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有什麼好看的》:一邊笑,一邊學!就是這麼好看!

《鳥有什麼好看的》:一邊笑,一邊學!就是這麼好看!

南方網訊 鳳凰的不死鳥傳說因何而有?紅頭綠鳩的頭,為什麼竟然不是紅的?烏鴉是世界上第六種會吸血的鳥?……從無人島到外太空,從吸血鬼到恐龍,或許你想不到,鳥的世界竟然如此千奇百怪。2022年6月,日本鳥類學家川上和人創作的生物科普《鳥有什麼好看的》中文版由新經典文化引進出版。

作者川上和人畢業於東京大學,是日本國立森林研究與整備機構森林綜合研究所的研究組組長,多次參與日本鳥類學會的鳥類目錄的編撰與監修。在這本書中,他用輕鬆詼諧的語言,聲情並茂地將鳥類學這一較為陌生的領域講得平易近人。

用雙腳步行、晝行性、靠視覺和聲音溝通、主要採用一夫一妻制,在自然界,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動物就只有鳥類和人類了。作者在這本書裡以豐富專業的知識與詼諧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許多鳥類不為人知的知識,令讀者在輕鬆的閱讀過程中受益匪淺。

《鳥有什麼好看的》:一邊笑,一邊學!就是這麼好看!

書中對鳥類學家別樣的科研生活也有著風趣的介紹。

提到科學家,首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形象,一般都是拿著試管埋頭實驗的白大褂,或是對著電腦熟練操作的鏡片大叔。可是鳥類學家卻不一樣,他們雖然也是科學家中的一員,生活卻和其他領域有所不同。鳥會在空中飛翔,能夠遷徙到世界各地,鳥類學家既然以鳥為研究物件,也就不能只在實驗室裡。為了研究,他們必須登上四壁斷崖的遠海孤島,挑戰攀巖潛泳露營,還要像孩子一樣學習外語,當然也會吐槽工作,揭露科學家不為人知的苦惱。

除了鳥的知識和鳥類學家的爆笑生活,川上教授還穿插介紹了其他乾貨,包括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如生物分類、生物命名原則、海島地理、鳥類起源等,以及生態保護、科學家個人的科學追求等方面的思考,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啟發。

《鳥有什麼好看的》雖然講的是鳥類科學,但卻並不是冰冷生硬的解說

。幽默詼諧是本書最大的特點。

作者儘量避免了使用難懂的術語,他以輕鬆搞笑的文風,易於理解的方式介紹著鳥的知識。書中穿插神話故事、動漫臺詞、俗語典故,甚至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瑣碎小事,把專業知識講得平易近人。淺顯易懂的知識點講解結合詼諧幽默的無厘頭逗趣,使讀者在歡笑中增長了見聞。就有日本讀者評論就說:“我一般不看文字書,但我不敢相信這本書能讓我在學習自然科學的同時,還享受著愉快的笑聲。”除此之外,本書大部分的章節也都貼心配了插圖,讓讀者在閱讀中直觀地理解鳥類。

作者簡介:

《鳥有什麼好看的》:一邊笑,一邊學!就是這麼好看!

川上和人,

日本鳥類學家。1973年生於大阪。農學博士,日本國立森林研究與整備機構森林綜合研究所研究組組長。畢業於東京大學。著有多部鳥類科普書籍,並參與日本鳥類學會的鳥類目錄的編撰與監修。

 精彩文摘:

可惜世人大多誤解了鳥類的糞便。被誤解的可不單單是研究它的意義,連鳥糞的定義都存在一定的誤區。一看到車上沾了白色乳狀物,美女司機定會發出一聲嘆息:

“哎喲,真討厭,有鳥屎!”

這句臺詞是有點海螺小姐的味道,但大家別搞錯了重點。其實讓她煩心的白色黏液不是鳥屎,而是鳥尿。

鳥類的排洩物由白色和黑色的兩部分組成。白色的是尿,黑色的才是糞便。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反正不都是排洩物麼?”你可別不當回事,糞便和尿的生成過程完全不一樣。河童和淹死鬼有多大的差距,鳥糞和鳥尿就有多大的差距。食物被鳥類吃掉之後,會一路透過以嘴巴為入口的消化管道。在這個過程中,養分被逐漸吸收,而沒被吸收的殘渣則會經由洩殖腔排出體外。總而言之,把食物裡的營養絞出來以後,剩下的渣滓就是糞便了。從嘴巴到洩殖腔的消化管道不過是一條貫穿身體的“管子”,跟甜甜圈中間的洞差不多,說它是“體內的外界”也不為過。食物穿過管道便成了糞便,所以糞便其實是食物的一部分。而那些暫時被吸收的成分完成了在體內的任務之後,會以“廢物”的形式經由腎臟排出體外,這就是尿。

不同於人類的是,鳥類的糞便和尿液是從同一個洞口排出的,洩殖腔就是這個洞的名字。所以黑色的糞便和白色的尿往往會被一起排洩出來,掉在一處。雖然混在一起,但兩者的來歷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大家應該已經能理解了吧?順便一提,鳥蛋也是從洩殖腔生出來的,所以蛋殼上有時候會帶點髒東西什麼的。

