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寫的這首小令依然令人歎服

\常清君

鄭重申明:

常清君在自媒體平臺釋出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專業知識、自身經驗以及人生閱歷等,經過獨立思考後,認真撰寫並反覆修改的原創作品。

常清君導讀:

自古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數不勝數。上千年來,這些經典之作至今依然動人心扉、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令人神往。在此又一個春天即將來臨之際,常清君特從被譽為中華文學三大瑰寶的唐詩、宋詞、元曲中,摘取其中精華佳作,再次與大家共同賞析品味,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雜劇大家亦是散曲高手

關漢卿

是元代著名雜劇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被譽為

“元曲四大家”

之首(另三家是馬致遠、鄭光祖、白樸),號已齋(一

作一

齋)、已齋叟。

他一生寫了

60多種雜劇,今存18種,其代表作是

《竇娥冤》

,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哭存孝》、《陳母教子》等。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寫的這首小令依然令人歎服

除了雜劇,關漢卿也創作了一些包括小令和套曲在內的散曲,比如有一首題為

《雙調·大德歌·春》

的小令: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訊息,則見雙燕鬥銜泥。

“雙調”

是宮調名,

“大德歌”

是曲牌名,

“春”

是標題。

關漢卿用

“大德歌”

這個曲牌,以一位閨中女子的口吻,分別描寫了在

春、夏、秋、冬

四個不同的季節中,其朝思暮想盼望著自己心中那個離人早日歸來,而又望穿秋水、屢屢失望的相思之苦。這一首是寫春季的。

子規、魚雁皆寓情

其中有兩個對現代人來講,可能不易理解的詞語

常清君

在這裡解釋一下:

子規: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

杜鵑鳥

,據司馬遷的

《史記·蜀王本紀》

記載,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當時有個死而復生的鱉靈做了他的宰相,那時洪水氾濫,民不聊生,鱉靈鑿巫山,開三峽,消除了水患。望帝見他勞苦功高,便主動把帝位讓於他,自己隱居於西山中。死後其魂魄化為一隻小鳥,其叫聲好似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在春季哀聲啼叫,晝夜不止,夜晚叫聲尤為悽切,直到啼叫出血,血滴到地上,化為杜鵑花,這就是

“子規啼血”

的典故。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寫的這首小令依然令人歎服

魚雁:

在古代一般指代書信。傳說古代有人剖鯉魚時,看見魚肚裡有書信,漢樂府

《飲馬長城窟行》

有詩云: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後來人們便把書信

叫做

魚書。另據

《漢書·蘇武傳》

記載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變。他後來得以歸漢,主要是因為匈奴單于相信了漢使所說的蘇武悄悄用鴻雁傳書飛至中原大地上空時,被漢帝射獲,確知蘇武在北海牧羊,遂遣使前來討歸,匈奴單于迫於無奈無法繼續抵賴,只得放回蘇武,

“鴻雁傳書”

一時傳為美談。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寫的這首小令依然令人歎服

望穿秋水盼早歸

此曲首句

“子規啼”

,採用了比興手法,因杜鵑叫聲好似

“不如歸去”

,更加激發了閨婦的懷遠相思之情。

道是春歸人未歸

,字面意思是說:

你離開家走的時候,說是明年春天就回來,而今春天已到,卻還是不見你的蹤影。

第二和第三句連用三個

“歸”

字,強烈傳達出主人公的極度思念情感。寫到這裡,常清君不禁想起了那首已經流傳了一兩百年的山西民歌

《走西口》

中的歌詞: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手拉著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頭,這一走要去多少時候,盼你也要白了頭。”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寫的這首小令依然令人歎服

這首小令中間幾句

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

,則描述了這位閨中人因思念心上人,而導致的面容日漸憔悴,甚至開始有些神思恍惚的令人心酸的狀態。

一春魚雁無訊息

則進一步表明這位思婦從初春一直等到春末

整整三個月90天的時間,也沒等來對方寄來的一封書信,實際是在傾訴既不見人,也未見信的悽慘情形。末句

則見雙燕鬥銜泥

寫眼前之景,將眾多成雙成對在屋簷下飛進飛出忙著銜泥築巢的燕子,與閨中女子形單影隻、孤獨寂寞的情景形成強烈對比,更增添了這首小令的悲傷氛圍。常清君都恨不得贈送給他們倆每人一部智慧手機,讓他們彼此可以異地通話,徹夜暢聊。

常清君雲:

杜鵑滴血鳴 望穿秋水盼早歸

常清君用心用情寫好每一篇原創文章,期待著您的關注、點贊和評論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