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別不信真是這樣

一片同根桃園,三位異姓兄弟,殺宰白馬烏牛,焚香拜祭天地,誓言同生共死,當下結義金蘭。

這是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有人說桃園結義是虛構的,而且關羽要比劉備年齡大,真的是這樣嗎?沒錯,真是這樣,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正史三國志和資治通鑑對此事均無記載!

既然沒有結義,那這一說法從何而來呢?專家對此作出的解釋為:應該起源於南宋時期。

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別不信真是這樣

不管是尊劉抑曹或者帝蜀寇魏都從南宋開始,因為南宋政權偏安一隅與蜀漢政權處境相像,大有惺惺相惜之感。又因兩宋理學正統觀念已經基本取代了魏晉以來盛行的玄學風氣,所以蜀漢正統地位日益凸顯。

但此時“桃園結義”還未完全成型,比如元朝的“重建廟記”和“關羽戲集”僅僅簡單介紹了“劉關張”的結義過程。另一本“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介紹的倒是較為詳細甚至有些誇張!

書中描述:蒲州州尹臧一鬼想要自立,知道關羽厲害便派人請他擔任自己的軍隊主將,可深明大義的關老爺,豈能與名字聽起來就不像好人的臧一鬼合作呢?結果可想而知,關羽一刀就讓臧一鬼人如其名,永不還朝。

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別不信真是這樣

殺完人,關老爺跑到了涿縣,接下來的事情和三國演義差不多,先在肉攤與張飛結緣,後與劉備相遇,三人在張飛私有桃園結拜為異性兄弟。相比這個不太合理的故事,“三國志平話”比較接地氣。

據平話記載,關羽神眉鳳目,面如紫玉,身高九尺二寸,最愛看春秋左傳,最討厭裡面的亂臣賊子,這一性格為將來除暴安良宰殺貪官埋下伏筆。果不其然,忠義的關羽因為看不慣當地縣官貪汙納賄禍害百姓,一刀結果掉縣官的性命,開啟逃亡生涯進入涿縣境內。

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別不信真是這樣

偶遇張飛在門前閒坐,他看關羽氣勢不凡上前搭話。在聽完關羽講述自己的經歷後,義氣的張飛愈加佩服關羽,於是請他到飯店喝酒,湊巧剛收攤的劉備也來到這家小店,得虧是同一家,要是換一家沒準幾位豪傑將無緣相識不能組團創業了。無論如何,三人最終義結金蘭,創出一番大事業。

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別不信真是這樣

羅貫中雕塑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明初,蜀漢正統地位達到頂峰,三國志通俗演義應運而生,它的作者正是著名小說家,大家熟知的羅貫中羅先生。

然而,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桃園結義的脈絡已經清晰,它的出處又在哪呢?答案在三國志中。

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別不信真是這樣

在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關係的描寫有兩處:一為先主劉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這句話的關鍵在於“恩若兄弟”,一個若字說明他們感情非常好,但並未結拜。二為張飛年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這段說的是張飛和關羽同為劉備下屬,關羽比張飛大,張飛對待關羽的態度就像親兄弟那般。

後人應該是從此處得到創作的靈感,透過改編,改出了眾所周知的桃園結義。看到這各位可能並不完全信服,不過不要緊,還有佐證可以從側面證明桃園結義沒有發生。那便是關羽並非“二弟”,他其實比劉備年長!原因有二

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別不信真是這樣

西元223年,劉備病死在白帝城,那一年他63歲,將指標向前撥到漢靈帝中平元年,即西元184年黃巾起義時,劉備24歲並非三國演義第一回記載的“時年28歲”。之所以出現這種“年齡矛盾”,可能是羅貫中先生為使桃園結義能夠順利且合理的發生,做出的小小改動。這是其一

因為死亡年齡是不能改的,如果改動會牽一髮動全身,所以只能委屈出生日期了。對於篇幅浩大人物眾多的三國來說,想要寫得毫無問題基本不可能,縱然有小瑕疵,三國演義仍不失為一部經典文學作品。

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別不信真是這樣

關羽墓碑(參考圖)

其二,清朝康熙年間在關羽的家鄉出土了一塊記載關羽世家的墓碑。據碑文記載,關羽出生日期為漢桓帝延熹三年即西元160年,而劉備按照之前的推算生年為西元161年,可以看出關羽要比劉備大一歲。小說雖然能改動出生,可當時的人不行。

如今想知道那些生卒不詳的古人年齡並非易事,可這些在當世則毫無隱秘可言,只要稍加詢問本人或親友便可輕易知曉,瞞也瞞不住。況且關公的忠義路人皆知,讓關公撒謊可比登天還難。

因此,就算他們三人真的結義,正確排行應是:大哥關羽、二弟劉備、三弟張飛(張飛的年齡有明確記載)

桃園結義確實沒發生過,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大,別不信真是這樣

綜上所述,桃園結義只是後人對劉備等人恩義形象的藝術加工。雖然他們並未結義,但實實在在的情誼確實令人感動,尤其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這幾句話千百年來不知被多少人說過、踐行過,無數佳話由此而生,美談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