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莽被殺後,從東漢到晉都,都要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公元295年,東晉國都洛陽武庫發生了一場大火。

據《晉書·列傳第六·張華傳》記載:

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時華見劍穿屋而飛,莫知所向。

把漢高祖劉邦的斬蛇劍和孔子曾經穿過的鞋作為至寶,是很正常的事情。一個作為漢朝開國皇帝斬蛇起義的見證物,一個作為中華文明著名人物的遺物,都具備成為至寶的資格。可是,作為漢朝的逆賊,王莽的首級竟然能夠和斬蛇劍與孔子屐相提並論,作為漢朝傳國的至寶,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這其中究竟有著什麼寓意呢?

在歷史上,對於王莽的評價呈兩極分化之勢,讚美者把他奉為改革家、政治家;貶低者把其視為野心家、漢朝的逆賊,篡國的大盜。甚至到了近代,今人根據出土的王莽時期的幾件遺物,又把其視為穿越者。總而言之,王莽註定是一位充滿了爭議之人。

王莽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為什麼王莽被殺後,從東漢到晉都,都要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圖片來自網路

王莽一生只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篡漢為新

王莽家族勢力很強大,一門九侯,五人擔任大司馬,可謂是權傾朝野。

可是王莽這一支卻混得並不如人意,這是因為王莽的父兄早死,王莽的這些叔伯們、堂兄弟們都惦記著自己升官發財了,在有意無意之間就忽略了還有王莽這麼一位大侄子和大兄弟。

這看似不公的做法卻給王莽日後的成名起到了一個強烈的反差作用。王莽的這些叔伯和堂兄弟們利用其權勢,驕奢淫逸,在洛陽城中名聲極差。而王莽呢,卻安於清貧。對內:老老實實地在家中侍奉母親,照顧寡嫂,撫育侄子,侍奉諸位叔伯;對外,招賢納士,身邊聚集的都是一些飽學之士。因此,在普遍風評不好的王氏家族中,王莽儼然就是一股清流。

最重要的是,王莽獲得了此時擔任大司馬的伯父王鳳的歡心。在王鳳生病期間,王莽衣不解帶侍奉榻前,使王鳳甚為感動,並在臨死前向王氏家族的後臺太后王政君正式推薦了自己這位侄子,王莽也由此被封為黃門郎,射聲校尉,正式進入了漢朝的中樞機構。

公元前8年,王莽的叔叔王根病重,臨死前推薦王莽擔任大司馬,時年38歲。

公元前7年,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王氏外戚遭遇到了漢哀帝皇后丁氏家族的強烈狙擊。在封建社會,外戚雖然權勢很大,但所依仗的僅是在位皇帝或者太后的權勢而已,如果皇帝或者太后死去,只要是新任的皇帝想要收回權力,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所以說,不要把外戚的權力看得多麼重,他們也僅是附著在皇權身上的藤蔓而已。

漢成帝在位時,王氏家族依仗的是太后王政君,可漢哀帝即位後,她背後的傅太后與丁皇后家族就開始得勢起來。高高在上的椅子就這麼幾把,你做了我就沒得做。面對丁氏家族的狙擊,王莽採取了退讓,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隱居度日。

為什麼王莽被殺後,從東漢到晉都,都要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圖片來自網路

可沒料想,好景不長,公元前1年,漢哀帝駕崩了,又沒有留下子嗣。面對著丁氏家族的惶恐,久經風浪的太后王政君先發制人,在丁氏家族沒來得及做出反應之前就來到了皇帝居住的未央宮,搶走了皇權的象徵傳國玉璽。隨後王太后下詔,要求群臣推薦大司馬人選。

明眼人都知道,所謂的推薦,僅是走一下組織流程而已,王太后心目中的大司馬人選除了王莽還能有誰呢?

果然,王莽不出意外地再次擔任了大司馬,擁立年方九歲的漢平帝繼位。也就是在此時,王莽開始暴露出了他的野心。

王莽究竟是之前就一直有這種野心還是覺得皇帝幼小,國事全部依靠自己才助長了自己的野心,不得而知。但筆者倒是認為,以上這兩點恐怕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是王莽透過漢朝皇帝的更迭,外戚勢力的變遷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外戚再強,也不過是依附在皇權上的藤蔓而已,今日可以權傾朝野,明日就有可能見不到升起的太陽。既然依靠別人無法保證自己的生命和利益,那就由自己來保證自己吧!