話說鳥尿為什麼發白?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尿酸。為了讓自己更輕盈,鳥類不會在體內儲存多餘的水分,所以用含水量低的尿酸排出體內的廢物是很明智的做法。另外,還在蛋裡生長髮育的小鳥沒法把尿排到殼外,但尿酸不易溶於水,所以不會汙染蛋殼內部的環境。

要是你女朋友發現引擎蓋上有白色的汙漬,喊道:“哎喲,真討厭……”你完全可以耍一把帥,給她科普科普。

“NO,NO,NO,白色的是尿哦,旁邊那些黑色的才是鳥屎,親愛的。”

“理科生就是不解風情,我受夠了!”

也許她會用看毛毛蟲似的眼神瞪你一眼,揚長而去。但她總有一天會感激你的。多虧了你,她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在新男友面前說錯話丟大人啊。

哼,勾起了一段不太美好的回憶。

笠原繡眼鳥目前只棲息在小笠原諸島的母島列島。母島列島以“母島”為中心,姐島、妹島、侄島、向島、平島等島嶼分佈在周圍。說白了就是母系家族加上街坊鄰居和空地。島嶼之間的距離最多不過六公里左右。但是,只有母島、向島和妹島才有笠原繡眼鳥。每個島的環境都同樣適合鳥類居住,為什麼有的島有,有的島卻沒有呢?太不可思議了,就跟世上有些男人桃花運不斷,有些卻沒有姑娘搭理似的。於是,我決定研究一下笠原繡眼鳥的分佈之謎。

我討厭驗血,卻不討厭驗鳥的血。反正是別人受苦,再痛也能忍。於是,我著手採集笠原繡眼鳥的血液,分析它們的DNA。小鳥的血管太細了,所以我得用注射針輕戳它們的面板,讓靜脈破個小口子,再用細細的玻璃管吸取滲出來的血液。我當了把大反派,採集了一百三十二隻受驚小鳥的血液,埋頭分析。呃,其實分析工作是心靈手巧、心胸寬廣的同事做的,但他們的功勞也是我的功勞。所謂“合作”,就是把自己不擅長的工作推給別人。

科研內幕就爆到這兒吧。DNA分析結果顯示,每座島上的笠原繡眼鳥都有各自的遺傳模型。如果個體會在島嶼之間移動,那麼每座島上鳥的遺傳模型應該差不多才對,不可能出現各不相同的情況。也就是說,笠原繡眼鳥連五公里的海都飛不過去。才五公里啊,只是兔子忽悠鯊魚搭橋渡海的距離而已。不止如此,別說跨海,有些區域明明有陸地相連,可這些個體與三公里之外的個體也甚少交流。也就是說,笠原繡眼鳥即使在陸地上也懶得移動。

但不爭的是,這種鳥的確分佈在隔海相望的三座島上。原因大概和冰河期有關。一萬八千多年前,維爾姆冰期到達寒冷的巔峰。全球冰川總量一旦增加,海水就會相應變少,海平面也會下降。據推測,當年的海平面比現在要低一百多米,母島列島之間是相互連著的。後來氣溫回暖,海平面上升,相連的陸地才被分割成若干小島。這時,每座島上應該都有笠原繡眼鳥。

但在小小的海島上,接二連三的巧合、暫時性的氣候變化,都有可能造成物種的滅絕。一座島上的笠原繡眼鳥滅絕了,卻沒有新的個體上島……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今天不連續分佈的局面。比起環境,被大海隔離才是這些島嶼失去笠原繡眼鳥的更關鍵的原因。這是連“單身狗”看了也會沮喪的結果,看來先創造邂逅異性的機會才是當務之急。

和笠原繡眼鳥血緣最近的物種是塞班島的金繡眼鳥。也就是說,笠原繡眼鳥的祖先是從一千三百公里開外的南方一路飛來的。可惜它們的後代已經完全變成了“家裡蹲”。經過長途跋涉,生物的移動能力在抵達島嶼後往往會降低不少,這也是島嶼生物的一大特徵。反過來說,正因為它們“放棄”了移動,才會變成某地的“特有物種”。

在四周環海的孤島上,輕舉妄動很有可能帶來滅頂之災。熱帶與亞熱帶氣候溫暖宜人,不需移動,也能在佔盡地利的故鄉過得如魚得水。大洋彼岸未必有適合生存的環境,“移動”無異於拼上性命的豪賭。加上飛翔本就是一種與重力相抗衡的高成本行為,如果沒有飛翔的必要,鳥類便自然會越來越傾向“不飛”。

鳥類的確有在空中自由翱翔的能力。但是要不要行使這種能力,全在它們的一念之間。每次上島,我都不由得思考飛翔的意義。去東京遊玩的時候,順便去小笠原諸島瞧瞧笠原繡眼鳥吧,你一定能透過它們看到進化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