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王珪、韓絳,統統輸給了一個合肥人

李大嘴 大嘴讀史

王安石、王珪、韓絳,個個都是北宋時期的名臣,三個人都當過宰相。

巧合的是,這三位同年參加高考,結果,王珪第二名,榜眼,韓絳第三名,探花,王安石第四名。

三位未來的宰相都輸給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慶曆二年,也就是公元1042年的狀元郎,合肥人楊寘。

王安石、王珪、韓絳,統統輸給了一個合肥人

先來認字,這個“寘”,是“置”的異體字,唸作“zhì”。

宋代王銍在《默記》中講述了楊寘這個狀元誕生的故事。

這一年高考,高手雲集。

來自合肥的楊寘,在之前的鄉試和會試中,都拿了第一,連中三元的呼聲很高。不過,最後進京趕考的都不是省油的燈,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結果。

最後的殿試,主考官大致排定了座次,上交皇帝御覽,由宋仁宗親自審定。

主考官初排第一的並不是楊寘,而是王安石。

主考官也不是瞎排名的,王安石的文章觀點鮮明,文采斐然。宋仁宗讀著王安石的文章,很是欣喜。

但就在即將把王安石點為狀元的那一刻,宋仁宗看到了文章中有四個字很是扎眼。

哪四個字呢?“孺子其朋”。

什麼意思呢?這四個字出自《尚書·周書·洛誥》,是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時說的話,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意思就是,孩子啊孩子啊,你和大臣們交往要像和朋友們那樣融洽。

王安石、王珪、韓絳,統統輸給了一個合肥人

當時,王安石二十歲出頭,皇帝三十好幾了,用這種口吻對皇帝說話,真的好嗎?說你倚小賣老還是輕的,碰上個暴脾氣皇帝,直接辦你個“大不敬”,也是正常的。

就算宋仁宗脾氣再好,這樣的人也不可能當上狀元。於是,王安石與狀元失之交臂。

同時,一個歷史事實就此鑄成:唐宋八大家沒有一個是狀元出身。

除了這四個字讓宋仁宗心裡有些膈應之外,愛才的皇帝還是對王安石很欣賞的,於是想把他的名次和第二名對調。

可是,拿起第二名的卷子,一看名字,王珪。

這個王珪已經是公務員了,怎麼也來折騰,顯擺自己的才華啊?

按照宋朝高考的規定,已經是公務員的考生,雖然也可以參加高考,但不能被列為狀元。

於是,王珪也不能當狀元。

再看第三名,韓絳,和王珪一個道理,同樣否決。

最後,狀元陰差陽錯地落到了第四名合肥人楊寘的頭上。

王安石、王珪、韓絳,統統輸給了一個合肥人

這其中,還有一個插曲。

因為楊寘的哥哥是宰相晏殊的女婿,所以提前得到了內幕訊息,說是主考官進呈皇帝的試卷中,楊寘排名老四。

心心念唸完成“連中三元”佳話的楊寘正在喝酒,得到訊息後,失態地破口大罵,“不知哪個衛子,奪吾狀元矣”,不知道是哪個臭小子奪了我的狀元。

正在沮喪中,最終結果公佈,狀元的頭銜神奇地落到了楊寘頭上。

楊寘額手相慶,這心情跟坐過山車似的。有時候,內幕訊息還不如不知道。

楊寘高中狀元后,虛職是將作監丞,從六品下,實職是潤州通判,從七品。初進官場,這算是很高的官職了。潤州就是今天的鎮江。

就在楊寘意氣風發準備上任的時候,家鄉傳來訊息,老媽去世了。楊寘只好推遲上任,回鄉辦喪事先。

喪事辦完了,楊寘自己哀傷過度,居然一病不起,在病榻上纏綿了一年多,就此一命嗚呼,年僅三十歲,距離他當上狀元兩年還不到。

短命的狀元。

王安石、王珪、韓絳,統統輸給了一個合肥人

傳說,楊寘有個好朋友,在楊寘參加考試之前,做了一個夢,夢見楊寘自稱“龍首山人”,楊寘自己解夢說,“龍首”說明我最終能高中狀元,“山人”是閒雲野鶴的稱謂,難道是說我在官場碌碌無為?

朋友的夢應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