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三板斧”,16歲登基的劉徹靠什麼統治漢帝國54年?

公元前141年,不到40歲的漢景帝劉啟掛了,實事求是地講,劉啟雖然做人不咋地,但作為一位皇帝還是比較稱職的,他執掌漢帝國16年,繼承漢帝國開國以來的治國指導思想(黃老學說-無為而治),他留給繼承者的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強國。16歲的劉徹成為帝國新一任統治者(也就是名爍古今的漢武帝),根據慣例,新皇帝在繼位之初是不能輕易變更老皇帝的政策的,這也很好理解,就算是人走茶涼,也不要太猴急了不是,中國人向來講究個含蓄,更何況是一國之君,多少眼睛盯著您嘞,多多少少還是要講點臉面的嘛。

漢武帝的“三板斧”,16歲登基的劉徹靠什麼統治漢帝國54年?

但是,凡是都有個例外,而劉徹就是這個例外。劉徹一登基就大刀闊斧開始改革,劉徹先是在行政權上動手,他在原有的丞相行政體系之外,增設內朝,以郎中(自己的秘書)參與政務。並慢慢取代丞相的決策權,以至於形成了內朝決策,外朝(丞相府)執行的局面,丞相的權力被大大削弱,同時,頻繁更換丞相人選,平均任期不到一年,通常是班子裡的同志還沒認全,丞相就換人了,如此一來丞相別說是搞小團伙,就交個朋友的時間都不夠,再也無法對皇權形成制約,不得不說劉徹果真是好手段。

漢武帝的“三板斧”,16歲登基的劉徹靠什麼統治漢帝國54年?

搞定完行政權後,劉徹把眼睛盯上了軍隊,“槍桿子裡出政權”,這麼淺顯的道理,劉徹不可能不明白。漢帝國的權力體系基本上是抄襲秦帝國的,在中央有三駕馬車,丞相(行政首腦)、太尉(軍隊最高統帥)、御史大夫(最高監察機關),也算是“三權分立”了,皇帝從中制衡。即便如此,丞相和太尉的權力還是太大了,劉徹要的不是制衡,要的是絕對的服從,要的是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劉徹的解決方案,很粗暴但也很有效,那就是直接廢除太尉制度,由自己直接統帥三軍。當然他老人家日理萬機,不可能直接去處理軍隊事務,劉徹藉助對匈奴戰爭的契機,增設大將軍、大司馬職務統帥三軍,實際上就是把太尉的權力一分為二,如此一來,誰也不可能一家獨大,槍桿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裡了。

漢武帝的“三板斧”,16歲登基的劉徹靠什麼統治漢帝國54年?

行政權、軍事權收到自己的手裡,劉徹還不滿足,他要在意識形態領域也要搞一下,他不但要控制住你的人,還要控制住你的心。劉徹採用新的指導思想,放棄帝國一直以來的黃老學說,採用董仲舒的方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簡言之就是其他的學術理念統統的死啦死啦地,從他劉徹開始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當然這裡面的儒家思想,可不是後來的之乎者也,裡面摻雜了大量的法家理念,帝王之術溢於言表。

漢武帝的“三板斧”,16歲登基的劉徹靠什麼統治漢帝國54年?

三板斧下來,劉徹掌握了前所未有的權力,對帝國的控制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說是如臂使指。也正是如此,劉徹可以輕而易舉的集中帝國所有的人力物力,開始了華夏曆史上第一次最大規模的擴張運動,並打垮了漢帝國的宿敵匈奴,使帝國的疆域擴大了一倍以上,在四面八方都取得了突破,極大地拓展了漢民族的生存空間。但是也正因為劉徹集中了帝國所有的權力,以至於劉徹晚年,連續發起來幾次規模浩大的冤獄,無辜被殺害的人有數十萬之多,其中“巫蠱之亂”中,連自己的兒子,也被權力吞噬,漢帝國為他晚年的昏聵集體買單,但這個代價是不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