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66個貧困縣摘帽背後 貴州省如何對抗“三無標籤”

中新網客戶端貴陽12月1日電(記者 宋宇晟)11月23日,貴州省宣佈剩餘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出列。11月末,記者隨採訪團走進貴州,看到了當地人真實的生活狀態,也感受到這條脫貧之路的艱辛。

「決勝2020」66個貧困縣摘帽背後 貴州省如何對抗“三無標籤”

記者走進貴州遵義市鳳岡縣永安鎮田壩村的萬畝茶園,冬季的茶園天氣陰沉、溼冷異常。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與“三無”標籤的對抗

歷史上的貴州有這樣一個標籤——“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也因此,貴州被視為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貴州的脫貧之路就是在和這個“三無”標籤對抗。

相較於北方,貴州冬季異常溼冷。記者在貴州的5天中,一直陰雨連綿,而走訪過程往往要翻山越嶺,即便是乘車也常常走盤山公路、過穿山隧道。

“三無”標籤中,“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是自然環境,“人無三分銀”則是這種環境導致的結果。

面對客觀存在的氣候、地貌,要解決千百年來的貧困問題並不容易。

即便是貴州省會貴陽市下轄的開陽縣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決勝2020」66個貧困縣摘帽背後 貴州省如何對抗“三無標籤”

蔣剛住進了貴陽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易地搬遷

蔣剛是開陽縣高寨鄉高寨村的村民。他家世代靠重玉米、土豆為生,但因為當地土地石漠化嚴重,玉米幾乎不出種,每年只能巴望著同樣歉收的土豆能填飽肚子。

當“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時,脫貧的辦法就只有離開這片土地。

蔣剛2001年就到外省打工了,但這又產生了新的問題:當青壯年外出,村子就沒有人氣了,剩下的也多是老人和孩子。

在他的記憶中,村裡一度只有兩個小孩上學讀書,“因為沒有人了”。

雖然身在外地,但留守家中的老人、孩子常常讓蔣剛憂心。“我們有時候看天氣預報家裡下大雨會很焦急,擔心在家的老人、孩子,尤其他們住的地方又在山裡。一年中只有春節回來幾天,過節後我一走,小女兒就會哭。”蔣剛當時想,自己要是有能力的話,肯定不外出了。

這樣的情況在2018年有了改觀。蔣剛一家從開陽縣最偏遠的高寨鄉高寨村搬進了縣城裡,住進了貴陽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離開了“養不起一方人”的土地。

如今,他在安置小區開了家便利店。對蔣剛來說,每天早晚能接送女兒上下學,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決勝2020」66個貧困縣摘帽背後 貴州省如何對抗“三無標籤”

脫貧後的高峰村。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因地制宜

不過,在“地無三里平”的貴州,讓所有人搬出大山也並不現實。

一些自然環境沒有這麼惡劣的地方選擇因地制宜,發展各地適合的產業。

曾經的高峰村屬於國家級一類貧困村,是貴州省276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146戶561人過著“望天吃飯”的日子。

2018年,張家港市善港村與沿河高峰村建立了整村推進幫扶協議,派出扶貧工作隊進駐高峰村,與當地幹部群眾勠力同心“拔窮根”。

工作隊入村後,動員在家的幾位青壯年,到張家港市參加實地養殖技術培訓,路費生活費全免,貧困戶羅賢國也報名參加了學習。

面對記者的詢問,羅賢國說起養殖鵪鶉的心得。

在他看來,養鵪鶉的成本相對低,但產生效益很快,“養殖的鵪鶉一般三十多天就能產蛋,村裡的鵪鶉蛋就銷往附近的貴陽、遵義、銅仁等地”。

不過,養鵪鶉也需要技術。“跟養雞養鴨還是不同,鵪鶉太小,養起來有難度,學習的技術很有幫助。”他這樣告訴記者。

去年,羅賢國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資料顯示,高峰村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建檔立卡之初的34。56%下降到2019年末的0%。

「決勝2020」66個貧困縣摘帽背後 貴州省如何對抗“三無標籤”

沿河縣官舟鎮馬腦村今年建起了107畝黑木耳示範基地。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

在貴州,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今,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出列,188萬人易地搬遷。

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

在貴州,記者走訪的不少地方已開始考慮未來的發展。

銅仁萬山區旺家社群安置了不少周邊易地搬遷的群眾,其中配套建設的“扶貧微工廠”,解決了數百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

沿河縣官舟鎮馬腦村今年建起了107畝黑木耳示範基地,種植黑木耳已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重點產業。

鳳岡縣永安鎮田壩村則重點發展茶產業,當地已基本實現“人均一畝茶”的目標。村幹部告訴記者,村裡下一步要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茶葉品質、生產優質茶。

「決勝2020」66個貧困縣摘帽背後 貴州省如何對抗“三無標籤”

村民在貴州遵義市鳳岡縣永安鎮田壩村的萬畝茶園中。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而在2017年脫貧的江口縣黑巖村,防止返貧已成為這裡的工作重點。為此,當地建立了防貧監測預警機制。

村裡將家庭年人均年收入低於4000元戶、因病因學剛性支出遠大於收入戶、因災突發大病突發事故等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戶以及民政兜底保障戶等納入重點監測物件。一旦觸發預警,村幹部就會透過政策、捐助等形式進行幫扶。

雖然如今貴州省66個貧困縣已全部摘帽出列,但毫無疑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與“三無”標籤的對抗沒有結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