迎進家門,到了這個時候,李氏還是想要自己女兒賢惠,再一次忍了。

最後還是盛家大老太太見了那青樓女子一面,又見到自己在婆家受盡委屈的孫女下定決心要和離,不然的話淑蘭還要在那地獄般的婚姻生活掙扎,而且那青樓女子是個有手段的。

如果孫志高執意要納青樓女子為妾,不說盛家組訓:盛家子女不能與青樓女子互稱姐妹。就是盛淑蘭也鬥不過那青樓女子,如果她真的進門了,賢惠的淑蘭就會被那青樓女子連骨帶皮的活吞了。

所以盛家大老太太后來才籌劃了淑蘭和離的名場面。

其實我發現孫志高的墮落,不思進取也和盛家的縱容有關係,原本年少中了功名,這個時候心智發育還不是很成熟,比較浮躁,而且孫母也是個沒有遠見的人,如果有人能夠正確指導,孫志高還是有希望再接再厲有更好前程了,就算這一生只是個秀才,也不至於活成那樣傲慢、不知天高地厚的樣子,起碼可以當個教書先生,憑著盛家的能力加上孫志高自己的本事,混個教書先生,這一生平平淡淡也是可能的。

但是偏偏孫志高被盛家縱容得不知天高地厚,每天被人捧著,盛家對他更是有所求必有所應,盛淑蘭一味地忍讓,‘賢惠’,最後她的婚姻悲劇也有自己的縱容。

盛家老太太半生婚姻教訓,曾經她對明蘭說:“‘賢惠’這東西,不過是黃泥塑的菩薩,孔夫子的牌位,嘴裡拜拜便是,你若真照做了,有你悔一輩子的……你記著,你男人是你至少半輩子的依靠!你就是不喜歡他,也要拿住了他!別叫旁的女人得了空隙!不要擺什麼清高的臭架子,便是男人沒那花花心思,也得你有能耐看住了!”

盛淑蘭就是被自己母親教成了那種一味地‘賢惠’樣子,最後縱容得男人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得珍惜她,更是不知進取。

況且孫志高十二歲中了秀才,沒多久就成親了,古代的人十幾歲成親是很正常的,十幾歲的時期其實對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的孫志高來說是他世界觀人生觀塑造的關鍵時期。

偏偏他年少成名,最後不需要努力什麼都有了,所以他的後來很像如今很多年少成名的明星演員,一時間成為了流量的寵兒,但是流量這東西來得快去得快,如果沒有真正的實力,很快會被大眾遺忘,除非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才能走得更遠,不然這一生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年少成名的那一刻。

我想起以前讀書的時候學過的一篇古文叫《傷仲永》,這篇古文講的是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男生,祖上都是種地的,但是他從小就要讀書,且年少天資聰穎,成為當地的神童,一下子方仲永火了,很多人來家中拜訪,帶來了很多禮物,有的人還花錢讓仲永作詩,這讓原本貧困的家庭生活一下子變得好起來。

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後來隨著仲永慢慢長大,因為每日忙於社交,他後來就沒有學習了,所以慢慢他的才華也比不上從前的名聲了,最後方仲永成為了‘泯然眾人矣’的那一個。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

同樣道理孫志高就是一個翻版的方仲永,而且他比方仲永還要差,最後被縱容得不知天高地厚,眼珠子高於頭頂,卻沒有什麼才華,而且還不知感恩,沒有一點自知之明。

可以說盛家的縱容,淑蘭的忍讓只會讓年少成名的孫志高更加墮落。

有些人只能同苦不能共甘,而且孫志高是典型的鳳凰男

孫志高是一個典型的鳳凰男,他的母親也是一個目光短淺的鳳凰男母親。

當初孫志高母子貧困的時候,也是母子情深,相依為命,孫母日日外出辛苦勞作給人洗衣掙錢也要供兒子讀書,那個時候孫志高也是個好孩子,努力上進要混出一個名堂出來。

結果他十二歲就中了秀才,一下子名聲大噪,而且還娶了宥陽富戶人家的嫡長女,一下子孫志高完成了人生華麗變身。

這下他不需要努力就能夠過上好日子了。

但是孫志高和他的母親都是那種只能同苦不能共甘的人,其實現實生活中只能同苦不能做甘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有錢了男人變心了。

其實不是有錢的惡,而是人性在面對誘惑的時候禁不住考驗,孫志高本身修養不足,而且他的母親還是個目光短見的,更加會在這富貴的日子中一天天忘本,變得更加面目可憎了。

而且鳳凰男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自卑,自尊心強。

其實自卑和自尊心強也不是什麼缺陷,一個人懂得自卑,自尊心強在一定環境中會催人上進,貧困時期的孫志高有著貧困的家庭,被嘲笑的寡母,他的自卑和自尊心是很強的,但是那個時候他無能為力,只能化一切悲傷為動力,努力學習。

但是後來孫志高混出了名堂,他有了功名,還迎娶了白富美,他面對盛家這樣的富戶,面對淑蘭這樣的女人,他的內心是極其自卑的。

他放不下盛家帶來的財富,但是心中又很自卑,覺得自己有一種被包養感覺,所以他才會對淑蘭很差,因為他越不待見淑蘭他就覺得自己是越不是受金錢所誘娶的淑蘭。

而李氏也是看出了孫志高搖搖欲墜的自尊心,但是她從來不戳破,而是一味的迎合,最後孫志高自己都相信淑蘭嫁給自己是高攀了。

而孫母更是說:“親家太太啊,不是我自誇,如我家志兒這般品貌的,那是打著燈籠也難找,親家閨女能入了我家門真是八輩子修來的好福氣!”

在盛家眼中盛家女兒是帶著豐厚嫁妝下嫁孫家的,但是在孫母眼中盛家的女兒能夠嫁給自己兒子是高攀了,覺得自己兒子配公主都綽綽有餘,不管她兒子娶誰,都是她兒子有本事。

其實我認為淑蘭是下嫁孫家的,有人說古代商人地位是最低的,但是盛家大房是商賈沒錯,但是人家是富戶,而且盛家二房盛紘可是京官,不管是從財富還是家庭勢力來說,盛家女兒是下嫁孫家的。

況且孫志高年少中了秀才是沒錯,但是他也只是個秀才罷了,真正能夠做官的是進士,他連舉人都不是,古代榜下擇婿是指的進士,不是秀才,所以孫志高其實離做官還有很長的距離,而且他家一無所有,淑蘭嫁給他是下嫁了。

淑蘭下嫁,一味地賢惠,縱容孫志高,而且孫志高是個典型的鳳凰男,最後和離的時候,孫志高還說:“你無才無貌,本不與我相配,當初便是我家許錯了婚事,如今這便好好去了,以後配個殺豬種地的,可要賢惠些了。”

這種人在多年以後已經變得不再是當初那個貧困單純想要靠自己努力混出名堂的那個小男孩了,他經歷了人生的輝煌,最後沉淪在那個時刻,漸漸變得目中無人,不知天高地厚的惡人了。

孫志高的悲劇是誰造成的?

是他自己性格造成的,也有環境造成的,也有盛家的一味縱容造成的。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孫志高沒有娶淑蘭,如果他娶了淑蘭,但是被送到盛家二房與長柏做同學會不會改變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