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自告奮勇出使金國是無知無畏,還是沉著果敢

趙構生於大觀元年(1107年)五月二十一日,母親是道君皇帝的才人韋氏。她只是偶爾被“臨幸”了一次。他只不過是個庶子,前面足足排了有八個元長,不出意外的話,他也只不過是普通宗室中的一員。至於韋氏,後來也只是累遷至婉容――與皇后中間隔了十一個等級。不過,也正因為沒有做皇帝的奢望,他反而不用像他的哥哥――當時的太子趙恆那樣整天憂心忡忡,擔心自己被廢掉;也沒有像三哥趙楷那樣想著“皇位還可以爭一爭”。

趙構自告奮勇出使金國是無知無畏,還是沉著果敢

他二十歲以前的人生,是無憂無慮的。照此下去,他日後的漫長人生本應該和他眾多的叔叔伯伯、同母或異母兄弟沒任何區別:不問政事,做個一輩子無所事事的富貴閒王,然後衣食無憂安逸一生,身後和他那些沒機會做皇帝的兄弟姐妹們一起,在史書上湊成一篇宗室列傳,留下不鹹不淡的幾筆。那些打小伺候過趙構的官人們,他們無一例外都提到,趙構即位“有一定的必然性”。他們表示趙構小時候就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幹餘言。而且他繼承了道君皇帝的文藝天賦,學黃庭堅,學米帶,勤於書畫、棋藝與詩詞,都成就基礎。。尤其可貴的是,我朝歷來重文輕武,但少年九皇子卻精於騎射,據說能挽一石五斗的硬弓――這已經相當於選充皇帝近衛“班直”的標準了。隨身太監何公公說,他曾親眼看見趙構用兩個袋子各裝了一百斤米,能兩臂舉起來走上幾百步。“強健的體魄加上深厚的知識積累,使得當今聖上在重大歷史關頭能夠脫穎而出,挽救大宋於危難之中。”何公公說道“而陛下少年時代的表現,也完全證明了他擔得起江山社稷。”“胡澈澹”先生如是說。

趙構自告奮勇出使金國是無知無畏,還是沉著果敢

宣和七年(1125年),十七歲的康王,告別父兄搬出皇宮,住進了自己的府邸,這意味著他真正獨立了。但也就在這年,東北那滄灣的女真人,扛著痕牙棒、騎著高頭大馬,殺氣騰騰地南下了。他們幾乎沒費什麼力氣,一路遊遊延延地殺到了汗京城下。金兵靖西而來,這下趙構那位在紙上揮灑自如的老垂――道君皇帝可就頭疼了。他在發表罪已沿深刻自我槍討一番後,便果斷宣佈引咎辭職,然後跟兒子趙恆擺下一句“頂上,父皇看好你哦”,自己卻以太上皇的身份去南方度假了。

趙構自告奮勇出使金國是無知無畏,還是沉著果敢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直抵汗京城下,表示退兵可以,不過要帶走一批高階人質,怎麼著也得是親王或者宰相這個級別的。於是,在討論人質人選的各部大臣、宗室緊急會議上,皇帝跟一群弟弟大眼瞪小眼,“誰肯為聯行?”女真人那麼兇狠,誰去做人質誰傻子不是?大家當然都選擇性地耳聾了,有人茫然地者拾頭看著天花板,有人表示很困。這個時候,康王勇敢地站了起來,拍拍胸脯自願請行,臨行前悄悄跟哥哥說:“朝廷要是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打退金兵,就不要顧慮我。”這下把皇帝哥哥給感動了,怎麼現在才發現聯有個這麼好的弟弟呢?

趙構自告奮勇出使金國是無知無畏,還是沉著果敢

正月十四這天中午,康王吃了一頓飽飯就帶著少宰(官銜相當於副宰相,但有職無權)張邦昌,坐著一個小竹筏渡過凜水去了。“胡激澹”先生回憶道:那一刻,康王年輕的身影在他眼中是如此偉岸高大。到了金營後,他們意外地發現金國人居然還挺懂禮貌。金軍統帥完顏宗望彬彬有禮,又是打躬又是作捐的,說話還很有分寸,讓他們挑不出一點毛病。但康王還是覺得很憋屈,畢竟這個時候還是看誰的拳頭硬,完顏宗望表面上再彬彬有禮,骨子裡還是把親王先生當成了個擺設。張邦昌回憶說,使臣團各位回到驛館後皆大罵金人,但罵完後也只能繼續“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