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民用什麼東西裝運糧草?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語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就能證明,古人認為糧草的重要性了。那麼這意味著什麼?糧草既然離開了生長的土地,要運去遙遠的地方,就得有運輸的工具啊。不像現在有汽車、集裝箱那麼方便,以前運輸糧草極為不便,於是勤勞又聰明的古代農民,就琢磨了很多能裝運糧草的器具,下面我就給大家一一細說。

古代農民用什麼東西裝運糧草?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像是擔子、籮筐,這些自然不必多言,擔筐主要在山區或距離比較短、運輸量較小時使用,現在還有農民在用。古時候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是馱具和驢車。這些車主要使用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區,馱具、驢車的運載量比較大。

古代農民用什麼東西裝運糧草?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其中,馱具分為下面幾種。

馱鞍:其實也就是好像人騎著的馬鞍一樣的,由左右兩塊鞍板形成拱形,其上面再以涼快橫的拱木固定。在拱木之間,構成鞍座,恰好能放置鞍架。鞍下再墊以棕皮、羊毛或棉花填充的軟鞍墊,以保護背部,免受磨傷。

鞍架:是具有四腳的木架,形似坐凳,其寬度略大於鞍座,以便於裝卸。其兩側橫檔,貨物可捆在鞍架上方及兩側。

鞦:由鞦蓋、鞦耳及坐皮等組成。鞦蓋是三角形,置於尻的上方, 借兩側的鞦耳和坐皮相連,以固定坐皮。坐皮是約六到七釐米寬的革帶,裝於臀股後方,左右兩端結在鞍的厚基腳以增加鞍對鞦的固定作用,並防止馱鞍前移。

攀胸:相當於靷,它的作用是防止鞍位後移。是用一根適當寬窄的皮帶,繞過前胸,兩端結於鞍的前方。

古代農民用什麼東西裝運糧草?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但是,用這些牛馬驢來背上馱具運輸糧草,終究不是好的解決辦法。古時候,人們運輸糧草,通常都是要去往比較遠的地方,路途遙遠,這些牲畜的效率太慢了,而且跑又跑不快,很容易被人劫走、毀壞糧草。而且萬一遇上風吹雨打,糧草也容易漚爛。於是古代的人們想了個辦法,把農民的糧食製成幹餅、鍋盔、野菜乾、肉乾等等容易貯藏的東西。

古代農民用什麼東西裝運糧草?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其實上面說的都是一些小層面上的東西。在運輸糧草這方面,最有功勞的就是那位隋煬帝了。他下令建造了京杭大運河,雖然勞民傷財,雖然他的初衷可能是為了方便自己出徵打仗,但事實上這條河北起北京,南到錢塘江,建成之後可造福了眾多百姓。它很好地解決了糧草裝運的問題。走水運的話,糧草有船艙裝著,免收自然的侵害,另外速度也比較快,安全效能都提高了。確實是要為他的這個決定而鼓掌。

古代農民用什麼東西裝運糧草?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很多朝代都是重農抑商的,所以有很多人都選擇世代當農民。他們種植出來的小麥、高粱、大米,有一部分自己吃,有一部分拿去賣,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要上交給地主或者朝廷的。農民可以用馱車裝運糧食,也可以用擔子、籮筐依靠人力去裝運,甚至能透過糧船去運送糧食,但始終不如今天方便。所以社會和科學的進步,對農業的發展幫助也好大啊。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