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隋文帝的三位佐命功臣說造反就造反,形如兒戲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隋文帝的三位佐命功臣說造反就造反,形如兒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那些被公認的正統王朝的開國國君中,要論誰的帝位得來最容易,隋文帝楊堅無疑排在第一。

很多人以為,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帝位來得容易。

但是,趙匡胤早年投身行伍,歷事後漢、後周兩朝,靠的是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殺,無數次從死人堆裡殺出,最終才混到後周頭牌大將的地位,可謂九死一生,何其艱難!

楊堅命好,他的父親楊忠是跟隨北周太祖宇文泰起義關西的從龍功臣,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死後追贈太保,諡號“桓”。

楊忠死後,楊堅承襲父爵,身居高位。

讓人抓狂的是,不知為什麼,楊堅的女兒楊麗華莫名被北周武帝宇文邕看中,指定成為了太子宇文邕的太子妃。

周武帝死,太子宇文贇即位,太子妃楊麗華就華麗麗地成為了皇后,楊堅因此晉升為了柱國大將軍、大司馬。

宇文贇在位時間只有一年多,在21歲的年紀就崩了,皇后楊麗華又成為了皇太后。

最關鍵的是,小御正劉昉和內史上大夫鄭譯當時在宮內侍奉宇文贇,他們在宇文贇嚥氣後,看好楊堅的國丈身份,幫助他控制了北周的朝政。

從丞相變身為皇帝,對楊堅而言,其間僅隔一步之遙。

對這一步之遙構成阻礙的,是相州總管尉遲迥。

尉遲迥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拜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封蜀國公,遷大前疑、相州總管。

他的權力原本比楊堅大得多。

而且,他的孫女尉遲熾繁也是宇文贇五大皇后之一。

當然,最讓他不服氣的是,楊堅除了襲承父爵和嫁女入宮這兩件事之外,別無建樹,寸功未立。

而他,跟隨過北周太祖宇文泰收復弘農、攻克沙苑,屢立軍功;並獨領一軍,攻打蜀郡,平定蕭紀之亂。

所以,他不能接受楊堅專攬朝政的事實,高樹反旗,跳出來與楊堅叫板。

可真甭說,尉遲迥的反應一下子就把楊堅嚇懵了。

不過,楊堅這個時候還在挾天子而令諸侯,在改朝換代之前,他所釋出和施行的號令全是以北周靜帝宇文闡的名義頒發的。

因此,他調動了名將韋孝寬,讓韋孝寬前去擺平尉遲迥。

但是,尉遲迥把勢頭弄得很大,一開始,仗並不好打。

官軍進駐河陽,諸將你推我讓,誰都不肯再先前進一步。

面對這種情況,老將韋孝寬空有一身征戰殺伐的本事,卻也無法使得出,只有仰天長嘆,無可奈何。

在後方的楊堅急得直跳腳,火速派心腹高熲趕往前線監軍。

高熲是來監軍了,但如果眾將都拒絕聽他調停,他也沒轍。

不過,還是有人率先表態了。

這人,名叫宇文忻,是當時軍界中的重量級人物。

宇文忻的父親宇文貴,是北周的大司馬、許國公。

宇文忻早慧,兒童時代,與其他小朋友玩耍,喜歡作行軍打仗的遊戲。他手執自制的小令旗,指揮部隊前進、停止、排隊,有模有樣。

大人見了,無不嘖嘖稱奇。

長到十一二歲時,宇文忻能左右馳射,驍捷若飛。

宇文忻還出奇語,抒壯懷,對親近自己的人說:“自古名將,唯以韓、白、衛、霍為美談,吾察其行事,未足多尚。若使與僕並時,不令豎子獨擅高名也。”

大家對他更加欽佩。

北周齊王宇文憲帶兵出塞討伐突厥那一年,宇文忻才十八歲,隨軍出征,立下大功,拜授儀同三司,賜興固縣公。

在震爍史冊的玉壁大戰中,韋孝寬就因為宇文忻驍勇善戰,請與同行。

到了北周武帝年間,宇文忻任開府、驃騎將軍,跟隨周武帝討伐北齊,攻拔晉州。

北齊後主親馭六軍,兵勢甚盛,周武帝底氣不足,想撤軍。

宇文忻給他打氣說:“以陛下之聖武,乘敵人之荒縱,何往不克!若使齊人更得令主,君臣協力,雖湯、武之勢,未易平也。今主暗臣愚,兵無鬥志,雖有百萬之眾,實為陛下奉耳。”

周武帝聽了他這一番話,覺得此時不戰,更待何時?於是揮軍與敵交戰,果然大獲全勝。

周武帝乘勝攻打併州,卻遭遇到齊軍的反撲。

該戰異常激烈,周武帝身邊的侍衛戰死殆盡,周武帝本人潰圍而出。

這種情況下,周武帝無心再戰,打算撤軍

宇文忻繼續給周武帝打氣說:“自陛下克晉州,破高緯,乘勝逐北,以至於此。致令偽主奔波,關東響震,自古行兵用師,未有若斯之盛也。昨日破城,將士輕敵,微有不利,何足為懷。丈夫當死中求生,敗中取勝。今者破竹,其勢已成,奈何棄之而去?”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隋文帝的三位佐命功臣說造反就造反,形如兒戲

宇文忻的一番話,讓周武帝重新振作了起來。

次日復戰,北周大軍一舉攻拔了晉陽。

宇文忻因此升任大將軍,得賞賜布帛上千緞。

不久,宇文忻跟隨烏丸軌在呂梁擊破陳國名將吳明徹的軍隊,升任柱國,得賞賜奴婢二百口,授豫州總管。

在這次平定尉遲迥作亂的軍事行動中,宇文忻為行軍總管。經過一番審時度勢,他主動站出來,與高熲一同謀劃進軍策略。他還自請先鋒,率兵前往武陟攻打鎮守在那兒的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惇。

