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偷了一隻雞,施耐庵以他為原型,寫出了鼓上蚤時遷

文/宇宇

李大偷了一隻雞,施耐庵以他為原型,寫出了鼓上蚤時遷

時遷這個人物,在水滸傳中不是什麼主角,卻十分精彩,甚至擁有很多粉絲。

這個角色在水滸傳中有一個高光時刻,就是描述他如何去偷徐寧的保甲,逼迫徐寧上梁山。

水滸原文是這麼描寫的:這時遷見班裡靜悄悄地,卻從樹上溜將下來,踅到徐寧後門邊,從牆上下來,不費半點氣力。時遷卻從戲柱上盤到博風板邊,伏做一塊兒。張那樓上時,見那金槍手徐寧和娘子,正爐對坐向火,懷裡抱著一個六七歲孩兒。時遷看那臥房裡時,見樑上果然有個大皮匣拴在上面。時遷自忖道:“眼見得樑上那個皮匣子,便是盛甲在裡面。我若趁半夜下手便好。倘若鬧將起來,明日出不得城,卻不了大事。且捱到五更裡下手不遲。”

李大偷了一隻雞,施耐庵以他為原型,寫出了鼓上蚤時遷

就這樣,他等到五更之後才下手。到了五更,兩個丫鬟點著燈,送徐寧出去。時遷從廚桌上出來,便上樓去,從槅子邊直踅到樑上,卻把身軀伏了。兩個丫環又關閉了門戶,吹滅了燈火,上樓來,脫了衣裳,倒頭便睡。時遷聽那兩個丫鬟睡著了,在樑上把那蘆管兒指燈一吹,那燈又早滅了。時遷卻從樑上輕輕解了皮匣,正要下來。徐寧的娘子覺來,聽得響,叫丫鬟道:“樑上什麼響?”時遷做老鼠叫。丫環道:“娘子,不聽得是老鼠叫?因廝打這般響。”時遷就便學老鼠廝打,溜將上來,悄悄地開了樓門,款款地揹著皮匣,下得胡梯,從裡面直開到外門。來到班門口,已自有那隨班的人出門,四更便開了鎖。時遷得了皮匣,從人裡鬧出去了。

可以說,這個偷保甲的故事,將 “鼓上蚤”時遷的本事、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如何能把時遷這個人物寫得如此出彩呢?原來他生活中有這麼一個原型人物,這個人就是李大。

話說施耐庵家裡有一隻蘆花雞,那天蘆花母雞就在家門口覓食,突然只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從門前閃過,人一過,雞就不見了。施耐庵急忙追出門外,叫住那人,原來是鄰莊的李大。

施耐庵就問:“你為什麼偷雞?”李大慚愧道:“家裡有個雙目失明的老孃,三天沒糧下肚,已餓得奄奄一息了。”施耐庵聽罷,覺得這是個孝子,忙喚人盛飯給他吃,又給他一小袋米。臨走時,施耐庵說:“我將五兩銀子用紅紙包好放在我家大梁上。你如真有‘神偷’本領,就在今夜顯示出來,給我領教領教。不過,只這一回,下次切不可作案了。” 李大感謝再三,急忙說:“今後我決心洗手不幹了。”

李大偷了一隻雞,施耐庵以他為原型,寫出了鼓上蚤時遷

當晚,施耐庵妻子將門窗關得嚴嚴實實,一盞油燈,高照樑上。施耐庵上床就睡著了,他妻子卻死盯著那紅包不合眼。後半夜,妻子睏乏難支,不知不覺入夢了,施耐庵卻在那裡假寐。他先是聽見幾聲鼠叫,接著就見李大身輕如跳蚤躥到樑上,巧妙地偷去銀子,留下空紙包。

就這樣,一個上躥下跳,身輕如燕,飄忽如飛,栩栩如生的“神偷”“鼓上蚤”的形象在水滸傳中產生了。

只不過,時遷在水滸傳中再有本事,也是不受待見,排名倒數第二不說,結局也很慘,在徵方臘途中,得了絞腸痧而死在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