自公元1年,王莽獲封為“安漢公”開始到公元9年,王莽經歷了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的8年曆程,終於改朝換代自己做了皇帝,終於自己做了自己的主。

不過,相對於之前的貴族與貴族之間、平民與貴族之間改朝換代的革命方式,王莽更是開創了先河,創造性地發明了另外一種改朝換代方式,那就是禪讓。歷史學家給這種行為的改朝換代起了一個非常貼心的名字:“篡位”。

為什麼王莽被殺後,從東漢到晉都,都要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圖片來自網路

第二件事:改制

相對於王莽的“篡位”,王莽的改制是最吸引後世人眼球的。而對於王莽本人而言,可謂是成也改制,敗也改制。

封建王朝在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之後,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土地的兼併問題。國家承平日久,貴族驕奢淫逸,為了滿足他們無窮盡的慾望,他們就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

隨著大量土地被貴族兼併,大量人口流離失所,只得依附在貴族名下為奴為僕。大量的人口流失給國家造成的最直接的危害是沒人給國家交糧、服役了。就這樣,國家越來越窮,貴族越來越富,人民越來越苦,階級矛盾越來越深,革命的種子則開始萌芽。這就像一個怪圈一樣,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週而復始,迴圈反覆,永不停止。

王莽之所以要提出改制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問題。

在新朝建立之初,漢朝的貴族們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反撲,其原因就是王莽在篡位的醞釀期時就已經潛移默化中把自己要進行改制的想法透露了出去。再說了,封建社會計程車大夫們究竟能有幾人會為了前任老闆們而英勇獻身呢?他們看重的是新老闆能否滿足他們自身以及家族的利益。滿足了,誰做老闆不重要;滿足不了,那對不起,換人!

可令士大夫們沒有料到的是,王莽不出手則已,這一出手就直接掐住了他們的命脈。

下面我們就來嘮嘮王莽改制

即使按照現代人的眼光,王莽的改制也是好壞參半,尤其是在改地名、恢復周禮這些事情上純屬於瞎折騰。

如果說,王莽打著恢復周禮的旗號來推行周朝實行的井田制還算有理的話,那麼,把漢朝的地名人為的、以偏要和漢朝扭著來的形式來改名,不僅毫無必要,而且還弄出好多笑話。

舉個例子:江蘇省的無錫市,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名為無錫了。其實,無錫本來也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錫”,只不過江南地區說話總喜歡用發語詞,“無”就是個發語詞,所以,這個地方就叫做無錫了。這種事例在江南等地很多,如用於人名的勾踐、夫差等名字中,勾踐的“勾”和夫差的“夫”就是發語詞。

可是到了王莽這裡,偏要和漢朝扭著來,又沒有搞清楚無錫這個名字究竟是怎麼回事,就給無錫換了個“有錫”這個名字。

為什麼王莽被殺後,從東漢到晉都,都要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圖片來自網路

王莽的改制雖然在某些地方有著可笑的地方,卻不可否認的是,王莽改制的核心內容卻是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的。

其一、恢復井田制

恢復井田制並不是目的,而是王莽為了實現下一步將要對耕地進行重新分配的先決條件。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把土地收回國有,然後再平均分配給個人。有沒有一些平均地權的架勢?

其二、鹽、鐵、酒、山林川澤收歸國有

鹽鐵之用關係到國計民生,如果把持在私人手中,就會給國家安全帶來隱患。而且,這些行業有著大量的現金流,如果能由國家控制,則會給國家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其三、廢止奴隸制度

廢止奴隸制度會給國家帶來大量的人口,人口增加則意味著會為國家帶來大量的財富。但是王莽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做得很絕,而是給了貴族們緩衝的時間,以把現有的奴僕變為私屬,在這個基礎上再也不允許新的奴隸的出現。

