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那年秋天,受好友之邀到上海遊歷,從東方明珠到上海外灘,再到城隍廟,繁華喧囂的景緻暢遊之後,好友提議,不妨去附近上海博物館瀏覽那裡的奇珍異寶,也可沉澱下煩躁騷動的心。於是,在那裡我意外發現北宋名家蘇軾的楷書《祭黃幾道文》。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說起古代中國文豪,蘇軾應該是我最欣賞和敬佩的,李太白浪漫,杜子美現實,而蘇軾的文章則包羅永珍,無拘無束,信手拈來即是美文。最重要的是他在眾多方面都有涉獵和建樹,令他人不能望其項背,屬於一騎絕塵,無法言追的人物。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查閱百度百科,你會發現他不僅是文學家,而且還是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等。可謂是多才多藝,全知全能。在我有限的認知中,能與其相提並論的,可能也只有那位“文能提筆畫蒙娜麗莎,武能動手繪直升飛機”的西方全能選手達芬奇了。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蘇軾楷書《祭黃幾道文卷》(縱31。6cm橫121。7cm),是蘇軾與弟弟蘇轍聯名哀悼同年進士黃幾道的祭文,寫於元祐二年(1087年)八月四日,當時蘇軾五十二歲,書風古雅遒逸,真率自然,是蘇軾傳世作品中極少的楷書珍品之一,歷來飽受讚譽。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為了不偏離今天的主題,至於歷代書法家怎麼誇獎該書法筆力雄健,結體謹嚴,墨氣凝聚,神采煥發等美言佳句,小編在這裡就不加以贅述,今天著重要講的是這幅書法作品中的主公翁黃幾道,他是何許人也?竟讓蘇氏兄弟聯名情真意切為其書寫祭文?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黃幾道,名好謙,字幾道,北宋陳州宛丘人(今淮陽)。提起黃幾道與蘇軾家族的淵源,那要追溯到他的父輩了。黃幾道的父親黃孝先,字子思,天聖二年(1024年)他與蘇軾的伯父蘇渙同年考中進士。此後兩人同朝為官,又因志趣相投,成知交好友。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這一年可以說是大宋乃至中國古代史上都讓人激動的年份,因為這年科考終極殿試之後,登科人數居然達到388人。其中誕生了後來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曾鞏,北宋理學創始人程顥、程熙兄弟,及九位宰相……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而在這年同蘇軾、蘇轍兄弟進士及第的還有黃孝先之子黃幾道。由於上輩人真摯的情誼,這輩人又得以延續,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幾位翩翩少年,交情愈加深厚,蘇黃兩家也便成了名副其實的世交。雖然黃幾道進入官場時間較晚,但這種友情卻從未間斷。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熙寧三年(1070年),蘇轍受陳州知府張方平之邀到陳州擔任教諭,而此時在陳州居住的至交好友黃幾道卻要收拾行李到外地履職,兩人匆匆相見,又匆匆別離,彼此均流露出相見時難別亦難的傷感。黃幾道臨行前,向蘇轍介紹了自己的兒子黃寔(shi)。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此後,蘇轍與黃寔成為忘年之交,並在陳州結交了張安道、李宗易、張耒,還有那位瘋瘋顛顛的道人王江。與這些人的交往,讓蘇轍原本壓抑的心情逐漸得到釋放。熙寧四年(1071年),當兄長蘇軾去杭州任職經過陳州時,兄弟兩人再次相見,把酒言歡。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蘇轍將在此結識志趣相投的詩友向兄長引薦,當蘇軾知道黃寔既是好友黃幾道之子,又是自己半生摯友半生死敵章惇的外甥時,甚感意外;而黃寔面對眼前這位當今文壇巨擘,更是敬仰敬重之情溢於言表,並拿出祖父黃子思生前寫的詩集贈送給蘇軾。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陳州的歷史人文,柳湖的美麗風光,以及這裡的文人雅士,在弟弟蘇轍眉飛色舞的講解下,愈加活靈活現,讓喜歡江湖遊歷的蘇軾欲罷不能。於是,他便與弟弟及本地文友暢遊陳州各處,吟詩作對,暢所欲言。不知不覺間,竟在陳州逗留兩月有餘。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那年中秋過後,蘇軾與兄弟蘇轍及陳州好友依依惜別。在旅途中,他仔細閱讀《黃子思詩集》,不由對其才華拍案叫絕,讚賞有加,並隨後寫出千古名篇《書黃子思詩集後》。他首次用書法來比喻和評論詩歌,指出那些疏淡樸雅之中寓意深遠的詩才是好詩。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在該文中,他還對蘇武、李陵的“天成”、曹劉的“自得”、陶謝的“超然”、李杜的“才氣”,以及柳宗元、韋應物“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都做出了高度評價。尤其對自然天成“美在鹹酸之外”的詩,蘇軾似乎更加推崇。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書黃子思詩集後》

予嘗論書,以謂鐘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至唐顏柳,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之,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為宗師,而鐘王之法益微。

至於詩亦然。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蓋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其詩論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鹹酸之外。”蓋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恨當時不識其妙,予三複其言而悲之。

閩人黃子思,慶曆、皇祐間號能文者。予嘗聞前輩誦其詩,每得佳句妙語,反覆數四,乃識其所謂。信乎表聖之言,美在鹹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嘆也。予既與其子幾道、其孫師是遊,得窺其家集。而子思篤行高志,為吏有異材,見於墓誌詳矣,予不復論,獨評其詩如此。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關注淮陽文旅 盡享美好生活

唐宋八大家中的蘇軾、蘇轍兄弟與淮陽難解難分的情緣(上)

圖文/編輯/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