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翡翠青瓷前世今生

陶瓷是一種具有生命及文化意義的載體,自古以來陶瓷的生命齊聚大自然精氣(金、木、水、火、土)的精華和古人的智慧,自歷史長河中逐漸變裂形成飽含天人合一的特殊藝術形式。借用秦偉的《悠悠青瓷》一書中的話語:「世界文明史中談到,與近東、地中海盆地、歐洲等地不同的是,中華大地產生了一種起源獨特、歷史悠久的文明…。。。這裡的「文明」包括了陶瓷文化」。

人類因為中華大地的陶瓷文化的存在而變得熠熠生輝。試觀陶瓷的生命歷程一直以古樸敦厚的樣態,伴隨著人類走過數千年歲月,它,不以貴顯,不以貧嫌,永遠以謙卑之心,隨著人類生滅之步履,由生而滅,從無到有,每一個自然的起始,象徵著另一個自然的終結。每一個終結,也象徵著另一個開端。柴燒落灰自唐宋以來的隱匿,意味著一個新的開端。翡翠青瓷的問世,即是歸隱1500年的柴燒青瓷新生命的誕生,它開端的偶發性就如何志隆大師所言:「它是從地底下重新迸出來的精靈。」一切都是宇宙洪荒大地的偉大自然規律與開端。

早期青瓷誕生於七千多年前的江南,主要分佈在江浙、吳越地區。「土生土長」的人類和泥土打滾中學習到「如何與泥土共舞」。在沒有文字、沒有紙筆的遠古時代,人們藉由泥土玩耍遊戲中,偶遇水火,製成器具,然後盡興地享受生活,並書寫著歷史,也用泥土編織著人生的美夢。泥土是漫渙無形的,巧遇水、火之後被提煉、轉化成栩栩如生的器皿供生活所需,這些過程需要人類靈巧的雙手。回顧那些尊貴的器皿器物,不都是人類數千年累積的智慧與文化的結晶?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翡翠青瓷前世今生

從商、周、戰國、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歷代都有輝煌的文化風采,約在唐、宋兩代開始研發礦石釉,因其釉料燒製過程容易掌控,用植物灰釉的陶師們逐漸轉向礦石釉料,遂使珍貴而難度高的植物灰釉柴燒走入歷史,屈指一算至今也有1500年。觀察歷代灰釉的古老器物,雖有多樣多元丰采,器形優美,然落灰之飽和度、冰裂的精彩度、流淌的暢快性、色澤的疊光度、表面釉層的通透度,都不如當今「翡翠青瓷」的精彩豐碩。古人謂:「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罊」,這四句話是一種人們心中對青瓷的理想,也是眾多柴燒藝術家們的共同追求。平心而論,上述四句話中,除了「薄如紙」之外,其餘三項理想風采幾乎都在何志隆的「翡翠青瓷」中出現。此項重大工程,必須藉由恆心、毅力、經驗、和上天的護佑始得完成。

青瓷在陶藝歷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但延續了傳統脈絡,也在當代藝術的發展中,串連古今,不斷重新整理前頁。青瓷之美,眾所皆知,自古以來,向來以其和諧節奏、渾然天成、含蓄之美而獲得文人雅士之青睬。相對地,不若礦石釉的工業化流程易以掌握,其難度之高,每一窯燒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三,經常出現整隻爆裂、窯內高溫層板塌陷,或是灰釉沒有轉化完成,其珍貴性顯而易見。

有幸造訪何志隆的柴燒過程,目睹日以繼夜的熊熊烈火,浮動的資料與精準的研判,在冷卻開窯的前一刻,參與的大夥們莫不在期待又怕失望的心跳聲中度過,每個人心中的「冰種」是什麼樣貌?也許,端莊流暢而華美,剛健含婀娜。顧盼風雲入沉吟,前世今生是梅花。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歷代灰釉原始青瓷

何志隆的柴燒青瓷色如翡翠,硬度與翡翠相若,其完成的青瓷被命名為翡翠青瓷。由於完全出自柴燒,不假人工上釉之手,以木材灰燼在窯內導流落在黏附在胚體上,形成亮麗通透具審美價值的藝術產品。其中特殊的冰裂、開片、晶光、疊光是收藏人士的審美最愛。歷代都以人工上釉法為大宗,然,依據柴窯的文獻上記載,所謂「千峰翠色」「青如天」「明如鏡」等等描述,歷來無實品可資比對,使柴窯密技落入不為外人知曉的謎題,遂有「斷代」之說。當今陶藝家們如何在柴燒這個領域,突破技術瓶頸,煉鑄成這些千錘百鍊的綠色小精靈,是一個嚴峻的命題。何以至今無人在柴燒自由落灰的法則下完成這項殊榮?何志隆窯內烈火中木頭的舍利子,似乎解了千年謎題。對當代人來說,它夾帶著當今的智慧、毅力、意志與情感,夾帶豐厚的文化資訊,藉由它的能量與靈性,直接與人展開對話。默然與它相對,是一種深刻的心靈邀約。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歷代灰釉原始青瓷

