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專注提供人工智慧滲透測試產品,「視嶽科技」完成千萬元級別的Pre-A輪融資

36氪獲悉,安全廠商「視嶽科技」已於日前完成Pre-A輪融資。據瞭解,本輪融資金額在千萬元級別,投資方為南京創熠中南投資基金和上海楊浦夢航創業投資中心。

視嶽科技成立於2017年9月,致力於將AI技術及大資料分析技術與網路安全應用場景相結合,建立主動防禦、智慧分析、機器人測試、態勢感知等智慧主動防禦生態。

談及主動防禦,滲透測試是當前企業自身用於檢測自身IT資產穩定性的主要手段之一。當前在業內,有不少有組織性的白帽平臺可以為企業提供基於人力的滲透測試服務。不過視嶽科技CEO滕景偉介紹,當前基於人力的滲透測試給客戶帶來了一些問題。具體而言,相較於業務需求來說,當前安全人才稀少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話題。這種現象會導致滲透測試的服務成本過高,而使用者限於預算壓力,所以只能階段性或抽檢性的實施滲透測試,這不符合當前整體愈發嚴峻的網路攻擊態勢。誠然,也正是出於人力成本的考量和AI技術與安全結合的技術趨勢,當前業內已有一些安全公司主打人工智慧類滲透測試產品,視嶽科技也不例外,當前其主要產品為一款AI滲透測試管理平臺。

滕景偉介紹,人工智慧滲透測試管理平臺是視嶽團隊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主要透過人工智慧技術與駭客思維邏輯的結合,實現自動化滲透測試。在服務客戶時,公司會透過自身的AI滲透測試模組幫助客戶進行風險檢測和評估。在發現風險之後,公司會向客戶提出相關解決方案,並利用另一款產品——Soc平臺自動化分析、驗證、管理漏洞,為使用者形成個性化的安全管理報告。

前文提到,當前市面上已有一些公司提供人工智慧類滲透測試產品。對此,滕景偉認為,視嶽科技的特點主要在於產品化。具體而言,由於人工智慧+滲透測試還是脫胎於滲透測試,所以這其中人工智慧的智慧化效果到底達成多少還存在灰度。而智慧化的程度越低,也會越導致相應人力服務的增多,從而難以較好低達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另外,產品化還體現在產品是否好用上,比如在操作時,客戶方是否能夠一鍵使用等。滕景偉覺得,視嶽是市面上少有將產品化落實的相關廠商。對此,滕景偉還補充介紹,視嶽科技當前的銷售模式對渠道依賴較多,而渠道商售賣的產品多標準化,這也會迫使公司不斷最佳化產品易用性。

談及產品打造難點,滕景偉表示,由於當前相關市場產品均不成熟,所以公司在研發時也遇到突破性難題。其中,人工智慧滲透測試產品的最大難點即在於要用技術代替駭客思路,所以人工智慧滲透測試引擎的打造非常重要。並且,因為滲透測試不是單一程式,涉及的駭客技術應用很多,所以引擎也涉及自動化、駭客思維轉化、模擬人類行為、智慧決策等部分。所以在產品設計和功能實現上,相關廠商的人才配置也很重要。對此,視嶽科技當前與同濟大學人工智慧專業研究團隊和上海交大網路空間學院研究團隊的合作,一起打磨產品。同時滕景偉還表示,三年內公司在沒有啟動融資的情況下研發投入近2000萬,也能側面體現產品研發的難度。

在產品衡量標準上,其介紹,滲透維度和驗證PoC數量是相關產品的兩大參考指標——前者主要和滲透引擎掛鉤,後者則主要用於自我驗證產品效果。據瞭解,當前視嶽科技用於自我驗證效果的PoC總共有十幾萬個(包括自研、市場蒐集和購買等多種渠道)。

當前在商業化層面,公司計劃三種銷售模式。

首先是軟硬體一體產品的銷售,目前已經在銷售過程中,並已產生訂單。第二是基於產品的雲服務,目前公司已經實現產品的遠端服務,正在打造視嶽安全服務雲。據介紹,安全服務雲會以網際網路的方式運營,使用者可實現自主申請、自主操作。公司未來還會引入更多雲安全產品入駐服務雲,希望打造視嶽網路安全雲生態,為使用者提供更適合的安全加固方案。第三是合作運營模式,主要基於人工智慧平臺對接其他廠商平臺,包括運營商的客戶服務平臺、運維廠商的運維平臺、其他安全公司感知管理平臺、以及整合商等,實現合作運營。在這一模式中,公司當前已經和不少大型安全公司進行合作。滕景偉表示,透過此類合作模式,大型安全公司可以降低自身成本,從而減輕自身利潤壓力,視嶽則可以拿到更多訂單,雙方各取所需。

在當前收入規模上,滕景偉向36氪介紹今年公司計劃收入在億元級別,其中重點產品的收入會佔據一半左右,另外一半會透過整體解決方案實現。當然,解決方案中也會包含公司自己的人工智慧滲透測試類產品。

團隊方面,公司CEO滕景偉擁有13年以上網路安全從業經驗,曾任藍盾股份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同時也參與公司多項網路安全專利開發。CTO鄒福泰負責技術,是交通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導師,獨立主持多項國家資訊保安重點課題。CIO許磊負責研發,擁有15年以上攻防滲透經驗,曾任LAC網路科技(日企上市公司) 亞洲區安全部總監。COO宋俊競擁有11年以上網路安全從業經驗,曾任360、天融信、藍盾等多家上 市網路安全公司技術總監。

另據瞭解,在本輪融資之後,視嶽科技將持續進行安全服務雲的研發和生態打造,同時不斷開拓市場,拓寬市場影響力,從而形成更完善的商業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