其四、建立貸款制度

這一條就是給予普通民眾的福利了,一是為了防止民間借貸的利息過高,逼得普通民眾家庭破產;二是為了加快物資的生產和流通,貸款給工商業者。而且,如果普通民眾貸款的目的是為了祭祀和辦喪事,則免利息;工商業者貸款,年利率不超過10%。

這個政策既預防了民間借貸可能會出現的借貸者家庭破產的局面,又加快了工商業的發展。

為什麼王莽被殺後,從東漢到晉都,都要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新莽時期錢幣 圖片來自網路

其五、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

這條政策的性質類似於後世的物價局、稅務局和國家物資儲備庫,起到了“平準”的作用。

王莽沒有像後世其他封建社會中對商人持有的歧視態度,而是透過這條政策傳達了一個訊號,那就是你無論做什麼,只要是按章納稅,就是好公民。

建立國家物資儲備庫的目的就是來平抑物價,物資價格低的時候,就以一個保護價來收購;價格高的時候,就以平價來進行銷售,這樣既保護了購買者的利益,也保護了生產者的利益,同意也預防和壓制了商人可能會出現的囤積居奇的可能。

其六、改革幣制

漢朝之時,民間可以自由鑄造貨幣。先不說貨幣的質量如何,但從數量上來看,已經遠遠超出了市場物資的價值了,這就造成了物價騰湧,所以王莽才收回了鑄幣權。

但是王莽雖然收回了鑄幣權,但是在他建立的貨幣體系中缺少了與貴重金屬掛鉤的政策,這個失誤最終釀成了其貨幣政策的最後失敗。

當然了,我們不能苛求王莽,畢竟他不是真的穿越者,哪裡會知道這種制度呢?

為什麼王莽被殺後,從東漢到晉都,都要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王莽穿越證據之一 遊標卡尺 圖片來自網路

王莽的結局

王莽的改革雖好,但是卻忽視了一個最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嚴重觸犯了封建士大夫們的利益。

國家的土地把持在誰手中?貴族;鹽鐵、酒、山林漁業把持在誰手裡?貴族;奴隸把持在族誰手中?貴族;具有鑄幣實力的是哪一批人?還是貴族。

如果按照王莽的改制措施實行,那在一夜之間,貴族雖然不能變成窮光蛋,但是也會損失超過9成的利益。如果說,王莽僅是篡了漢朝的江山,能夠保障對這些封建士大夫的利益的話,那這個皇帝你就作吧。可是,王莽來了這麼一出,如果貴族們再不奮起反抗的話,那他們就不是貴族了。

於是乎,一場轟轟烈烈的由漢朝貴族們發起的,口號為“漢待我厚,從未失德”的起義爆發了。

公元23年10月16日,王莽被殺於長安的亂軍之中。死後,他的頭顱被做了精心的防腐處理,作為亂臣賊子的象徵被儲存在武庫之中。這一儲存就是近300年,一直到了晉惠帝時期,因為一場大火才被焚燬。

為什麼王莽被殺後,從東漢到晉都,都要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莽新時期十種錢幣 圖片來自網路

總結

王莽的改制其實並不是敗在制度上,而是敗在了過於超前上。一種新生事物從萌芽,到成長,再到最後的瓜熟蒂落,註定是一個相對漫長的時期。自秦以來,我國的封建制度雖然已經經歷了數百年,但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仍然屬於幼年。在一個幼年期推出如後世公有制的這麼一套制度,絕對是驚世駭人的,不僅連貴族階層無法接受,就連普遍百姓也是接受不了的。

其實,王莽推出的這套理念早在西周時期的周厲王時期就曾經出現過。周厲王就曾經採取過把山林漁業以及鹽鐵之利收為國有的做法,可是,一場“國人暴動”就把他趕下了臺。

因此說,具有超前意識是好的,可是要分所在的時間和麵對的物件,如果時機和物件合適,那麼這個超前意識就會水到渠成的實行,提出者也會在歷史上留下莫大的聲名。反之,就為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因素,不僅會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

王莽的頭顱之所以獲得了和劉邦的斬蛇劍,孔子屐同樣的待遇被儲存在武庫中就是這個道理,他就像是一個反面典型,一是為亂臣賊子們戒,誰叫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造反方式呢?二是貴族階層也藉此向世人宣示,誰要是敢於觸動他們的利益,這就是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