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仕女繪畫,面部著色的具體方法和程式

傳統仕女繪畫,面部著色的具體方法和程式

仕女畫在用筆上也與其它畫種—樣,分為工筆和寫意兩種,二者都要求意在筆先,不過工筆的用筆必須筆筆送到,寫意則可意到筆不到。下面談談仕女畫面部著色的具體方法和程式。

傳統仕女繪畫,面部著色的具體方法和程式

1、勾線:

對於仕女畫面部的重彩著色部位,必須有針對性地運用濃淡不同的墨線勾出,如頭髮及眼眉部分的墨色可稍濃一些,而臉、鼻、口,脖頸及手屬於肌肉面板的部分,則都要用較淡的墨勾出。

再如上下唇,也要用較淡的墨勾,嘴縫的一道線則要稍深些,這樣就為下一步著色作好準備。頭飾部分一定要用濃墨勾出。勾線時用筆要細緊有力,並根據骨骼和肌肉的關係,勾出輕重、鬆緊、粗細和虛實。同時還要講求勻稱,如果粗細太懸殊,則不協調,甚至很難看。

傳統仕女繪畫,面部著色的具體方法和程式

2、頭髮和眼眉的染法:

首先用淡墨將髮髻染出第一遍,染時要注意額頭與髮際的嚴格界線,既不要染過頭,又要染夠,以免破壞形象或汙損額靚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嚴格控制筆上所含水分,也就是說,染到髮際的邊界時,筆上含水量要逐漸減少。髮髻染出後,再用淡墨將人物的眉和眼染出。染眉時要將墨色烘開,染眼時應將上眼瞼的深度染好,然後再將眼珠染出。

傳統仕女繪畫,面部著色的具體方法和程式

3、染兩頰、眼窩、耳輪及手指尖:

這些部位都要用曙紅染出(曙紅即洋紅),其中雙頰尤其要用曙紅染,這裡有兩個表現意圖,其一,用以表現人物面板健康的顏色其二,表現特定的婦女化妝效果。舉凡男女老少及嬰兒的面部,都應先染洋紅,就連現代題材人物面頰的畫法也是如比特別是工筆重彩畫人物的面部著色更是這樣。

這種勢田先染洋紅的方法,主要來自傳統人物畫及肖像畫(古時稱寫照或寫真),元代王繹在《寫像秘訣》及《彩繪法》中有比較詳細的論述,他在肖像畫中用洋紅染面部,不僅是表現健康色,而且也是表現古代婦女用胭脂塗兩頰的化妝效果。這一點在清代《癱正十二妃像》中,也可明顯地看出。

傳統仕女繪畫,面部著色的具體方法和程式

4、三白法的運用:

三白是指人物的額、鼻,下頦用較厚的白粉染出。三白法開創於唐代,如前所述,它既能表現人的面部三個受光的凸出部位,又能表現中國古代婦女施朱粉“盛妝”的化妝效果。在唐,宋兩代又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畫法,一種是用粉由眉毛一直向額上染去,染到髮際為止;一種是由額頭髮際處往下染,染到眉毛為止。這是兩種部位完全相反的染法,現在慣用的是後一種。

傳統仕女繪畫,面部著色的具體方法和程式

5、開臉,完成:

這是最後一道著色程式(其實在染好三白之後,就已經將眉,眼畫好,而且嘴的部分也已完成了上嘴唇的一半)。首先將頭髮加到最濃度。第二步,用淡花青在髮髻部位罩一遍,以使頭髮更黑。

第三步,用深墨將眼眶勾足。第四步,用深墨點出眼珠,點眼珠用八成黑就行,不要點到死黑,要看出原來勾線時點出的瞳孔,才能生動。第五步,在眼瞼的內部及白眼球的下邊,還要用淡花青染出,眼睛才顯得晶瑩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