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兵道,詭也!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一直伴隨著各種各樣戰爭。內部爭霸、抵抗侵略、開疆擴土、 。。。 。。。 ,戰爭似乎從沒有停止過。

在這幾千年的戰爭中,我們的祖先逐漸的把戰爭藝術發展到了極致。經典戰例比比皆是,著名將領層出不窮,兵家名著也有很多。

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兵家鼻祖孫子,著又《孫子兵法》十三篇

喜愛歷史的人一定都知道《三十六計》,這本明代的兵書系統地總結了兵家的經典計謀。並按戰爭的發展狀態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共六套計謀,每套計又含六計,共三十六計。

今天我們來接著聊一下混戰計中的“金蟬脫殼”。(前面二十計小編之前已經分享過,想了解的朋友可以關注本號去檢視)

“金蟬脫殼”是指表面保持軍勢不動之狀態,以解除對方之戒心,然後再暗中移動主要軍力的策略。例如當敵方軍力強大,我方無計對抗時,若勉強頑抗,損傷將會更加嚴重,因此應以先撤退再攻擊為上策。

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金蟬脫殼

但如毫無計策的撤退,必會受到敵人的追擊而有潰敗之虞。因此應先佯裝,使對方以為己方無撤退之意,然後在敵方解除戒心之下,暗中組織撤退行動。此即“金蟬脫殼”的策略。

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最終在第六次北伐時,積勞成疾,在五丈原病死於軍中。

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諸葛亮

為了使蜀軍在退回漢中的路上不至於遭受損失,諸葛亮在臨終前向姜維密授退兵之計。姜維遵照諸葛亮的囑咐,在諸葛亮死後,密不發喪,對外嚴密封鎖訊息。

他帶著靈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馬懿派部隊跟蹤追擊蜀軍。姜維命工匠仿諸葛亮模樣,雕了一個木頭人,羽扇綸巾,穩坐車中。並派楊儀率領部分人馬大張旗鼓,向魏軍發動進攻。

魏軍遠望蜀軍,軍容整齊,旗鼓大張,又見諸葛亮穩坐車中,指揮若定,不知蜀軍又耍什麼花招。不敢輕舉妄動。

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司馬懿

司馬懿一向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又懷疑此次退兵乃是誘兵之計,於是命令部隊後撤,觀察蜀軍動向。姜維趁司馬懿退兵的大好時機,馬上指揮主力部隊,迅速安全轉移,撤回漢中。等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再進兵追擊,為時已晚。

諸葛亮巧用“金蟬脫殼”計保住了蜀軍,司馬懿也因此留下了“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的笑話。

後人將“金蟬脫殼”收錄進《三十六計》,原文是“存其行,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意思就是,儲存陣地原形,造成強大的聲勢。使友軍不懷疑,敵人也不敢貿然進犯。

歷史上“金蟬脫殼”的典故很多,如劉邦赴鴻門宴,借上廁所之機逃跑;畢再遇懸羊擊鼓,暗地轉移等。

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懸羊擊鼓石雕

還有一例非常經典的戰爭也是用了金蟬脫殼之計:狄青智取崑崙關。

北宋仁宗年間,南方的地區首領儂智高叛亂,攻陷邕州(今廣西南寧),建立大南國,自稱仁惠皇帝,又破沿江九州,包圍廣州,其勢日漲。

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9月,仁宗改宣狄青為徽南院使、荊湖南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平定叛亂。狄青帶領一萬五千精銳騎兵來到桂林城南。

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北宋騎兵

將士們因屢戰失敗,存畏懼之心。南方的風俗,出兵前要祈求神靈。狄青就帶領將士們到廟裡求神。邕州位於邕江北岸,四周群山環繞,城東北有高峰峻險峭拔,高出群山,名崑崙山,長百餘里,山中有道,狹窄難行,是邕州的門戶。

山頂有崑崙關,在此一將鎮守,萬夫莫開。狄青到了邕州北邊的賓州,召集全體將士,宣告:若無將令,任何人不得妄自出兵與敵作戰,違令者斬。

時值農曆臘月,狄青下令將士堅守營寨,不得出徵,又下令囤積糧草,以備軍需。那儂智高聽說狄青為帥,早就在崑崙關紮下重兵,加強防守,並派了許多細作,下山探聽訊息。這時細作又報告說了狄青的屯糧備需。

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崑崙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儂智高估計,宋軍將過了春節再戰,直逼敵營下寨,儂智高馬上加強戒備。哪知宋軍下寨後又按兵不動。這時已到了正月十五,百姓家家張燈結綵,歡度元宵,狄青宣稱大宴三日。

第一日狄青親自主持,歡宴全軍將佐,通宵達旦;第二日,狄青親自主持,歡宴全體軍官。開宴時,狄青親自勸酒一巡後,忽然稱疾退到後帳,說是服些藥後便出來,其間還幾次派遣人出來勸酒。眾人知主帥軍令如山,誰敢離席外出,直到天明。忽然軍使來報:狄將軍已於昨夜三鼓親率精銳,攻佔崑崙關!

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狄青

當時,儂智高得天宋軍宴樂三日,放鬆戒備。這一夜大風大雨,儂智高趁機也在寨中歡慶他稱帝后的第一個元宵節。其實,當宋軍在崑崙山下紮營時,狄青已從廣南行營備用的騎兵中,抽調一支最精銳的部隊,秘密埋伏在山下待命。

元宵宴樂到第二夜,風雨大作,狄青心想:破敵的時機來了、他稱病退出後,還安排好副將再番出來勸酒。因為全體將佐都在席,他根本沒有動用南方的將士,因此全軍上下都沒人懷疑狄青會去奇襲,更別說敵人的細作了。

這支奇襲崑崙關的騎兵,正是由後來成為北宋名將的楊文廣率領。由於他在這次戰鬥中立了奇功,就被狄青提升,頂替陳曙的廣西提轄一職。狄青一舉攻克崑崙關後,就在歸仁鋪紮營,乘勝追擊,攻克邕州,平定叛亂。

俗話說,水無常態,兵無常勢,用兵在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古往今來的名將無一不是如此!

下一講是《三十六計》的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