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就廣為流傳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湘西趕屍屬於巫文化,是湘西苗族地區的民俗。在湘西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姑且不討論趕屍技術,僅作為一種職業,趕屍人確實是真實存在過的。趕屍,顧名思義就是活人趕著屍體走。用當地的行話來說,又叫移靈、走影、走腳,興起於清朝中葉,發源於沅江上游一帶。

清朝就廣為流傳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中國,自古都有一個落葉歸根的觀念。雖說人死如燈滅,但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客死他鄉之人,往往都要運回家鄉安葬。當時運輸不發達,古人對於死人屍體是非常忌諱的,所以並沒有船或馬車願意運送屍體,這便出現了趕屍這個獨特而神秘的職業。

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繫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手執銅鑼,腰包藏著一包符。

清朝就廣為流傳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不打燈籠,因為他是一面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

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

趕屍途中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只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面,是屍體停歇之處。

清朝就廣為流傳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到目的地兩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屬,準備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將壽衣帽壽鞋給死人穿戴齊備,裝進壽木。這種入殮過程,全由“趕屍”者承擔,絕對不允許旁人插手和旁觀,正如出發時將屍體“扶出棺材”不允許窺視一樣。

說是在這些關鍵時刻,生人一接近屍體,便會有“驚屍”和“詐屍”的危險,而入殮過程,必須在三更半夜。

說了這麼多,大夥兒對湘西趕屍應該都是略知一二了,相信最大的疑團就是“屍體為什麼會自己動呢?”近年來,好奇的人們不斷嘗試解密趕屍現象,出現了許多種不同的說法。

清朝就廣為流傳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第一種說法:屍體其實是人背的。趕屍人事先會在屍體上塗上藥水防腐,用黑布蓋上,然後帶著兩三個徒弟,輪流背運屍體,直至目的地。至於口中所念的咒語,和手中搖的鈴鐺,其實是為了製造恐怖氣氛,讓生人遠離。因為趕屍人走的是夜路,黑燈瞎火的容易出現視覺誤差,所以屍體看起來像是在自己行走。這種說法目前傳得比較廣。

清朝就廣為流傳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第二種說法:屍體是用扛的。這種說法最早來源於臺灣一家名為《怪力亂神》的電子版上。2006年,《怪力亂神》上刊登了一篇揭秘趕屍的文章,大致的意思是說,在趕屍時,趕屍人會用一根細長的竹竿,從屍體腋下穿過,並將手臂捆綁在竹竿上,屍體穿著寬大的壽衣,遮住了竹竿,而趕屍人則扛著竹竿走。

由於竹竿受力後彎曲,帶動屍體晃動,在夜裡看上去就像是直立的屍體雙手平舉在跳躍一般。聽起來雖然似乎是有道理的,但仔細推敲起來卻漏洞百出。

清朝就廣為流傳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第三種說法:分屍後搬運。中央電視臺10套《走近科學》欄目曾播出過一期《行走的屍體》,報道說有運屍匠會只留下屍體的頭和四肢而拋棄軀幹,而另用稻草等扎一個新軀幹。而搬運時一名運屍匠會把屍體背上,然後一起套上黑屍布。為防止死者家屬看穿,趕屍匠會獨辦收殮,只讓家屬粗看屍體。這種解釋沒有說明如何同時運多具屍體,也沒有解釋屍體如何蹦跳狀前進。

清朝就廣為流傳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湘西趕屍的猜測還有很多,目前存在的疑惑也很多,但是透過科研人員孜孜不倦的努力,湘西趕屍的謎團終有一天會解開。但是相比於趕屍的科學價值,人文價值同樣不可忽視,不管這其中藏著怎樣的神秘,它畢竟是一個民族曾經存在了至少幾百年上千年的一種習俗,一種文化。因為神秘,所以美麗,因為未知,所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