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

讀書學習卻不能?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

看著電視嗑瓜子,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就過去了。可要是叫你拿這一個小時去讀書、學習、運動,你又會覺得特別漫長,度秒如年。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這是因為,一粒瓜子,我們從嗑出來到吃進去只需要幾秒鐘。也就是說,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得到嗑瓜子這個行為的反饋。

而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時,都是希望得到即時反饋的。反饋的時間越短,你的感覺就會越愉悅。

同樣是嗑瓜子。如果我們換種磕法,只能磕,不能吃,要堅持磕一個小時再把瓜子仁一次吃掉。這樣磕瓜子,也許第一次會覺得新鮮,很快你就會覺得無趣了。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明明是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回報,為什麼感覺變了呢?原因就在於,反饋的週期變長了。

正是因為如此,學習、運動之所以會讓我們感到厭倦、痛苦,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當我們進行學習或運動任務時,即使你全身心投入,都不太可能立即得到反饋。我們不可能學一個小時,成績就有顯著提升;也不可能去一次健身房,就能瘦五斤。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確定自己今天的行為會在什麼時候得到回報,甚至會不會得到回報。因此,我們會覺得學習、運動很無聊,很難堅持下去。

同樣的道理,為什麼我們會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就是因為一局遊戲不超過五分鐘就能決出勝負,這種即時反饋的感覺會讓我們欲罷不能,一直想要繼續下去。

就這樣,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上了癮,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運用“嗑瓜子效應”,能夠讓人上癮

很多事情之所以讓人上頭,原因就在於它符合嗑瓜子效應。

而可怕的是,有很多app的設計者,從嗑瓜子效應中得到靈感。他們設計出來的軟體,恰恰符合嗑瓜子效應,非常容易讓人上癮。

一名知乎上的遊戲策劃@喬治王曾說:

“現在的遊戲和軟體,都是為了讓玩家沉迷所設計的。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為了爭奪注意力,我們非常清楚你的孩子想要什麼,喜歡什麼,願意付出什麼。

我們的每一個版本改動,都和資料有關,我們比你更瞭解你的孩子的喜好。”

谷歌設計師哈里斯也曾說:“一個人的上癮背後,是上千個人在努力工作,想方設法讓你上癮。”

這就是為什麼:

短影片只有15秒,一條朋友圈也就幾十個字,一條微博最多不超過140字,可就是這樣,我們每天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這些事情上。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久而久之,我們的時間、精力被蠶食了,更嚴重的是,我們會喪失深度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學會反向利用“嗑瓜子效應”

聰明的人,都會特別警惕“嗑瓜子效應”,而更加智慧的人,則會另闢蹊徑,反向利用“嗑瓜子效應”。

這是什麼意思呢?

既然嗑瓜子效應容易讓人上頭,那麼如果我們在學習、運動這類有益的事情上運用嗑瓜子效應,是不是我們也能愛上這類事情呢?

的確如此。具體做法如下:

降低啟動成本

要想讓嗑瓜子效應發揮,首先要從磕第一顆瓜子開始。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而嗑瓜子的啟動成本相當低,根本不費吹灰之力,所以沒有人會抗拒。

可是生活中的很多工並不像嗑瓜子那樣簡單,而是更加複雜、繁瑣。很多人因為有了畏難心理,所以遲遲不願意動手,而是把時間用在了啟動成本更低的事情上,比如看手機、玩遊戲。

所以,我們要學會降低啟動成本,用拆解任務的方式,讓我們開始“磕第一顆瓜子”。

比如,我們今天需要看兩個小時的書,那麼就先告訴自己,無論如何,先看5分鐘再說。

由於5分鐘的看書任務相當簡單,所以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意志力就把書拿起來。等到5分鐘之後,我們很可能已經進入狀態,不想停下來了。

做到即時反饋

衡水中學有一套獨有的學習方式,叫做“天天測、週週結、月月考”。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所謂天天測,就是老師會每天出一份自測題,讓同學們測驗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檢驗學生的接受率。週週結,顧名思義就是將本週的所有內容,在週五的時候進行一個整體的大回放。月月考就是實打實的考試,每個月之間還有對比,看看自己有沒有進步。

這樣的教學方式看上去很不人性化,但實際上,它恰恰符合“嗑瓜子效應”裡的即時反饋。

很多學生之所以在學習時沒有動力,是因為他們看不見反饋,不知道自己到底學得怎麼樣,有沒有進步。而及時的反饋,反而能讓學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從而更加有動力繼續努力。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注意即時反饋。比如,我們在健身的時候,可以記錄每天的體重。每天讀書之後,我們可以編輯一條微博或朋友圈,談談今天學習的心得。即時反饋會讓我們做事更有動力,有助於長期堅持下去。

給自己一點獎勵

我們都知道,獎勵能激發一個人的動力。

但是,獎勵又分為長期和短期,通常短期激勵對人的激勵效果更顯著一些。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要激勵孩子認真讀書,如果告訴孩子,要是你期末考試有進步,我們就去旅遊,這就屬於長期激勵。如果我們告訴孩子,要是你今天完成了作業,我就獎勵你玩會遊戲,這就屬於短期激勵。

相對來說,短期激勵的效果會更好。雖然出去旅遊也很有誘惑力,但等待的時間太長了,吸引力也就不足了。

可見,我們人性本身,是不容易響應長期激勵的。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同樣的道理,對我們來說,要想在學習上獲得獎勵也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由於過程漫長,我們就容易懈怠。

既然我們瞭解了這一點,那麼要想獲得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應該對每一次努力進行獎勵。

比如,堅持學習兩個小時,就獎勵自己看喜歡的電視劇;堅持學習五天,就獎勵自己買一件衣服等等。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獎勵,很有可能成為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有人說,廢掉一個人很簡單,讓他深陷在“磕瓜子效應”中無法自拔就可以了。

這話不假。

因為這一效應的本質,就是麻痺我們的大腦。當人在做一些不需要動腦的娛樂消遣活動時,時間會過得特別快。

一旦深陷下去,根本停不下來。

因此,身為現代人,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各種電子產品、app背後的心理學邏輯,避免自己陷入其中,透支了未來。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反向操作,將“嗑瓜子效應”運用到學習、運動等有益的事情上,幫助我們更好地堅持向上生長。

為什麼嗑瓜子可以磕兩個小時,讀書學習卻不能?

相信久而久之,我們能越變越強,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