冰裂系採用自然落灰上釉法,(或稱熱上釉)經過溫度變化,表面釉質層與胚體膨脹係數不一而形成特殊的裂紋,樣態細膩顯色特殊。

翡翠青瓷的現代特殊性魅力

由於落灰層層黏附於液化的胚體表面,每層顏色不同,在光的照射之下,各層光色相互交疊,黃、紅、藍、綠,格外動人。

胚體在長時間的高溫窯燒之後,釉料已被去蕪存菁,雜質完全去除之後產生一種通透翠綠的翡翠綠光。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翡翠青瓷的現代特殊性魅力

藝術是什麼?我說藝術就是你的心,是你這個人。是一種靈犀,更是一種完滿。翡翠青瓷的問世,割不斷悠遠的歷史臍帶,連結著大地的精氣,蘊含歷史文化的血脈,經由藝術家的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晶,從衝突走向圓融,這就是實實在在藝術,一個真正代表民族的藝術。相傳陶胚主體附帶的細小泥條,就是人類連線大地的臍帶,揮不走也割不斷。因為人們相信,大地是人的母親。何志隆柴燒的許多作品中,不乏具實用價值的茶碗茶具,顏色從冷綠到暖綠,有茶綠有豆綠,灰釉流淌偶發釉滴,其狀渾然天成,頗為人們喜愛收藏。我曾於上月在泰源幽谷偶遇一位年輕孩兒伴隨長者,造訪何志隆的青瓷。長者面對青瓷,細細端詳之餘溫婉地說道:「我傾心這個茶壺,欲將之作為今歲終了的心愛收藏。」她的歡喜慈悲容顏,顯露在與青瓷碰觸的霎那,令人不盡動容;或許,翡翠青瓷真如作者所言,會自行找到知音,找到具有藝術心靈的主人。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冰裂

在某一事物尚未出之前,也沒有任何經驗或事證可以借鑑的時候,那些即將發生,而且對往後創造具有某種意義的一種意識,可能都開始於人類生活中的一個偶然(秦偉語),偶然的成果累積就是非凡。釉的出現,就是一個偶然。

人們相信「陶」的產生是源於泥土包裹在編織的容器上,美酒的產生則出現在農業社會剩菜剩飯的發酵,茶葉風行則是因為神農氏遇到毒在偶然間用茶來解毒(參閱 秦偉 悠悠青瓷一書)。同樣的,釉的產生,可能是遠古時代露天燒陶,偶然飛入的樹葉形成奇妙的釉滴,被人與美學做出連結。古代青瓷因為器皿上的某種色彩的出現,激發人類對陶瓷器皿外觀的美學追求與實用功能,不同色澤釉的外衣相繼產生。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冰裂

火的出現使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獸性生活,飲食方式的改變又催生了飲食器具的革命。人們當初不成形的陶器,被髮展成亮麗光潔、聲音清脆的早期青瓷,都是因為火的洗禮。

疊光、冰裂與晶光

前所述及,偶然的釉滴滴落在器物上,連結了古人的智慧,把它當成裝飾美的一部分。有的高溫窯燒,產品會出現明亮剔透的爆汗釉滴,這是自然上釉而非人工上釉,而釉層中沒有排出的空氣就自然形成趣味的釉泡。

疊光、冰裂與晶光

文化現象與臍帶

竹子一向被人們視為高風亮節的象徵,蘇東坡的「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說明他對人生的特殊視角,主張人要入世也要出世的「多重性格」,世間因藝術家的「多重性格」而讓藝術遍地開花。蘇東坡說他不因竹之雅,而不吃肉,吃肉雖俗但也要愛竹。蘇東坡是文人,文人們向來主張「肉食者鄙」,對吃肉的當權階級是瞧不上眼的。肉與竹,正代表了蘇東坡性格相對的兩面,他既能大塊吃肉,表現豪放、世俗,也能欣賞竹子,優雅、超脫。欣賞竹子又如王維的詩《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因空受益,松以靜延年」。看來,竹形青瓷不僅僅是一種觀賞,也有文化、修為以及哲理。

