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韓信,乃是劉邦麾下的一員大將,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為劉邦日後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率領的軍隊所到之處必然會令敵方聞風喪膽,不論是三秦還是魏趙燕齊,再或者是楚軍,無一例外都不是對手,頗有天下無人敢犯之勢。

劉邦曾毫不吝嗇的誇讚過韓信,稱其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而蕭何也曾評價他乃是“國土無雙”。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可是,就這麼一個居功至偉的開國功臣還是逃不脫悽慘的下場。在漢高祖十年,韓信以“謀反”的罪名被呂后殺死在長樂宮,就連其三族也未逃脫如此厄運,皆被誅滅,一代功臣征戰沙場半生,末了卻落得個如此下場。

我們站在今天的立場,對於劉邦除掉韓信的舉動,雖有惋惜但並不曾意外。因為,在西漢建立時,劉邦雖然坐上了皇帝,統治地位也是日益穩固,然而,這位布衣皇帝內心總是抹不去那一絲擔憂,或者說威脅。

而這種威脅,便是來自於他在建立西漢初期時,迫於當時形勢而分封出八個異姓王。顯然,這八個異姓王便是讓劉邦感覺到最擔憂的地方。

雖然,這些異姓王一路跟隨他打拼過來,現在也算聽從劉邦。但是,他們畢竟不屬於劉家人,若是日後勢力做大趁機起了反意,劉邦害怕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便會就此失去。

劉邦的這種焦慮,這歷屆開國君主心裡都會存在,所以,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絕對統治地位,勢必會採用一些手段削弱甚至是剷除這些隱患。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狡兔死走狗烹,歷史向來都是如此的相似,不管你是功高震主之人,還是老資歷高威望之人,一旦到了用不到的時候,便就是該被捨棄的時候了。

所以,對於劉邦來說,開國後最先需要做的,便是剷除這八個異姓王。至於剷除的第一個異姓王是誰,劉邦首先想到的便是韓信。

劉邦知道韓信此人隨他建立西漢政權過程中,南征北戰,威名赫赫。更是有人說,劉邦之所以得天下,與韓信的功勞密不可分。

顯然,民間把韓信放在這麼重要的高度,這是劉邦不願意看到的。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當然,劉邦想削弱韓信的影響力並非從建立新政權才開始,而是從韓信聲望突起時便有了打算。但是,他是聰明人,知道韓信手握重兵,並不能硬碰硬,也不能表露出太深的成見,否則,會令其他將領心生他意。所以,劉邦只能相辦法慢慢削弱韓信的力量。

在政權建立前,劉邦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派韓信四處征戰,到處攻城略地。當時看,貌似是劉邦對於韓信非常器重,委以重任,實際中,劉邦只是藉助外敵力量來削弱韓信手下的兵力。

隨著劉邦實力愈加雄厚,便開始了針對韓信的下一步行動。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表面為了安撫韓信,特意封他為齊王,利用韓信的能力去消滅楚國力量;等項羽死後,劉邦立刻就奪了韓信的兵符,改封他為楚王,使韓信離開部下和封地齊國,成為孤家寡人;後來,給韓信按上一個謀反的罪名,將其降職,軟禁在京城。

此後關於殺還是不殺,可以說讓劉邦非常糾結。韓信為了西漢政權立下汗馬功勞,更是在民間擁有莫大的聲望,如果隨意殺了可能會引起民間對他的指責。

這個時候,呂后知道丈夫的猶豫,於是有一天趁劉邦不在,設計將韓信騙進宮內殺害。

就在韓信死後三個月,民間不知誰放出的傳言,說梁王彭越想密謀造反。這種傳言到了劉邦耳中,可是把他高興壞了。本來他還發愁怎麼除掉剩下的七位異姓王,這下好了,此時,他就算殺了梁王,也算師出有名了。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於是,這劉邦派人把梁王抓起來隨後就殺了,乾淨利落。殺了梁王后,還把其屍體砍成肉醬,派人送給了其他諸侯王。

當時淮南有個諸侯王叫英布,肉醬送到他府上時,他哪裡看不出這是劉邦的威脅。當時英布就斷定梁王絕不會是最後一個被劉邦殺死的諸侯王,下一個很可能會輪到他。

所以,這英布一咬牙,心想反正都是死,索性拼上一把。於是,他隔日就起兵了,這下又高興壞了劉邦,在接下來的交戰中,英布被漢軍所殺。到了最後,劉邦也懶得給其他諸侯王定罪了,直接派樊噲帶兵滅了燕王,之後又陸續滅掉四個。

至此,劉邦用了十二年,就把八個憂慮滅掉了七個,只有最弱小的長沙王得以逃過一劫。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很多人覺得劉邦太狠了,這樣就把跟他打天下的功臣都除掉了,但是,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要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劉邦除的這幾個王都不姓劉,特別是韓信、梁王都屬於功高蓋主的人,所以,劉邦心有顧忌,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劉邦才決定要除掉他們,這是從長遠角度來考慮的。

