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付難纏的溼氣?《黃帝內經》說出了答案,這樣祛溼才有效

風、寒、暑、溼、燥、火為天地之六氣,若六氣過極則可成為六淫,以侵犯人體,從而引起各種症狀。而作為六淫之一的溼邪,相信許多朋友都在與其做著激烈的鬥爭,特別是在南方地區,氣候潮溼,降雨較多,溼邪則更易犯人。那麼為什麼現今人們受溼邪侵犯的情況越來越常見呢?其實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闡述了其具體的原理,也告訴了我們答案,要這樣祛溼才有效。

如何對付難纏的溼氣?《黃帝內經》說出了答案,這樣祛溼才有效

“諸溼腫滿,皆屬於脾”,這是《黃帝內經》病機十九條其中之一,概括了溼邪犯體之表現及病機。若體內溼邪過盛,水溼無法排出,則可見肢體水腫或是腹中脹滿,這便是溼的一個典型表現。而說其皆屬於脾,這就與脾本身的生理特性息息相關了。

脾屬土,位居中間,與胃共同為人體氣機之樞紐。而脾具有運化水谷之功能,也就是說我們透過口攝入的水飲和食物都需要經過胃的腐熟和脾的運化從而變成身體所需要的精微物質。同時,脾氣散精,再配合其它臟腑之功用將精微物質轉輸到全身上下,以滿足身體的需要。而脾雖運化水液,但其本身卻喜燥惡溼,因此溼氣則最易侵犯於脾。

若脾氣虧虛或是外來溼邪過重而犯於脾,擾亂脾之運化,則水溼停聚而不能佈散,困阻於脾則可見飲食不振,自覺脘腹痞悶;因脾主升清,而溼邪困脾致脾氣不升則可見頭暈昏蒙,眠多無神;而體內水溼停聚外溢肌膚則可見周身浮腫。因此,諸溼腫滿則皆屬於脾,我們在臨床中遇到溼邪之病症往往也需要從脾去論治。

如何對付難纏的溼氣?《黃帝內經》說出了答案,這樣祛溼才有效

那為什麼現今人們脾虛溼困之證又如此常見呢?其實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脾雖主運化,但若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則容易直接敗壞脾氣,如偏愛冷飲、辛辣、生冷之物,或是長期飲食不節制、不規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