文化現象與臍帶

每當夜深人靜,面對著翡翠青瓷,它的自然優雅性靈,能與人對話,契合人心最內層的寂靜與柔美。尤其是在獨處時更能感覺深刻,暗夜長空,星辰帶領人們回到遠古時空,瞻仰古人智慧風采,綠色精靈,帶著優雅身影,與您舞盡詩意,這不但是一種境界,一種思古幽情的觸感,同時,它也是純淨與自然、千錘百鍊的化身。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釉的出現與偶然

「流金歲月」意味著過去的美好時光,必須珍惜的意思。歲月流金正確的書寫應是流金歲月,意思就是說一種態度、一種心情,對逝去的美好日子,有一種懷舊的心情;這裡「金」不表示金錢,而是引申為美好的意思。青瓷自古以降,器形著重優雅簡樸,常以孤傲卻又高潔之姿,為文人雅士所注目,尤其是器形外表樣貌,作為東方珍貴文物,釉層的流暢自然,恰恰說明東方的「無待」與「悠遊」。器形之腹部圓潤飽滿有漢唐的簡樸審美風采,纖細的瓶頸則略似當代犀利審美取向,是一個兼具異質性的審美組合。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釉的出現與偶然

「天人合一」是東方民族藝術創作的思想精髓,也是早期青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何以如此?道家認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自然」包含了宇宙萬物,也當然包括「人」。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那麼尋求順應天道講的就是人與大自然、天、地的和諧統一。既然人與大自然和諧交融,萬物與我合一,寒暑、陰晴、陰陽、雌雄、日月、動靜、正反也是統一的,一切順乎「自然」,這就是「天人合一」的真義。被應用在形式的創作上常用流暢自如的曲線,表達和諧之美。同時,器物也常被「擬人化」,有口、耳、嘴、頸、腹、腿、足等,作為人的對話物件,創造者隨心所欲,成就一切自然,達到萬物與我合一的「暢然美學」。

下列翡翠青瓷器形的自然與和諧之美,曲線流暢,是完美自然的表現,外凸的瓶腹象徵有容乃大,自然落灰上釉的流淌,降溫過程中的美麗冰裂,各釉層閃現的色光,都是「天人合一」、「自然」、「擬人化」的最佳表現。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火的出現:

禪宗始祖達摩,臉上多皺紋沒有任何表情,似乎進入四大皆空、萬物無礙於心的禪定境界。禪坐時端坐,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的精神狀態,體現了「靜處安禪治毒龍」的意境。歷史上還流傳下來不少關於達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戶曉、為人樂道的有: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都表達了後人對達摩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釉滴、釉泡的出現:

玄鳥是古代漢族傳說的神鳥,既是諸鳥的首領,也是諸鳥的總稱。其中孔雀據聞有九德,分別為:容貌端正、聲音清澈、行步有序、知時而作、飲食知節、常念知足、不分散、不淫、知反覆;除此之外,孔雀也象徵文明與涵養;更代表高官俸祿。其羽毛長而亮麗,有長壽之意。

翡翠青瓷的自然落灰上釉以及自然流淌集結所形成的墨綠釉滴,

自然形成圓形綠色灰釉釉滴,杯底呈現的墨綠灰釉累積層,色澤如雲似苔,碧綠清澄。

貔貅(注音:音同「皮休」),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麒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喜吸財富,因此許多現代人將牠做為手鍊,希望能招財,並說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避邪有獨角、雙角之分,獨角的名辟邪,雙角的名天祿。基於貔貅的勇猛形象,古時候人們常以貔貅來作為勇猛軍隊的稱呼。據說貔貅是龍王的九太子,有龍頭、獅身、麟腳、虎爪、鳳尾,有翅膀可以騰空而飛,牠的主食竟然是金銀珠寶,自然渾身寶氣,很得玉皇大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氣了,一巴掌打下去, 結果打到屁股,屁眼就被封了起來。從此,貔貅就只吃不排洩也就是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神獸了。

愛竹情深

一滴釉滴是渺小的,也許在落下之後,就煙消雲散,無影無蹤。然而,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美的聲音近乎寂靜,最大的力量往往無形,彙集起來的點點滴滴,卻是強大無比。晶瑩剔透的釉滴,從出發的那一刻起,便以聚積了無窮的力量,那怕是熊熊烈火,落灰飛竄,也動搖不了向前行的決心,只要想著那代表高雅純潔的綠色聖衣,就會努力不懈地向前狂奔。翡翠青瓷這種綠色小精靈,意味著枯槁的消融,是希望萌光的線索,象徵著生機盎然的春天。

愛竹情深

陶瓷審美|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

/

/

空靈幽深之境

空靈幽深之境

流金歲月

參考資料

【 陶瓷審美 —— 與翡翠青瓷心靈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