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編者按:

長江禁漁十年,意義重大。流域各省區市扛起政治責任,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雲南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交匯點,禁漁與水生生物保護的任務艱鉅。另一方面,長江流經雲南7個州市30個縣市區、支流3湖9河,形成的漁業與漁文化極其豐富。如何挖掘雲南境內綿延近1/4的長江水奔流之處形成的“天水人漁”文化內涵,促進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雲南網共同策劃推出《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專欄,探尋雲南境內金沙江領域漁文化的守望與開發之路。今天推出第一篇《“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滇池東岸,昆明市呈貢區七星山下,距離主城區不到30公里的地方,“藏”著一個600多年曆史的古漁村——臥龍古漁村(原名烏龍古漁村),古稱“臥龍浦”。村裡垂恩寺的一塊歷經300年風霜的石碑上,一句“山居宛臥龍,海近乃曰浦”仍然清晰可辨。

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臥龍古漁村鳥瞰圖。昆明華僑城供圖

這裡曾是滇池東西岸人員往來和物質交易的碼頭。70多年前,白天乘船而來的商販在這裡上岸,晚上,停靠在港口的船隻開始生火做飯,點亮船頭的馬燈。入夜,漁船燈火與天空星月交相輝映,這一盛景定格為老呈貢八景之一——“漁浦星燈”。

星移斗轉,如今,滇池上已沒有了漁船的蹤影,而在臥龍古漁村一個四合五天井式的古院落裡,LED螢幕構成的朦朧宣紙畫布重現了烏龍古漁村600年前的盛世街景。時光倒流,燦若繁星的“半江漁火”又呈現在人們眼前,演繹出繁華之外“漁浦星燈”點點星河的寧靜與雋永。

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LED長卷重現“漁浦星燈”盛景。昆明華僑城供圖

臥龍古漁村素有“烏龍非遺、百工之鄉”的美譽。在這個古漁村裡,留存著昆明傳統的“一顆印”建築,以及“三合院”“走馬轉角樓”等民居,還有清代、民國的古建築等共計270餘棟,被攝影愛好者稱為昆明的民居博物館。

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臥龍古漁村老式建築。昆明華僑城供圖

為保護“高原明珠”,從2018年6月11日開始,臥龍古漁村整村搬遷工作啟動,到2019年3月10日順利搬遷完畢。懷著對歷史文化的熱愛,對生態古村的敬意,臥龍古漁村270餘棟老舊建築的保護與修復工作也正式展開。截至目前,臥龍古漁村已完成村落主幹道路和基礎市政管網的建設,修復溼地近20畝,改造鄉村田園景觀10餘萬平方米,完成17棟歷史建築的修繕保護建設。

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臥龍古漁村一角。昆明華僑城供圖

這片由滇池水澆灌的肥沃土地,曾經是呈貢的魚米之鄉,因位臨滇池邊,居民古時皆捕魚謀生,但對於當地人來說,種地,是祖祖輩輩們傳下來的“手藝”,不能丟,這裡種出的蠶豆、稻穀、麥子、包穀,粒粒飽滿,“漁耕文化”成為代代相傳的記憶。

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以“漁耕文化”為文脈的臥龍古漁村。昆明華僑城供圖

2020年8月20日,滇池流域重點水域正式實施“十年禁漁”,臥龍古漁村成為老昆明傳統文化腹地和文化記憶的傳承地。“烏龍鄉村記憶館”內陳列著村莊搬遷之前普通村民家常用過的老物件:簸箕、碗籃、風箱、大秤、鬥、升、兜、木犁、土基模、漁網、草鞋、蓑衣等等,透過這些老物件,彷彿能看到數十年前村子裡漁耕繁忙的場景。

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展館內陳列的漁具。昆明華僑城供圖

2021年,臥龍古漁村獲第三屆全國“小鎮美學榜樣”殊榮,這也是雲南省唯一上榜的專案。村落景觀提升、生態保護、鄉村文化挖掘、歷史古建修繕、古建活化、產業整合等,讓這個有著600多年曆史的村落重煥新機,讓昆明傳統的“一顆印”建築得以保留,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文脈成為現實。

2022年春節期間,臥龍古漁村實行預約制開放,青山如黛,碧水悠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隨風輕舞,一樹樹桃花溫柔淡雅,與古樸的傳統建築相映成趣,超5萬人次遊客在此欣賞到鄉野風光,感受到了漁鄉古韻。

雲南漁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漁浦星燈”再亮滇池東岸,喚醒昆明人600年前的漁耕記憶……

臥龍古漁村老式建築。來源:掌上春城

作為臥龍古漁村生態治理和保護運營的專案負責方,昆明華僑城美麗鄉村發展有限公司表示,未來,華僑城將以“生態保護與文農旅共贏共生”為運營理念,以滇池生態保護、古建築風貌再現、歷史文化傳承為核心,對村容村貌進行修繕和保護性提升,透過運營“臥龍生態、臥龍農業、臥龍文旅、臥龍藝術、臥龍生活”的集聚效應,挖掘當地自然人文資源,以自然景觀、鄉村文化、美好生活為重點打造特色農耕田園風光,在儲存臥龍古漁村原鄉原貌的同時賦予其新的生命力。讓臥龍古漁村再現“漁浦星燈”裡的昆明記憶,呈現田園牧歌式的美麗鄉村新場景。

統籌:劉曉穎 鎖華媛

策劃:楊之輝 羅蓉嬋 李潔 張成

記者:楊苑

設計:何沐 蔡陳晨 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