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漢服”到底是怎麼來的說說從原始社會到隋唐的服飾演變

所謂的“漢服”到底是怎麼來的說說從原始社會到隋唐的服飾演變

“穿衣吃飯便是人倫物理”,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生活智慧。今天,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無論你在街頭還是巷尾,都可以看到無數俊男靚女身著款式各異的衣褲裝飾:泡泡袖、發糕鞋、乞丐褲……不管你接受這股潮流與否,這種風潮都早已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骨髓。

一、原始社會到春秋戰國的服飾變遷

人類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開始,便有了用樹葉草木遮蓋身體的習慣。《聖經·創世紀》中講到,“於是他們二人(亞當夏娃)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做裙子。”在石器時代的中國,北京山頂洞人、山西峙峪人都曾利用骨針、骨錐從事縫紉和剪裁。在寒冷的中國北方,利用自然洞穴和石窟去躲避嚴寒並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要在寒風凌列中捕獲或採集食物,就必然要為自己製作出一種足夠抵抗寒冷的用具,最原始的“衣服”就這樣出現了。

所謂的“漢服”到底是怎麼來的說說從原始社會到隋唐的服飾演變

亞當夏娃在伊甸園的時代——人類赤身露體並不知羞恥

在靠後的氏族社會,原始的手工業在此時誕生。人們將採集來的麻、葛等材料加工成線,縫合成布。人類在此時已經經歷了從利用天然原料(樹葉、樹皮、獸皮等)向加工天然原料的突進,可謂是人類生產生活智慧的一大邁步。據考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養蠶繅絲的國家。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栽桑養蠶的技術是長期被我國壟斷的。古代中國的絲織業之發達,亦是舉世聞名。我國產出的精美絲綢經絲綢之路出口到大宛、康居、大秦,獲得了世人的交口稱讚。外國王室常常將絲綢作為高貴的皇家珍藏品以大肆推崇,這種狀況甚至持續到了17世紀。

所謂的“漢服”到底是怎麼來的說說從原始社會到隋唐的服飾演變

絲的原始“生產者”——胖嘟嘟的蠶

商周時期的衣服樣式複雜,《禮記·王制》記載:“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殷人而祭、縞衣而養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夏人崇尚黑衣,商人偏好白衣,而周人兼取其長而用之。直到周公制禮,建立起來了一套完整的宗法觀念為止,才規定了各方國需堅持同樣的禮儀制度。周禮對衣冕的形式、質地、顏色、紋飾、佩飾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諸如周天子的衣冕象徵天地之色,“戴玄冕,著黃裳。”

到了春秋戰國,社會上普遍流行起一種被稱之為“深衣”的服裝。它與傳統的上衣下裳很不相同,是由一套統一起來的服飾套在身上。“深衣”的出現在霎時間成為了整個社會的時尚,士農工商有志趣者皆以著深衣為時尚,這恐怕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形成的追逐時尚的潮流吧!

所謂的“漢服”到底是怎麼來的說說從原始社會到隋唐的服飾演變

周代民間男子的服飾

二、秦漢之際到隋唐時代的服飾變遷

秦漢時期,由於中國在政治上初成大一統之體制。於是廣泛吸納各地文化、相容各國風習的趨勢便成為了中國服裝史發展的主要方向。秦始皇兼收六國的車騎服飾,創立了各種有利於國家統一的制度,其中就包裹了衣冠服飾制度。漢代中國同西域國家交往甚繁,也大大吸收了中亞各國的服飾精華,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服飾文化。

秦漢時期男子的正裝服飾以大袖長袍居多,袖口紮緊、用腰帶、腰間必佩飾物是當時的文官風尚。而女子的髮飾則以梳髻為尚,髮髻有堆在頭上呈蓮花狀的,也有紮在後方蓬鬆放在頭兩側的。漢代婦女禮服仍然延續著深衣的傳統,但此時的深衣已經經過民間改良而與傳統大大不同。婦女在穿著深衣的同時要將腹部束緊,這可能是受到了西北遊牧民族服飾的影響。

所謂的“漢服”到底是怎麼來的說說從原始社會到隋唐的服飾演變

影視劇中漢武大帝的服飾形象

北朝時期的服飾大多承襲前代,尤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後的朝臣服飾為例:北朝歷代“群臣皆服漢魏衣冠”,這深刻地表明瞭少數民族王朝對中原文化的尊重。但在魏晉時期,隨著少數民族文化的南下和漢人士族的大量南移,衣著服飾還是出現了比較大的形式變化的。據史料記載,南遷計程車人多以短衣窄袖為風尚,服裝樣式也由上長下短變為“上儉下豐”,衣服的樣式由寬衣褒帶變為緊適體。

隋唐時期,中國由分裂走向了統一,又從統一達到了鼎盛,最終由鼎盛重新退向了分裂。中國人服飾的走向,大體也跟隨著政治的走向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隋統一全國後本欲根據《周禮》迴歸傳統服飾制度,但由於受胡人風俗同化太久,從而告廢。唐朝貞觀年間,中國進入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京師長安不再單單是漢人的長安,而真正成為了“世人的長安”。街上來來往往的商旅眾多,定居在城牆內外的除了漢族人以外,還有回鶻人、龜茲人、吐蕃人、南詔人及新羅人、波斯人及阿拉伯人等等。

所謂的“漢服”到底是怎麼來的說說從原始社會到隋唐的服飾演變

唐代回鶻商人形象

圓領袍衫是隋唐男子的主要服飾,除祭祀及典禮之外,官員的常服總是如此,袍衫用顏色與用料區別等級。唐代的婦女服飾樣式極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吸納了眾多民族的獨特風尚所致。比如婦女常常在頭頂戴高帽,在臉頰旁束絲帶以躲避日光的輻射。婦女的裙襬花色也都有所更新,螺紋、花紋、碎彩紋等等樣式不一而足。胸前領子也大大突破了傳統限制而呈現出各類樣式:有雞心領、方領、圓領、斜領等等。

所謂的“漢服”到底是怎麼來的說說從原始社會到隋唐的服飾演變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代婦女衣裝形象

在武則天時期,女子妝容也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女子“善用色以飾唇”,此外描眉、塗抹粉黛的習慣也開始出現在宮廷女子中間。在天寶年間,在婦女中還曾流行過穿著男裝的風氣。這種風氣從民間一直刮到了宮廷,對當時社會的思想解放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文史君說:

中國人的服飾從遠古時期直到唐代算是經歷了不小的改變。和其他的階級社會一樣,從服飾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天然被賦予了一定的階級屬性。在中國古代,無論是舉行祭祀或是為國家祈禱風調雨順,在不同的場合總是會有配套的固定穿著。擁有不同地位的人們,不約而同的將服飾作為表達自己個性和實力的工具。從這一點上來看,古人與今天的現代人是十分相似的。而我們可愛的女性同胞們,一直以來也都常常以她們獨特的力量在推動甚至是左右著服裝流行趨勢的發展。各位看官們是怎麼覺得的呢?

參考文獻:

周汛:《中國服飾的演變歷程》,上海藝術家,1996年6月刊

馬昀《論中國服飾審美思想的歷史演變》,天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瓷國垃圾堆)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