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科創家|雲從科技姚志強:做人工智慧的技術信徒

《安安訪談錄》是介面財聯社執行總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檔深度訪談類欄目。從投資角度對話1000位行業領軍人物,覆蓋傳媒創新、VC/PE、資訊服務、金融科技、交易體系、戰略新興等方向。

科創板日報《科創家》是由《安安訪談錄》出品的針對科創領域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包括但不限於董事長、創始人)的訪談節目,篳路藍縷敲鐘成,上下求索知路遠。科創家們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傳奇經歷?公司上市前後,他們的心路歷程有何變化?《科創家》與您一起探尋,以期遠眺未來。

對話科創家|雲從科技姚志強:做人工智慧的技術信徒

本期訪談人物: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部負責人 姚志強

“我們這些技術出身的人,永遠都對技術抱有一種信仰。”

▍個人介紹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部負責人

▍第一標籤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先行者

▍企業簡介

雲從科技(688327。SH)2015年孵化自中科院,是首家在科創板成功上市的AI平臺企業。

雲從擁有自主可控全鏈AI技術,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助推人工智慧產業化程序和各行業智慧化轉型升級,成為中國人工智慧行業的民族品牌驕傲。

依託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雲從分別打造通用與細分領域平臺,深耕多元應用場景,在智慧金融、治理、出行、商業等諸多細分領域已成為中國人工智慧行業領軍企業。

對話科創家|雲從科技姚志強:做人工智慧的技術信徒

2016年3月,一場獲得全世界關注的圍棋人機大戰,讓人工智慧成為了香餑餑,AI熱潮迅速席捲全球。以商湯科技、雲從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為代表的國內“AI四小龍”迅速成為了明星獨角獸。其中的雲從科技,正是由姚志強與周曦等中科大校友共同創辦。

但在熱潮逐步褪去後,人工智慧面臨商用落地的嚴峻挑戰。不少業內分析指出,AI 產業正在經歷泡沫期。對此,姚志強坦言,人工智慧雖然解決了很多問題,但並沒有如大眾所期待的那樣能夠完全取代人類智慧,這也是技術發展的正常階段。

對於人工智慧如何走出成本困境而實現盈利,姚志強認為,落地不只是技術問題,還包括了行業理解。“需要真正能幫客戶實現業務價值,即:從單點技術走向行業價值的閉環。”

展望未來,姚志強指出,人工智慧最大的價值在於複雜的人機協同場景。

“隨著人工智慧和實體產業深度融合,人工智慧將以人機協同的方式嵌入到所有的業務流程中,連線線上線下各類資料,實現人類與智慧的互動體驗。到那時,可能就是我們如今熱衷討論的元宇宙時代。”

雲從科技的故事,誕生於中科院的一間實驗室。

“我們與周老師一起在實驗室的時候,找到了對人工智慧技術研究的樂趣,才最終堅定了要走這條路。但未曾想,後來AI技術突破以及軟硬體的迭代會這麼快。” 姚志強回憶。

作為雲從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姚志強為人低調、靦腆,寸頭髮型維持多年不變,是典型的技術類創業者。與周曦相識多年,姚志強的本碩博同樣就讀於中科大,是周曦的師兄。

雖然頭頂“中科院孵化”、“AI四小龍”等光環,但“有技術卻不太懂商業”,也曾讓團隊在創業中踩了不少坑。

在姚志強看來,令其在創業道路堅持走下去,除了興趣驅動,更多源於對技術的信仰。

“我們這些技術出身的人,

永遠都對技術抱有一種信仰。總認為技術一定能產生巨大的作用,技術一定將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因此,即使遭遇挫折,也不會影響我。對技術人來說,永遠都抱有這樣信念。”

01

——————————

做to B業務不能窩在實驗室

2015年,周曦、姚志強把團隊從實驗室“解放”出來獨立發展,雲從科技就此成立。

即使擁有技術能力,但創業初期要想拿下訂單並非易事。姚志強還記得當年跑客戶的艱辛。

我們有技術,但並不太懂商業

。為了拿下一個銀行專案,

整個團隊從重慶拉去了廣州,在那裡蹲了有一兩週的時間,沒日沒夜地跟客戶溝通交流

,聽他們聊難點、需求、困難,探討人工智慧、人臉識別如何與智慧銀行融合,最後形成了幾十頁的PPT方案參與競標。

結果,銀行拿著PPT說,從來沒有供應商給他們寫過十幾頁的方案,最少都是300頁起

。” 姚志強笑言。

在創業初期,類似駐紮客戶處的故事很常見。姚志強得到的最大感受是,做to B業務就要與客戶綁在一起,深化在一起。

從內心裡一定要和客戶站在一起,而不是在實驗室內,自己想著怎麼給客戶做設計,這樣距離實際場景會差很多,一定要給客戶去做溝通、交流

。”