事實證明,劉邦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最後,淮南王英布確實反了,在一個王朝初定天下的時候,這種反叛是時刻存在的。我們不去評價劉邦的這種做法是否妥當,但是,在那個時期,劉邦的這種顧慮是正確的,他做到了有所準備,做到了防患於未然。

而至於韓信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早期是有人猜測到且提醒過韓信,這人便是蒯通。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起初咋韓信與項羽的軍隊交戰的時候,項羽曾經派人遊說韓信,勸其投奔楚國,並且,項羽承諾給其封地和諸侯,但是,韓信並沒有同意,直接以漢王劉邦待其不薄為由拒絕了。

從這裡看出,韓信還是頗為感恩劉邦。並且曾說:劉邦給了他將軍之職,又給了他數萬兵馬,待他極其信任,他絕不會背叛劉邦。

項羽那邊遊說失敗後,齊國人蒯通知道韓信雖只為前線將領,但其在這動亂年代,對天下大局影響至深。於是,曾勸說韓信,要考慮好日後出路,並告誡他雖然為人臣子,但卻已有震主之功,蓋主之名。所以,依劉邦的性格,定然已心存不滿,警示韓信的處境已經非常危險,需要立刻離開劉邦。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之前項羽派人如此這樣說,韓信採取的是置之不理,因為,那項羽的使者定然心思都是為楚國考慮。而這蒯通乃是事外之人,此刻他也如此告誡,韓信內心終於有所觸動。

雖然韓信知道功高震主往往沒有好下場,但韓信又不忍離開邦,同時覺得自己功勞甚大,劉邦不會不顧外界目光,直接來奪走自己的權利。因此經過內心反覆掙扎後,韓信最終沒有聽從蒯通的告誡。

說到這裡,貌似從表面來看,韓信不願意背叛的原因,還真的少不了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但是,僅靠這些,便能成為韓信不願背叛劉邦的理由嗎?

筆者認為,以上只是一部分原因。根據韓信的性格,哪怕劉邦對他知遇之恩再多,如果突然有一天要殺他,我相信韓信絕對會反抗,而不是任人宰割。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那既然,主要不是為了恩情,那麼,為什麼韓信還不聽從武涉和蒯通的告誡,背叛劉邦呢?

筆者認為是韓信不太相信劉邦會這樣做,或許在當時韓信的心裡,從來沒有想過謀反自己當皇帝這件事。而是想著新政權建立,自己得以封后稱王,坐擁一方土地便已滿足。等其死後,子孫後代也可以接替自己的位子。

在現在我們看來,韓信這樣未免想的太過天真,但是,稍微瞭解一下西漢之前的封建制度,便不難理解韓信為什麼會這樣想了。

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前,當時的中國一直是分封建制,即天子將自己的封土劃分給自己的親屬和有功之臣,實行分管自治,各諸侯王每年定時上供即可。天子表面上對諸侯王的封地擁有所有權,實際中卻沒有控制權。因此,許多功臣在自己的封地內,享有著最高的權利。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然後,當秦始皇滅掉了六國,建立了新政權後,便直接廢除了原有的分封建制,改為了郡縣制。換句話說,他就是皇帝,對整個天下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也正是因為此,秦國政權只維繫了短短的十多年,到了秦二世那代便土崩瓦解了。

所以,在韓信心中,就算劉邦建立新政權,肯定不會沿襲秦朝的制度,而是會採用秦朝之前的分封制度,這樣朝代才會更加長久,而他自己也可以安於一方封地,做他的諸侯王。

同時,在當時的歷史之前,也從未有過天子屠戮開國功臣的事情。武王伐紂之後,建立周國,沒有屠殺一個功臣,反而很是放心的對每個人封地加官,安排在周國左右。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還有項羽在滅掉秦國之後,同樣沒有殺過一個功臣,所以,他不相信劉邦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人神共憤的先例。所以,韓信定然是覺得,劉邦新政權一旦建立,一定會效仿周天子,將天下平分給有功之臣,讓他們自由管轄各地的封地,這樣天子也會少掉許多麻煩。

可是,韓信還是小看了劉邦,劉邦此人是下定了決心要將權利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他想效仿的也不是周天子,而是秦始皇!

所以,這才有了文章開頭所說的一切。

當然,劉邦如此屠殺異姓王的行為,也是在當時西漢引起民間莫大的憤慨,畢竟,最開始劉邦先殺的韓信,彭越以及英布,這三位異姓王在楚漢戰爭中可以說出力最多。沒有他們三位,僅靠劉邦是滅不了項羽的,更不會有後來的西漢政權。

韓信的一個決定讓其必死無疑,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且還斬草除根

然而,劉邦卻心狠手辣,不僅殺了三王,就連三王所有子嗣全都處決,這種做法不僅令人不齒,更是在其一生中留下了不光彩的一幕。

現今,韓信的墓地有三座:

一是,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南焉鄉高壁村的高壁嶺山的“山西韓信墓”;

二是,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新築鎮新農村的“陝西韓信墓”;

三是,淮陰的“江蘇韓信墓”。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韓信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