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

入殮師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職業?他們都需要做些什麼?

入殮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

題圖來源:日本電影《入殮師》海報

怪談故事丨第53輯

離屍體最近的,除了法醫,還有他們

(文 / 菩提)

——————————————————-

“鈴……”一陣急促的電話聲響起,打破了原本的平靜。

這本應該是一個寧靜的夜晚。

電話繼續在響,床上的女子翻了個身,嘟囔了一句,但還是伸手拿起了電話。電話那頭隱約能聽到一個男子說話的聲音。女子聽完,只是說了句:“知道了。”然後翻身下床,穿衣、洗漱、穿鞋動作迅速、一氣呵成。收拾妥當後,她便拎起門口一個銀灰色的箱子出門了。

風有點大,女子裹了裹身上的外套,加快了腳步,走到一輛黑色的汽車前,開啟車門坐了進去。

開車的是一個同樣年紀不大的男子,但他們之間並無交流。

午夜的街道空的離譜,車在馬路上飛馳,轉眼就開進了一處居民區。

大半夜的,他們到底是來幹嘛的?

車子拐了幾個彎,停在了其中一幢樓的門口。

門口站著幾個人,看到他們的到來之後趕緊迎上去,將他們迎進了大廳。

大廳里人不少,但都沒有說話,而是默默地讓開了一條路。在大廳的中央擺放著一張低矮的塌,塌上躺著一個人。

提箱子的女子緩步走到了這個人身邊,跪坐了下來。榻上的是個年輕姑娘,臉色蒼白得過分,一點血色也沒有。

女子打開了自己帶來的箱子,接過別人遞來的一盆水。箱子裡擺放著幾塊全新的毛巾,她拿起一塊,放到水盆裡打溼、攪幹,隨即開始擦拭躺著的年輕姑娘的臉。動作很輕柔,像在對待一件珍寶。擦完臉後,她又繼續擦拭姑娘身體的其他部分,動作還是那麼輕柔,像是怕弄疼了她;然後給她換上了一條放在旁邊的嶄新裙子。

一箇中年女子遞過來一張照片,女子點點頭接過。照片上笑靨如花的,就是躺著的那個年輕姑娘;只是現在的姑娘臉色蒼白,嘴唇毫無血色,彷彿失去了活力一般。

女子打開了自己的箱子的第二層,裡面是各式各樣的化妝品。她拿起刷子開始給年輕姑娘化妝,動作比剛才更加輕柔。畫完了妝,女子起身,向一直站在門口那個和她一起來的男子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完成了。男子點點頭,向之前遞照片的那個中年女子鞠了個躬,輕輕道了聲:“節哀。”便轉身離開。女子提起箱子向中年女子示了個意後,也和男子一起走了出去。

看到這裡,有的小夥伴們大概已經猜到了女子的身份吧?沒錯,這個女子是一名入殮師。

入殮師是什麼

在歷史慢慢長河中,生老病死似乎是永恆的話題。死,這個看上去可怕的字眼,卻是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宿命。如果新生的嬰兒需要一次喜悅的洗禮,那告別塵世的人是否更需要一次莊重的送別?

所以,安安靜靜地走、有尊嚴地走、漂漂亮亮地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當一個人死後,身體會變得蒼白不雅,這讓家人和朋友們在向自己摯愛的他最後告別時,感覺不那麼美好。而入殮師要做的工作就是儘量滿足每一個人的願望,將死者的最美一面展現出來,以給家人和朋友安慰。

入殮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

圖片來源:日本電影《入殮師》

2008年上映的日本電影《入殮師》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的男主角大悟本來是一名樂團的大提琴手,因樂團倒閉被迫要找一份新的工作。

“年齡不限,高薪保證,實際勞動時間極短。誠聘旅程助理。”

這樣一則招聘廣告吸引了他,急著找工作的他“被迫”當上了入殮師。在各式各樣的離別中,大悟領會到了生命的真諦,並喜歡上了這份工作。然而,知道真相後的妻子和朋友給大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妻子以回孃家要挾大悟辭去工作;朋友在大街上碰見他卻遠遠地避開並阻止妻女打招呼。然而,大悟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切,終於讓妻子和朋友理解了他。

或許大家會覺得入殮師離我們太遠,而且入殮師這個詞好像聽起來就不像是我們中國會有的職業。那你就錯了,我們中國也有入殮師,而且離我們並不遙遠。

中國的入殮師,被稱為遺體整容師,是專門負責“為死者化妝、整理遺容、放入棺中”的人。工作內容主要包括遺體的修復、整形和美容,是殯儀服務專案中技術含量較高的一個工種。2012年4月,浙江嘉興出現了中國大陸第一批職業入殮師,自此,這一特殊行業開始更多的進入公眾視野,為人們所認知。

其實,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類似入殮師的職業了。

古代的入殮師是什麼樣的

在中國古代,入殮師被稱為“復者”。復者要做的是拿著死者的衣服,向著傳說中幽冥所在的北方,拉長聲音高呼死者名字。反覆多次後,另一人接過衣服給死者慢慢穿上。《禮記·檀弓下》解釋道:“復,盡愛之道也。”這一儀式是表示為挽回死者的生命而做最後一次努力。至於這個儀式,小編覺得有兩層含義,一是對死者的挽留,二是古代醫療並不發達,經過呼喊之類的刺激後,說不定假死的人真的會重新清醒呢~

