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中國文化發生了什麼問題?

安史之亂後,中國文化發生了什麼問題?

題:歷史,是一脈相承的。很多事需要幾百年去看,甚至幾千年看。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是中國文化由盛轉衰的轉折。從開放到保守,從外向到內斂(或者說精神世界逐步萎縮)。

但這種下降趨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波三折,逐步下降的。

其中,雖有幾個朝代初期零星小高潮,但總體在下降軌道上,走向靜止,直到在西方列強面前被動迎接,不得不循其道而上。

為什麼會這樣?

安史之亂最大的後果,是皇權和武將的分裂以及不信任,這個變化從唐肅宗(玄宗兒子)就開始了(可以說馬上發生),也就是在平定安3史之亂過程中,皇權對於武將就開始收縮和忌憚。

不過平叛後,唐朝並沒有徹底削奪武將的權力,而是採取制衡的方式,使任何一枝節度使都不敢輕易挑戰天子。

這可能是相對比較好的處理方式。

安史之亂後,中國文化發生了什麼問題?

直到黃巢手刃了這種模式,建立了大梁。

新時代有新時代的玩法,那就是“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爾”。

五代十國是武將狂歡的末日,只要手裡有炮仗,就可以坐天下,管什麼人倫和規則?

所以五代充滿黑暗、鉅變、陰謀,猥瑣,和戲劇,是一個沒什麼下限的時代。

同時五代也是皇權和武將鬥爭最激烈的時期,不斷有武將成功挑落皇帝,直到後周的繼承人趙匡胤試圖換一種玩法。

既然皇權和武將的矛盾不可調和,玩平衡也不能千秋萬代,不如取締了狗日的奶奶。所以,一個明確敵視武將的時代開始了,這就是大宋。

從安史之亂到大宋建立,不過200多年,皇權和武將的較量使中原王朝元氣大傷,皇權對武將的忌憚不是空想出來的,而是明擺著的,赤果果的,皇權不是沒想過讓步,比如重賞輕罰,讓武將互相制約,但迎來的卻是武將們開始輪番跳到皇上脖子上拉屎拉尿。換言之,如果趙匡胤不改變現狀,五代的混亂只可能混亂到更混亂。

安史之亂後,中國文化發生了什麼問題?

但是,沒有武將就一切變好了嗎?

當然不是。大宋和平繁榮,卻也積貧積弱。皇權和武將的鬥爭緩和了很多,但皇上逐步從兄弟天子,變成侄兒天子(對北方遼金政權的自稱),直到蒙元滅了南宋。

蒙元並非傳統“中原王朝”(這點很關鍵),也沒有遺傳皇權和武將打架的心病,這裡“中原王朝”指的是周朝體系下,以黃河流域為統治中心的系統。這時距離安史之亂已經過去500年。

回過頭再看,如果唐朝改變某些政策,使安史之亂沒有發生,是不是皇權和武將“別馬腳”的問題就永遠不會出現?安史之亂也會和歷史上其他戰亂一樣不會給歷史留下重大傷痕?

此其一,第二,假如安史之亂爆發了,怎麼使它不遺毒後世?我覺得有一個可能,就是唐朝被安史叛軍滅了。安史叛軍系統中不存在皇權和武將的別腳問題,後面再有別的人取代他們,也不會遺傳這個問題。

唐朝使遊牧和農耕文明“和同為一家”,此時國家的概念超越了前面的漢晉。安祿山是胡人,但沒人否認安史之亂是內亂,李光弼是契丹人,高仙芝是高麗人,哥舒翰是突厥人,李克用是沙陀人,唐朝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朝代。相對比,兩漢所有武將對外時共同身份都是“漢將”,他們為什麼會反戈一擊,打倒皇帝呢?這是為什麼只有到了唐朝才會面臨這一困境的原因。

所以,並非安史之亂後中國文化走下坡路,而是代表中國文化的“周系統”(古典中國時代)已經盛極而衰(2000多年),胡漢和同的新時代(和同時代),有它自己的演變規律,從唐亡開始(公元907年)算距今1000多年。這1000多年,和前面的2000年,本來就是兩個世界,兩個生命,兩條軌跡。不說別的,唐之前最多隻有幾千萬人,而明清之後上升到幾億。

我們為何要對未來有自信?因為一切都在變。在無限的時空中,有極深極深的低谷,也有極高極高的巔峰。

安史之亂後,中國文化發生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