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三種程式邏輯結構

Java中的三種程式邏輯結構

實際上程式本身是有自己完善的邏輯性,而且從程式設計的角度來講,程式的邏輯一共分為三種邏輯:順序結構、分支結構、迴圈結構。如果說我們人生的軌跡是由上帝來創造的(感恩節),那麼每一個人都按照既定的節奏或者是既定的路線進行前進,總有一天是我們無法前進的時候,那麼自然我們就該停歇了。

在面對程式的時候我們就相當於是“程式的上帝”,你規定了某一個程式的功能,某一個程式的處理的邏輯,所謂的程式邏輯就相當於透過自己的想法,為程式規劃路線。

在給定的三種程式邏輯裡面,實際上對於順序的結構已經學習完成了,例如:今天“於順”同學從家裡拿了100元,按照他自己的意願是在不斷的消費中度過的,而且所有的消費也一定都有各自的記錄。

範例:

觀察順序結構

public class Yootk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00元錢(如果放在了90年代那麼基本上是一家人的半個月的伙食費用)

double money = 100。0 ;

money -= 2。0 ; // 第一筆消費處理

money -= 10。0 ; // 第二筆消費處理

money -= 15。0 ; // 第三筆消費

money -= 80。0 ; // 第四筆消費

System。out。println(“最終剩餘的錢數:” + money) ; // 最終剩餘的錢數:-7。0

}

}

之前所編寫的所有的程式都是順序式的結構,而這種結構是不管遇見何種難關都一定要一一克服的。

Java中的三種程式邏輯結構

在整個的程式邏輯之中,並不可能任何的事情都能夠直線到達(中間需要進行臨場發揮),所以就要根據一些具體的情況動態的決定程式最終可以執行的路徑,這樣的處理結構就稱為分支結構。

Java中的三種程式邏輯結構

如果程式有了這種判斷的邏輯(邏輯運算 & 關係運算),那麼就可以根據突發的情況進行各種臨時的調整,就好比現在的講課一樣,如果突然小李老師今天病倒,那麼你們肯定不會來上課(動態的選擇)。

在分支結構之後最為重要的就是迴圈結構了,而所謂的迴圈結構指的是某些操作會重複的執行,例如:吃飯肯定不是一次性吃完的(難道滿桌子的美食你能夠一口吃下?),所以肯定需要重複的進行吃飯這樣的動作,而這種吃飯動作的重複就可以透過迴圈的結構來完成。

Java中的三種程式邏輯結構

如果不以吃飯為例,以1W米的賽跑為例,如果說每一次的跑步的步長只能夠為1米,那麼也就是說這樣的操作肯定要重複1W次,如果不使用迴圈的結構就要一行一行的重複編寫。

Java中的三種程式邏輯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