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削藩,為什麼漢景帝成功了,而朱允炆,沒成功呢

同樣是削藩,為什麼漢景帝扛住了,而朱允炆,沒扛住呢。中國歷史上有多次削藩引起的叛亂,比如漢朝的七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同樣是削藩,為什麼漢景帝因削藩而興,而朱允炆卻把自己給削沒了呢?

同樣是削藩,為什麼漢景帝成功了,而朱允炆,沒成功呢

縱觀七國之亂和靖難之意,雖然兩者相隔了一千多年,但實際上是有許多相似之處的。

比如,叛亂的導火索都是削藩導致的藩王造反,並且藩王都是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的。

按理來說,七國之亂的規模要遠甚於靖難之役,但偏偏規模大的僅三個月就被平息了。

而規模小的卻肆虐了整整四年,最後還被顛覆了政權。

那麼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導致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第一,削藩的時機不同。

朱元璋死後,皇位傳給了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朱允炆此人深受儒家思想薰陶,是一名理想主義的政治家。

他得到了齊泰、黃子澄等大儒的支援,他們深知朱棣的可怕,所以建文帝朱允炆剛登基,就提議削藩。在自身準備不足的情況之下倉促行事。

再來看看朱棣這邊。

他剛起兵時,為了得到其他藩王的支援,打的是靖難的喜好,反對削藩

但是在他繼位之後,一方面恢復了藩王名號,而另一方面在暗中為削藩也做著準備。

同樣是削藩,為什麼漢景帝成功了,而朱允炆,沒成功呢

第二點,削藩的策略不同。

在漢景帝和建文帝登基不久,都感受到了地方藩王的威脅,因此都採納了大臣的建議,開始削藩。漢景帝是擒賊先擒王,選擇從最大的藩王劉濞開始。當劉濞聯絡其他藩王一起造反的時候,一切都很倉促,以致後勁不足,指揮混亂。而建文帝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從最小的藩王開始。這無疑就提醒了燕王朱棣,他必然的下場,這讓朱棣有了足夠的時間去做了充分的準備。

第三,採取的方式不一樣。

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方式是霸道的,不論一視同仁,免去爵位,貶為庶人。這引起了藩王的極大不滿。朱允炆在繼位的幾個月之內,要麼廢為庶人,要麼被軟禁起來。那其他的藩王一看被削藩都是如此下場,那還不如聯合起來起兵造反呢。所以燕王朱棣就毫不猶豫地舉起了反抗的大旗。

第四是朝廷派出的統帥能力不同。

漢景帝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鎮壓藩王叛亂,是因為有周亞夫。而朱允炆削藩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有大草包李景隆。評判主帥選擇的對錯決定了最後的勝利。梁王甚至派人到宮中向太后哭訴,而周亞夫也不為所動。就這樣,漢景帝為周亞夫贏得了時間,最終平定了七國之亂。

而明朝廷一開始任用耿炳文為主帥討伐燕王。

同樣是削藩,為什麼漢景帝成功了,而朱允炆,沒成功呢

其實這耿炳文的策略和周亞夫一樣,都是先立足於做好防禦,防止叛亂蔓延到其他地方。

不過剛開始耿炳文吃了個小虧之後,就被朱允炆罷免了兵權,從而選擇了李景隆當平叛的助手。李景隆此人不過是勳貴,沒有任何作戰經驗,是一個草包統帥。他當然不是朱棣的對手了。其實削藩剛開始的時候,漢景帝和建文帝都有些驚慌失措,漢景帝更是被迫誅殺晁錯。

但後期漢景帝做得非常好,成功定了七國之亂。

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呢?每天更新歷史小故事,喜歡就點點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