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謝承匯

策劃:謝承匯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

3000字 閱讀約10分鐘

最近講了不少關於乾隆的事(詳情參見:

“三朝老臣”張廷玉謹慎一生,乾隆為啥要抄他的家?| 循跡曉講

每半年搞一次文字獄,乾隆帝怎麼想的?

| 循跡曉講

乾隆:三俗戲由朕一人承受,萬萬不能教壞百姓!

| 循跡曉講

乾隆:朕認為,假道學這股歪風該管管了

| 循跡曉講

),包括

8。28日我的圓明園線下活動,也會講這位“十全老人”的故事。

我在看相關評論以及跟線下朋友討論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不少朋友都說乾隆時期不是盛世麼?怎麼到你嘴裡,乾隆盛世怎麼是這德行?乾隆也成王八蛋?

實事求是的說,就算乾隆朝是盛世,那也只是他自己的盛世,跟老百姓沒啥關係。今天我再聊一期乾隆時期的故事,聽完你再琢磨琢磨,到底算不算盛世。

乾隆

58年(1793年)7月。一大隊英國船抵達定海(現在的舟山)。船上,是以英國外交家馬戛爾尼伯爵為首的外交使團。英國人對這次使團訪華相當重視。

早在一年多以前,英國議會就在爭論是否對大清採用武力手段,爭取平等貿易。這裡的背景前面的文章介紹過(詳情參見:

洪仁輝:被關三年,乾隆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 循跡曉講

),英國人長期處於貿易逆差的地位,而且他們的商人在大清備受屈辱。

當時的英國早就完成了工業革命,並且在歐洲先後擊敗西班牙、荷蘭、法國等老牌強國。殖民地遍佈北美、非洲、印度。日不落帝國出具規模。面對長期以來在大清這裡碰壁,英國人當時的心態可以想象。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喬治·馬戛爾尼(1737年—1806年),出生在北愛爾蘭安特合郡的大地主家庭,1759年畢業於都柏林三一學院,之後進入倫敦坦普爾大學進修,師從荷蘭伯爵亨利·福克斯。

馬戛爾尼是英國外交家,這年

55歲,他從二十出頭就一直擔任駐外使臣。對大清也是比較瞭解。他在議會發表演說,表示應該先用和平手段爭取大清市場。並且說服英王喬治三世,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為名,帶大量禮物前往大清。先取得乾隆歡心,之後再聊貿易的事兒。喬治三世雖然智商有限,但這次十分英明,同意了馬戛爾尼的提議。

馬戛爾尼轉手準備送乾隆的禮物,這些禮物可謂精心挑選。其中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馬車,甚至還有熱氣球。其他東西也非常多,滑膛炮、燧發槍甚至包括太陽系的機械模型。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描繪運輸馬戛爾尼使團送給乾隆帝禮品的畫作 現藏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藏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馬戛爾尼使團送給乾隆帝的行星儀以及其他主要貢品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馬戛爾尼使團贈送給乾隆皇帝的自來火槍(區域性)

在馬戛爾尼看來,如果乾隆看見這些東西,肯定會了解到大清和當時最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之後肯定加深交流。

為了讓此次外交行動順利進行,馬戛爾尼還特意提前一年就給乾隆寫了封信,告訴他英國人將要帶著大量禮物前去祝壽。從種種這些行為可以看出來,當時的英國人,確實想和大清實現雙贏。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乾隆帝接到英國人送來的信,聽說他們要給自己祝壽,特別開心。在他看來,這說明大清的威名早就名揚四海,英國在哪?不知道,聽說比俄國還遠。就連那裡的人都對自己臣服,這還不是盛世的體現麼?也不管自己曾經頒佈過

“不得跟洋人接觸”法令。下令沿海官員,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看見英國船,就把他們送到京城。如果船不能來,先把禮物送來也行。

乾隆帝有這種心態,除了跟他自負有關之外,更重要的是,手下大臣早就把英國人的信改了。人家信的第一句是:喬治三世國王陛下奉天承運。到乾隆這就是:恭祝乾隆大皇帝萬壽無疆。具體內容改動特別大,各位有興趣可以搜尋一下原文。

◇ 《英王喬治三世寫給乾隆皇帝的信》1792年 翻譯:馮學榮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馬戛爾尼使團到達山東省登州府 威廉·亞歷山大繪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使團到達天津

威廉

·亞歷山大繪

總而言之,

1793年7月26號,馬戛爾尼使團終於來到天津大沽口。這裡解釋一句,使團第一站並不是大沽口,而是定海,之後廢了好大力氣才到天津。中間發生了很多事兒,如果有興趣瞭解,可以報名我的圓明園線下活動。

到了大沽口,英國使團傻了。因為中國人太熱情了。碼頭上,到處都是歡迎群眾。大清官員帶著大量見面禮,準備送給英國人。按照當時的國際慣例,訪問團的花費應該自理,而且禮物不會太貴重。