隨著2016年一場人機大戰掀起了全球人工智慧熱潮,以商湯科技、雲從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為代表的國內“AI四小龍”迅速成為了明星獨角獸。2022年5月,雲從科技成功登陸在科創板上市,成為“AI四小龍”中第二家上市的企業。

不過,與AI風口相伴而生的,還有AI商業化落地的瓶頸。姚志強坦言,人工智慧雖然迅速解決了很多問題,但並沒能如大眾所期待的那樣取代人類智慧。

人工智慧還無法做到在任意場景都可以完成任務

。特別在更高深或更難的問題上,人工智慧並不能完成得非常好,這也是業內提到的泡沫釋放期。但實際上,這也是技術發展的正常階段。我認為,

人工智慧技術仍然在健康的發展軌道上,只是沒有達到所期望的無限智慧的狀態。距離要完全取代人類,依然差得很遠

。”

02

——————————

形成行業價值閉環 是AI盈利的關鍵

為了破解規模化商用難題,姚志強指出,人工智慧需要從單點技術走向行業價值閉環,才有望逐步從虧損走向盈利。

“單點技術的時代,催生了人工智慧在特定場景的初步應用,比如語音、視覺等等,爆發出了數千個人工智慧的公司。雲從科技也由此應運而生。但這些單點技術並不能夠完全地解決複雜需求,對客戶來說依然不怎麼好用。

要讓人工智慧真正具有價值鏈,需要對全業務的鏈條進行AI賦能,形成行業價值的閉環,這才能從弱智慧到強智慧

。”

對於如何打造價值閉環,當前各家人工智慧企業都在尋找不同的突破口。比如,商湯科技以AI大裝置為切入點,曠視科技提出了AIoT戰略,

雲從科技則選擇人機協同的作業系統,以支撐更多行業平臺和應用的通用化、智慧化大腦

“我們的理解是,作業系統作為人工智慧應用的突破點,也是傳統產業智慧化的起點,將是實現通用AI的重要方向。”

姚志強判斷,未來將是軟硬體解耦的時代,軟體和作業系統圍繞硬體各自形成生態,在此趨勢下,AI作業系統將成為軟體定義硬體的關鍵。

“目前市場上的硬體標準化、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軟體逐步成為各個行業打造差異化產品、服務的關鍵,軟硬體解耦或是未來發展趨勢。由AI作業系統作為連線和統一管理硬體、軟體和使用者的核心樞紐,決定著產業軟體架構的穩定性。”

03

——————————

入局智慧網聯汽車

隨著人工智慧、5G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智慧網聯汽車成為當前汽車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創新發展的熱點和焦點,吸引各方紛紛入局,雲從科技亦不例外。

2021年10月,雲從科技入駐蕪湖高新區,成立了智慧網聯汽車創新研究院、智慧網聯汽車應用創新中心和AI展示中心。

姚志強稱,

公司在智慧網聯汽車、車路協同等領域將有更深入的佈局

“其中,智慧座艙是我們重點佈局的方向。因為這是目前來看較好的人車互動場景,具有封閉性和強制性,乘客或司機會願意與汽車進行互動。此外,我們也在關注場景分析、建模,道路場景識別以及路徑規劃的研究。”

在現階段,雲從暫時不涉足自動駕駛汽車。

我們更多地選擇中間的產品形態,比如封閉園區的智慧小車作為落地,這樣既保證足夠的技術迭代,也能擁有一定的商業回報,以支撐後續的技術投入

。我們選擇技術跑在前列,同時也可以商業化變現的路徑,從而不斷迭代以實現終極目標。”

當前,傳統安防廠商、網際網路巨頭、ICT綜合廠商也紛紛切入AI相關領域,讓計算機視覺賽道尤為擁擠。面對新的競爭,姚志強認為,這對AI行業的整體發展是利好,不同的企業的基因不同,其定位和打法也存在差異。

“像海康、大華從硬體起家,主要基於硬體能力提供配套AI服務,做AIoT。而云從的定位是平臺加應用,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是開放的,打造核心軟體,可以利舊,都可以連結,不需要特定的AIoT裝置。”

在這場AI產業生態的構建過程中,既有競爭也有合作。

姚志強透露,

雲從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獲得了華為昇騰平臺的認證

,將共同打造AI中樞管理平臺,已經在廣州、成都等城市數字化升級中落地。

華為的優勢在於縱向,憑藉其硬體、5G以及邊緣計算等優勢,在智慧製造上下游的供應鏈裡進行深耕。雲從則擅長做橫向通用的視覺處理

。這其中兩家肯定會有交集,既有競爭也有合作。最終大家還是會選擇更合適的定位,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04