受宇文忻的影響,另一個軍界重量級人物梁士彥也做出了表示:命令家僮梁默等數人作為先鋒,自己在後催軍開拔向前。

梁士彥的履歷與宇文忻差不多,他年少時任氣好俠,不願在州郡做官,好讀兵書,頗涉經史。

周武帝聽說了他勇敢果決之名,拔他為九曲鎮將,進位上開府,封建威縣公。

周武帝討伐北齊,梁士彥隨軍出征。

大軍攻下晉州後,梁士彥進位柱國,拜官使持節,晉、絳二州諸軍事,晉州刺史。

周武帝還京,北齊後主高緯親總六軍進圍晉州。。

梁士彥拒守多日,外無聲援,軍心震恐。

梁士彥卻慷慨自若,不斷激勵將士死戰。

齊後主調集所有精銳部隊輪流攻城,城樓牆堞皆盡,城雉所存,尋仞而已。

雙方將士或短兵相接,或交馬出入,城破在即。

梁士彥視死如歸,對眾將士說:“死在今日,吾為爾先!”

眾將勇烈齊奮,呼聲動地,無不一當百。

齊軍數戰不下,大為氣沮。

周武帝率領的援軍適時趕到,從外圍發起猛擊。

齊軍腹背受敵,被迫解圍,撤退到城東十餘里的地方安營紮寨。

梁士彥見到了周武帝,持武帝須痛泣道:“臣幾不見陛下!”

周武帝也淚流不止。

不過,周武帝認為將士們已十分疲憊,意欲棄城班師。

梁士彥大吃一驚,大聲勸諫說:“今齊師遁,眾心皆動,因其懼也而攻之,其勢必舉。”

最終,周武帝採納了他的建議,派大軍進發,往攻幷州。

周武帝留梁士彥繼續鎮守晉州,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餘之有晉州,為平齊之基。若不固守,則事不諧矣。朕無前慮,惟恐後變,善為我守之。”

這樣,在宇文忻和梁士彥的輪流打氣下,周武帝平定了齊國。

梁士彥得封為郕國公,進位上柱國、雍州主簿。

烏丸軌在呂梁對陣陳國將領吳明徹時,梁士彥也參與了這場大戰,他和宇文忻合力大破陳軍,活捉了吳明徹。

在這次平定尉遲迥叛亂的行動中,梁士彥和宇文忻一樣,都是行軍總管。

宇文忻行動迅速,在武陟很快就打跑了尉遲惇,一直追擊到草橋。

尉遲迥在草橋佈下大軍拒守。

梁士彥的部隊在這時候趕到,與宇文忻合兵進擊,大敗尉遲迥。

尉遲迥退縮回老巢鄴城,靠城佈陣。

雙方在城下大戰了十幾個回合,官軍漸漸落於下風。

宇文忻注意到,鄴城士女觀戰者數萬人,於是指揮士兵攻擊那些觀戰者,製造混亂。

混亂很快發生,觀戰者大囂而走,轉相騰藉,聲如雷霆。

宇文忻抓緊時機,大呼:“賊敗矣!”

眾軍復振,齊力急擊,叛軍大敗。

梁士彥率軍從北門攻入,馳啟西門,納宇文忻之兵。

這樣,鄴城被攻下了,尉遲迥叛亂被平定。

戰後論功,韋孝寬功勳最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國,封鄖國公。

不過,韋孝寬這一年已經七十二歲了,回京不久就病逝了。

楊堅以靜帝的名義,追贈使持節、太傅、上柱國、懷衡黎相趙洺貝滄瀛魏冀十一州諸軍事、雍州牧,諡號為“襄”。

宇文忻被封為上柱國,賞奴婢二百口,牛馬羊數以萬計。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隋文帝的三位佐命功臣說造反就造反,形如兒戲

楊堅撫摸著宇文忻的背脊,無比深情地說:“尉迥傾山東之眾,運百萬之師,公舉無遺策,戰無全陣,誠天下之英傑也。”

不久,又封他為英國公,增加食邑三千戶。

從此以後,宇文忻出入於楊堅臥室之中,積極出謀劃策,對周隋禪代有大功勞。

宇文忻妙解兵法,馭戎齊整,六軍中只要有一個好點子,即使不是他提出來的,眾人也會預設說:“此必英公法也。”

宇文忻就這樣被人們推重和欽佩著。

楊堅登位,一度想讓宇文忻率兵攻打突厥,高熲卻說:“忻有異志,不可委以大兵。”

楊堅於是位倒,並對宇文忻產生了猜忌恐懼之心,隨便找了個由頭,罷免了他的官職。

梁士彥的遭遇,和宇文忻相類。

平定了尉遲迥叛亂後,楊堅先是封他為相州刺史。但覺得他手掌兵權鎮守一方終究是個禍患,就把他調回京師,居家賦閒。

與宇文忻、梁士彥命運相同的還有劉昉。

這三人都是佐命功臣,被楊堅先用後棄,不免心懷怨恨,又因百無聊賴,終日相聚和廝混在一處,很快達成了共識:發動政變,推楊堅下臺。

但是,因為梁士彥所串聯的長史薛摩兒告密,事洩,三人被捕。

伏誅當日,梁士彥痛罵薛摩兒說:“汝殺我也!”

宇文忻毫無少年時縱談韓、白、衛、霍的慷慨,不斷向高熲叩頭求哀。

文士出身的劉昉大為鄙夷,唾罵宇文忻說:“事形如此,何叩頭之有!”