在呼喊完以後,就要把死者安放在正室南窗下的床上,將角柶(柶,讀sì。角柶:古代的一種禮器,像勺子)插入死者上下齒之間,把嘴撐開,方便死後吃飯;用燕几(一種小桌子,古人用來靠著休息)固定死者雙足,方便以後穿鞋;用特製的斂衾(古代入殮蓋在死者身上的被子)覆蓋屍體;還要在屍體東側擺放酒和食物,供鬼魂飲用。

然後在堂前(古代的客廳)西面的牆下挖坑做一個灶,燒水為死者清潔,還要給死者理髮、剪指甲。

看到這裡,有的讀者可能會想起老秦的書裡的故事——兇手害怕死者報復,所以在屍體的周圍撒上了米,以禁錮死者的靈魂。這其實就是一種流傳的風俗習慣~

誠然,在中國古代,還有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風俗,有的甚至有點駭人聽聞。

在新石器時代,出現了一種割葬的習俗,這個割葬就是將屍體的某一部分割下來再埋葬。那為什麼要那麼做呢?根據學者推論,這一是讓死者知道大家在沉痛哀悼他,二是因為這是一種血之助(依靠血的力量,獲取能量),讓死者在死後可以獲取更大的力量;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對死者的一種禁錮,畢竟缺失了身體的一部分就不能行動了。

新石器時代還流行一種塗朱的習俗。所謂塗朱,就是在死者身上或者墓穴裡撒塗硃砂。其實這種方法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當時並不流行,而是到了新石器時代才開始流行起來。在原始社會,紅色象徵著鮮血,而血又是生命的來源和靈魂的寄身之所。在死者身上塗上硃砂,代表給了死者新的血液,賦予了他新的生命。

中國古代特別推行儒家文化,特別是喪葬禮儀,尤其被人們所重視。所以到了殷商時期,中國就出現了專門負責喪葬事宜的工作,但是這個工作地位低微,收入很低,還要處處看別人眼色。

現代的入殮師都要做什麼

其實到了現代,入殮師這個職業同樣不受他人尊重。他們不遞名片,不和別人握手,不主動告訴別人自己的職業,不對別人說“你好、再見、慢走”,不參加親朋好友的婚禮壽宴……

其實,這是入殮師行業不成文的規定,沒有人要求他們那麼做。

或許有人想問,這是不喜歡自己的職業、看不起自己的職業嗎?其實並不是,他們那麼做,正是出於他們對自己的尊重,對別人的尊重。

現代的入殮師其實要做的工作不比古代少:要給死者清洗身體;為了能順利換上衣服,還要給死者按摩,以緩解僵硬的關節(也就是屍僵);然後就是給死者化妝、修指甲和剃鬍子,將死者最美的一面展現出來。有時遇到車禍或者意外的死者,可能會出現身體血肉模糊的情況,這時入殮師就會盡力按死者生前的樣子復原死者的容貌。

入殮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

入殮師的工具箱,圖片來源:新浪新聞

一次意外,某研究所的機器壞了,A師傅進機器查詢原因,而另外一名員工不知道,打開了機器。A師傅死了,完全失去了人樣,血肉分離,骨頭都碎成了小塊。

研究所的領導含淚懇求入殮師們:“不管什麼代價,都要給逝者恢復生前容貌”,他們答應了。四名入殮師熬了一個通宵,按照A師傅的照片,將容貌恢復到了七八成像,家屬們感激地跪在他們面前。雖然反胃得幾天吃不下飯,但他們並不後悔。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現代入殮師的真實寫照。

入殮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

圖片來源:百度貼吧——魔獸世界吧

結束語

其實,入殮師和法醫一樣,都是最後接觸死者的人。而入殮師往往會被很多人認為是“燒屍的”,或是“和死人接觸的人”很晦氣等錯誤的觀念。

入殮師是一個職業,而做入殮師的這些人也和我們一樣,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所有人都繞不開死亡,入殮師的存在,正是讓逝去的人以最安詳的容顏與親人告別。他們更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而不是聽到“入殮師”三個字就“唯恐避之不及”。

正如《挪威森林》裡說的:“死不是生的對立面,死是作為生的一部分存在的。”

最後,以《入殮師》的臺詞作為結束語:

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她永恆的美麗,這要有冷靜、準確,而且要懷著溫柔的感情。在分別的時刻,送別故人,靜謐,所有的舉動都如此美麗。

願更多的人放下歧視,給這個特殊的職業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吧。

◆ ◆

本期資料來源

1。百度百科-入殮師

2。搜狐-《中國“入殮師”的尷尬處境:被需要,也被忌諱》

3。文化中國《揭秘中國的入殮師》

4。《中國喪葬史》徐吉軍

本期編輯團

主稿

:菩提;

美編

:我在你左右;

校對

:Tris;

排版

:夏小婷

入殮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

入殮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

入殮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

入殮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

◆ ◆ ◆

*法醫秦明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