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複習好方法!適合各年級、各學科,一看就懂,簡便易行

有什麼好用的複習方法,能有效提高成績呢?大聖老師苦苦探尋。我在一本書的段落中,找到了這個方法——

遍歷。

什麼是遍歷?就是把所有的東西都過一遍。

我們總說要有吃苦的精神,學習要刻苦,要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這太虛了!

把所有的知識都過一遍,這就是刻苦,這就是努力。

夜讀

《拼娃》

這本書,我看到了真實的案例——

頂尖的高手,是怎麼刻苦的。

每個案例都寥寥數語,但背後全是他們下的苦功。

下面這些事情,你相信是真的嗎?它們全都是作者的同學、校友親身所為。

背大英詞典。

學高等數學。

就做吉米多維奇的教學分析習題集。

玩24點。

從1,1,1,1,到k,k,k,k,一共1820種組合,全寫出來背下來。

打遊戲cs。

cs裡子彈穿牆是拐彎的,找一幫朋友,站在每堵牆後面,從所有角度一次次打,記住各種槍不同角度穿過各種牆後怎麼變化,就能一槍爆頭。

F1。

背住所有賽道的每個資料,哪個彎多少速度等,還有所有車隊所有車手的所有資料,全都背住。

轉行去乳業公司工作。

第一天把所有網上的乳業文章下了下來,看了一遍,大約400篇。第三天,看乳牛的飼養技巧。一週後,就成了公司裡公認的專家。

期末複習好方法!適合各年級、各學科,一看就懂,簡便易行

02

大聖老師被這“遍歷”的精神驚著了!

所有的學習(包括做事)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嗎?

哪些知識可以遍歷?哪些不可以呢?

不可遍歷的又怎麼學習呢?

一二年級的數學知識中,10以內加減法,20以內加減法,乘法口訣,這些是可以遍歷的。

但是應用題,以及高年級以後的學習,就不能夠,至少是不容易遍歷了。

期末複習好方法!適合各年級、各學科,一看就懂,簡便易行

語文學習中,且不說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詞語,就連能夠遍歷的生字,我們絕大多數人,也做不到遍歷——中國文字有5000多個,我們很難全部認識。

英語的單詞量更大。

更不用說眾多的基礎學科以及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物理、化學、地理、歷史……

真是那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可見,能遍歷的知識少,不能遍歷的知識多。

期末複習好方法!適合各年級、各學科,一看就懂,簡便易行

03

把所有的知識都過一遍。

不容易。

即使是少部分能過一遍的知識。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過了一遍,更不是過好了這一遍。

比如:10以內、2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有多少學生,即使到了中高年級,也並不能100%正確熟練地計算,以至於後面的計算,總是會“偶爾”“疏忽”。

而這樣的能“過一遍”的知識,都是基礎的基礎啊!“地基”不牢,怎麼蓋起參天的大廈?

那不能“過一遍”的知識那麼多,怎麼辦呢?

也有辦法。

我們可以把這部分原本不能“過一遍”的知識,拆解成能“過一遍”的知識。

期末複習好方法!適合各年級、各學科,一看就懂,簡便易行

比如:

漢字在語文書裡是分年級規定範圍的,

英語單詞是可以按首字母排序的,

歷史知識是可以按年代劃分的,

……

我們可以先把這一小部分知識“過一遍”啊!

04

問題其實不在於,所要學的知識能不能“過一遍”,而在於願不願意去做,能不能做到。

當初考研複習英語,大聖老師報了一個輔導班。第一節課上,老師就說了:聽力我教不了,也不用教,你們回去把

新概念三的課文篇篇聽寫,每篇聽寫三遍。

我照做了,果然,英語考了68分(算較高的了,因為我的基礎僅是初中)。

大聖老師教過

一個學生,一年級的時候曾經用一個寒假抄了一遍語文書。

抄—語—文—書,抄—書!聽起來就很可(厲)怕(害)!果然,開學後他的語文學習成績蹭蹭蹭地往上漲!

這其實不是什麼新方法,北宋時,大詩人

蘇東坡就把《漢書》抄了3遍

,然後倒背如流,成為美談。

期末複習好方法!適合各年級、各學科,一看就懂,簡便易行

這麼好的方法,簡便易行,適用範圍廣,可是為什麼使用的人卻很少呢?

大聖老師曾經在學生中做過試驗:每天把第二天要聽寫的詞語提前告訴學生,第二天聽寫連順序都不變,可還是有人錯,有很多人錯!

方法簡單,

做到卻難。

可是,

能夠輕鬆使用的學習方法,根本就學不到東西,學習需要你跳出舒適區,不斷挑戰自己。

05

期末複習開始了,大聖老師建議:從這冊書開始,全都“過一遍”吧!

把教科書“過一遍”:

語文書的課文朗讀一遍,

課後思考題回答一遍,

生字組詞寫一遍,

課後詞語/聽寫抄一遍,

數學書的練習題訂正一遍,

英語書的課文朗讀一遍,

單詞抄寫/聽寫一遍,

所有句型練習寫一遍。

把所有的作業過一遍:

語文的生字、聽寫、練習本,

數學的習題,

錯題再次鞏固,

英語的聽寫,

錯詞再聽一遍。

把所有的練習冊過一遍:

所有練習冊的錯誤訂正一遍,

把所有的試卷過一遍:

把做過的試卷整理、分析、改錯、鞏固一遍。

……

這麼做了,勝過報任何班,買任何輔導書。

因為一旦去做了,就會發現,這種精神,並不是只能用來讀書學習,而是一種滲透到骨髓裡的習慣。

紮實掌握,查漏補缺,不放過任何一個小小的點。習慣這樣做了,又怎麼會犯“粗心”這種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