——————————

入局智慧網聯汽車人機協同是未來

在談及未來發展時,姚志強指出,在經歷單點紅利期、業務閉環後,人工智慧會邁向生態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隨著人工智慧和實體產業深度融合,

人工智慧將以人機協同的方式嵌入到所有的業務流程中

,真正地把使用者體驗的革命性提升上來,連線線上線下各類資料,實現領先的人類與智慧的互動體驗。

那個時候可能就是我們現在熱衷討論的元宇宙時代

。”

屆時,雲從科技希望自己成為AI生態中的平臺型公司。

如果參照汽車產業鏈的話,雲從未來希望在某些行業做一級供應商,在更多的行業做二級供應商。雲從將只對影象、影片等少部分核心技術進行迭代,主要由三級供應商來提供單點技術

。”

不久前,特斯拉CEO馬斯克宣稱將釋出人形機器人的訊息,一度引爆資本市場。姚志強表示,其核心依然是機器和人的協同。

“工業機器人已經經歷很長時間的發展,但這類機器人面對的是固定的工廠流水線,不需要與人進行合作。而特斯拉的機器人顯然並非去工廠搬箱子的,是要與人一起生活、工作,這對於機器人是一種質的飛躍,也是為何其一經提出,馬上就把機器人概念炒熱了。”

姚志強指出,未來社會,一定是人與機器協作的模式,但具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其形態不一定是人形機器人,可能是存在於網際網路的AI精靈,或者純軟體的數字人模式。但必然是與人進行協作,在C端幫助消費者來解決日常問題,在B端協助企業管理者來做好本職工作

。可以說,

人工智慧最大的價值正是在於複雜的人機協同的場景

。雖然當下受限於效能、成本等,還沒有完全實現。但隨著技術的迭代,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行業被拓展出來,這是個無限大的這樣一個市場,這是我現在的觀點。”

———————

訪談人物錄:

(按首字拼音排序,排名不分先後)

半導體:

黑芝麻智慧CMO:楊宇欣

(自動駕駛晶片行業創業“老炮”)

英特爾大資料技術全球首席技術官:戴金權

(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專家)

寵物經濟:

佩蒂股份董事長:陳振標

(“寵物食品”第一股掌門人)

儲能裝置:

南都電源董事長:朱保義

(儲能全場景應用的構建者)

傳媒創新:

《科創板日報》主編:徐傑

(一級市場及科創板權威報道和服務平臺)

動力電池:

蜂巢能源董事長:楊紅新

(動力電池行業勇闖者)

協鑫能科總裁:費智

(移動數字能源科技的先行者)

高階裝備:

天宜上佳董事長:吳佩芳

(軌交耗材龍頭“掌門人”)

工業軟體:

群核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黃曉煌

(3D雲設計SaaS引領者)

賽美特董事長兼CEO:李鋼江

(國產工業軟體領域的推動者和踐行者)

光伏電力電子裝置:

昱能科技董事長:凌志敏

(美國矽谷技術背景,國內微型逆變器先行人)

景觀設計:

奧雅股份聯合創始人&董事總裁:李方悅

(數字科技與文旅融合的先行者)

LED電子裝置:

木林森創始人:孫清煥

(LED封裝及應用產品供應商)

農業養殖:

神農集團董事長:何祖訓

(健康安全生豬產能理念踐行者)

券商機構:

安信證券副總裁:魏峰

(券商O2O財富管理“探路人”)

德邦證券副總裁:顧勇

(從保險到券商的跨界先鋒)

富途董事總經理、國際化戰略及財富管理負責人:曾煜超

(科技券商依託網際網路開拓財富管理業務的探索者)

光大證券業務總監:梁純良

(兼有一線經驗和全域性思維的券業財富設計師)

華林證券CEO:趙衛星

(首批成功試水數字金融的跨界領路人)

華泰金控董事總經理兼張樂通全球負責人:朱亞莉

(中資券商APP國際化探索者)

華西證券董事長:魯劍雄

(深耕金融數十年的跨界券業掌舵人)

國海證券副總裁:蔣健

(深耕券商財富管理的馬拉松跑者)

國泰君安證券私人客戶部總經理:張謙

(財富管理行業的奮楫者)

華福證券資訊長、零售業務條線事業部總裁:王俊興

(精通金融與IT的券業先鋒)

瑞銀證券財富管理主管:高慧

(瑞士財富管理“百年老店”的中國女高管)

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融資總部總經理:範為

(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資深專家)

天風國際董事長:王勇

(最懂風險管理的中資券商出海掌舵手)

湘財證券副總裁:周樂峰

(從證券一線強勢崛起的初生代大V)

評級機構:

東方金誠董事長:崔磊

(資管、銀行、信評等多領域資深專家)

中誠信國際董事長:閆衍

(頭部評級機構的管理者人)

權威專家、研究學者:

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產業室主任:魏琪嘉

(國家發改委系統、產業經濟領域專家)