但大清這邊,為了表現自己是天朝上國,一切費用乾隆報銷,見面禮也相當誇張。牛

100頭,羊120只、豬100頭,雞鴨無數。綾羅綢緞金銀財寶瓶瓶罐罐不計其數。以至於隨行的大貨船都裝不下。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從天津到通州的河岸兩旁,圍觀洋人的中國民眾 威廉·亞歷山大繪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為使團服務的中國廚師 威廉·亞歷山大繪

馬戛爾尼在日記裡這麼寫道:

“由於送來的牲畜太多,導致很多動物在路上就被擠死了。我們只好把死掉的動物扔進海里。接下來,可怕的一幕發生了。原本在岸上歡迎的群眾,紛紛跳下海,去爭搶那些死去的動物。任憑中國官員如何呵斥也沒用。”

怎麼?乾隆爺治下的百姓都是環保主義戰士,容不得英夷汙染大海?還真不是,只是因為他們太窮了。根據馬戛爾尼的記載,當時的大清百姓,唯一肉食是狗,雖然老百姓家裡也會養雞養豬,但是狗仍然是主要肉食來源。這讓英國人非常不能接受。

與百姓爭搶洋人不吃的死動物相反,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中說:

“官員中有許多面色紅潤的胖子,這些達官貴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內容就是吃···官員對於吃飯真是過於奢侈了。他們每天吃好幾頓飯,每頓都有許多道葷菜。”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由於無力撫養孩子,很多家庭會選擇把剛出生的女嬰溺死,到了晚清時期,出現了“義塔”供人們棄置嬰兒 圖為19世紀末期為傳教士拍攝的棄嬰塔

除此之外,他們更不能接受的是,隨處可見的棄嬰。馬戛爾尼保守估計,在京城裡,每年就有

9000嬰兒被遺棄。隨處可見棄嬰的小手,從垃圾堆或者殘垣斷壁中漏出來。大清內河上的棄嬰屍體則更多,河岸兩邊的百姓對此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彷彿飄過來的不是嬰兒而是一條條死狗。不對,如果是狗,大清百姓會跳進河裡搶來吃肉。

馬戛爾尼使團記錄了不少在大清的所見所聞,這其中,給他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清的貧富差距和等級差距。清朝官員的身邊隨時隨地都有大量的奴僕待命,官員上街之後,所有百姓都得跪下行禮,彷彿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威廉·亞歷山大畫筆下的北京西直門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馬戛爾尼使團沿京杭運河南下

使團的副團長約翰

·巴羅,在他的日記裡還記錄了這麼件事兒:由於不熟悉廣州到天津的航線,英國人請求當地官員幫忙找一個去過天津的領航員。於是當地官員就命令士兵把去過天津的百姓全部抓過來。這些去過天津的人,一個個雙膝跪地,神情悲慘。當使團船隻進入內河時,士兵強迫大批百姓來拉縴,但付給的酬勞極其微薄,於是有大批人逃跑。於是,官員們派手下計程車兵去附近的村莊直接把一些村民從床上拉起來加入縴夫隊伍。為了防止這些被迫做縴夫的老百姓逃跑,他們時時刻刻被拿著長鞭計程車兵監督著,彷彿這些為使團工作的不是人而是牲口。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縴夫吃飯圖》

巴羅在寫完這件事兒之後,分析道:有充足的證據表明,滿清手段已經完全馴服了這個民族,並按照自己的模式塑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百姓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模式完全由朝廷左右,所有人幾乎完全處於朝廷的控制之下。

馬戛爾尼使團眼中的“乾隆盛世”長啥樣?

◇ 在熱河行宮,乾隆帝乘坐16人轎子接見使團

當然了,馬戛爾尼使團覲見乾隆之後發生的事兒,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精心準備的禮物,包括馬車熱氣球,太陽系模型,乾隆帝看都不看,直接扔進圓明園的庫房。直到半個多世紀之後,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驚訝的發現,那些東西還鎖在圓明園裡。那頂熱氣球,後來還被英國人運了回去,因為那玩意兒算個文物,太珍貴了。

馬戛爾尼一看乾隆帝對禮物毫無興趣,心情也涼了一半,但是此行主要目的是談貿易的問題。還是硬著頭皮跟乾隆帝提了五項建議,比如說把廣東一口通商改成五口通商,中英雙方互派使臣,在北京建立一個洋行,方便雙方做生意等等要求。

乾隆帝聽完之後逐一駁斥,總之是一項都沒答應。令人唏噓的是,馬戛爾尼這次提出的五項建議,正是後來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英《南京條約》中的其中五項條約。

隨著馬戛爾尼使團在大清的活動結束,這些人英國人也對乾隆帝治下的大清得出一個結論:

“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的一百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成為半野蠻人。”

當英國人得出如此結論時,乾隆帝還躺在這塊

“精美碩大卻爬滿蝨子的綢緞”上做著下一個美夢。

*配圖源於網路,若有侵權,後臺聯絡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