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考中進士又不是朝廷高官的蘇洵,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

1.

唐宋八大家中,蘇洵可以說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唐宋八大家中,其餘七人都考中了進士,包括他的兩個兒子,唯有他不是進士,也不是朝廷重臣。許多人還是當時朝廷的重臣,而他卻在快到人生的終點時,才擔任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官爵。

他不擅長“聲律記問之學”,而當時的科舉考試主要是韻文詩賦,所以每次科考他都不能真正的展示自己。

蘇洵的文章,語言犀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言必中當世之過,其思想之深遠。

“一門三蘇”,蘇洵三父子,都是才華橫溢,幾乎佔據了唐宋八大家的半壁江山。

2.

對於幼年的蘇洵來說,他並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他並不好學,整日遊歷於名山大川之間,結婚後依然如故。

沒有考中進士又不是朝廷高官的蘇洵,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

從小,蘇洵的父親對他的兩個哥哥都很嚴格,喜歡遊歷名山大川的蘇洵,父親則是“縱而不問”,父親對別人的質疑,笑而不語。並說道:“不擔心蘇洵,他只是還不是時候。”

蘇洵的父親給兒子的是足夠的自我成長空間,同時也是一位智慧的父親,知道如何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蘇洵一直遊山玩水,妻子也沒有去責怪自己的丈夫,更多的是對自己丈夫的的包容和理解。直到27歲,蘇洵才發奮讀書,當他問妻子現在會不會太晚,會不會讓家裡陷入更大的貧困時,妻子的回答同樣是對蘇洵的一種莫大的支援和包容。

同樣,對於哥哥蘇渙的引導方式,也是恰如其分的把弟弟引入正道,讓他幫助自己編寫家族的族譜。讓蘇洵常年拜訪長輩先賢,查閱古籍,學到了許多的歷史學知識,最終蘇洵撰寫了《蘇氏族譜》,最後形成的譜牒學一直影響到明清時代。

沒有考中進士又不是朝廷高官的蘇洵,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

當然,看上去放蕩不羈,到處遊歷名山大川的蘇洵,也給到了他寬闊的心胸、不同的眼界、深邃的思想,對他成為唐宋八大家也有很大作用。

3.

《三字經》中說到,“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的典故,這其中的主人公就是蘇洵,18歲落榜後,27歲開始努力地讀書。

27歲,對於蘇洵來說,這是他人生的一次折點,不再整日遊山玩水,而是如飢似渴的學習各類書籍,以至於在學習時都把墨汁當成了糖漿蘸粽子吃。

當蘇洵把自己之前寫的文章拿出來一讀時,發現文章如此淺薄,心想這可不行,於是決定把之前的書稿全部焚燬。

直到學了五六年,當各種思想積澱得非常成熟之後,才又開始寫文章,此時的語言奔湧而出,也更加的深刻。

同時,蘇洵用很大的精力去培養自己的兩個兒子,最終蘇軾和蘇轍都考中了進士。蘇軾成為了歷史上少有的全能型人才,蘇轍則是官至副宰相,他們的文章在當時也是極具影響力,成為了當時的“網紅”。最終也和父親一樣位列八大家之中。

4.

蘇洵也一生並沒有成為朝廷重臣,多次的科考,都沒能如願,此時的他已近不惑之年,一狠心,蘇洵放棄了科考,這也是蘇洵人生的又一個大折點。

沒有考中進士又不是朝廷高官的蘇洵,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

他的文章受到了當時四川知州張方平,雅州知州雷簡夫,當時的主考官、翰林學士歐陽修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的認可,許多人甚至模仿其行文方式。

許多人都極力推薦蘇洵入朝做官,當時宰相韓琦、富弼,朝廷等都器重蘇洵,但就是不用。“學而優則仕”也是蘇洵的想法。科考的失利,朝人的器重但又不任用,最終,蘇洵只是在快走近人生終點時才做了試校書郎,屈居下僚。

蘇洵並不是為了考試而讀書,他讀書是為了人生,為思想而讀書了,所以最後他成為了一個大思想家。

他沒有考中進士,沒有朝廷高官,也不擅長詩詞歌賦,但他的教育讓兩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思想的積澱,讓自己的文章能夠深刻雋永,正所謂“言當時之要”並“施之於今”,一語中的。最後也讓自己成為一個大思想家,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