民盟中央經濟委副主任:馮奎

(曾任國家發改委研究員,城鎮化議題專家)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長湧

(國家發改委系統、宏觀經濟領域外貿專家)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盛朝迅

(國家發改委系統、產業經濟領域專家)

汽車零配件:

森麒麟總經理:林文龍

(輪胎新勢力領軍人物)

企業服務:

神策資料創始人:桑文鋒

(資料閉環方法論SDAF的提出者)

科沃斯蒲公英加速器CEO:陳亮

(中國科技優質專案投資蓄水池建設者)

酷克資料聯合創始人:簡麗榮

(雲原生資料庫“從無到有”的推動者)

數說故事創始人&CEO:徐亞波

(行業領先的大資料AI獨角獸企業“掌門人”)

順網科技董事長:邢春華

(泛娛樂產業數字化的推動者)

人工智慧:

達觀資料董事長:陳運文

(文字資料智慧化處理研究與工程專家)

復亞智慧CEO:曹亞兵

(無人機全自動飛行系統領域的先行者和推動者)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部負責人:姚志強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先行者)

數字安全及測試測量:

東方中科董事長:王戈

(中科院技術資本領軍人物)

投資機構:

鼎心資本創始合夥人:胡慧

(聚焦半導體產業鏈的VC投資人)

鼎興量子創始人:金宇航

(成都新能源與新材料ToB領域資深投資人)

東方引擎合夥人、副總經理:李慧鵬

(連續多年保持優秀投資業績的債券金牛基金經理)

復星創富聯席董事長:徐欣

(產業背景深厚的科技投資人)

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鋒

(資深天使投資人、A輪學堂創辦人)

活水資本創始合夥人:許樂家

(東南亞創投圈探索者)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宋向前

(消費服務行業冠軍的“超級陪練”)

朗盛投資合夥人:李佳

(科研出身,服務過百家生物醫療企業的早期投資人)

唐興資本創始人:宮蒲玲

(硬科技賽道“有溫度的資本”發起人)

元起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何文俊

(數字世界的安全守衛者)

中歐資本董事長:張俊

(華為前副總裁、硬科技戰略投資者)

新能源: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

(光伏產業海內外垂直一體化佈局的領航者)

新汽車:

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

(汽車界的“超級工程師”)

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張勇

(打造高品質智慧電動車的產品經理)

信託機構:

平安信託運營中心總監:龍健

(平安信託,信託業科技實力的標杆)

雲南信託總裁:舒廣

(雲南信託,信託轉型戰略踐行的先行者)

新消費:

魔筷科技創始人:王玉林

(直播電商供應鏈服務商)

行雲集團創始人:王維

(全球D2C供應鏈)

新一代資訊科技:

洞見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姚明

(資料價值安全釋放的推動者)

華天軟體董事長:楊超英

(國內首套機械CAD創立者,工業軟體領域領跑人)

山石網科董事長:羅東平

(網路安全領域早期海歸工程師、科創板公司創始人)

銀行理財:

匯華理財資產配置總監:馬少章

(匯華理財,中長期穩健投資老將)

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

(光大理財,銀行理財業務的創新者)

農銀理財董事長:馬曙光

(農銀理財,提供最佳客戶體驗的踐行者)

影視文化:

華策影視總裁:傅斌星

(新時代文化產業生力軍)

醫療健康:

佰仁醫療董事長:金磊

(國產心臟瓣膜介入治療新時代的開創者)

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

(中國基因測序開拓者)

春雨醫生CEO:王羽瀟

(網際網路醫療線上問診模式探路者)

東方生物創始人:方效良

(體外診斷領域全產業鏈佈局的開拓者)

復銳醫療董事長:劉毅

(中國能量源醫美器械頭把交椅的掌舵人)

和元生物董事長:潘謳東

(基因治療CDMO“獨角獸”企業的掌門人)

曼朗醫療CEO:唐德凱

(高階私營精神心理醫療機構踐行者)

燃石醫學創始人兼執行長:漢雨生

(中國腫瘤精準醫療引領者)

天鶩科技創始人:洪亮

(AI新藥開發領航者)

通策醫療董事長:呂建明

(連鎖口腔醫院數字化的先行者)

未知君聯合創始人兼CEO:譚驗

(AI+BT微生態製藥閉環探路人)

沃比醫療CEO:安穆克(Michael Alper)

(神經介入領域出海的先行者)

星奕昂創始人:王立群

(國內細胞治療領域的早期開拓人)

中科新進創始人兼董事長:任培根

(多肽藥物賽道的科學家創業者)

自動駕駛:

縱目科技CEO:唐銳

(自動駕駛與高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領域的14年研發管理老兵)

宏景智駕創始人兼CEO:劉飛龍

(自動駕駛大潮中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